石榮 孫碩
摘 要:中國-東盟自貿區的建立和零關稅政策的實施,在為廣西農產品出口東盟的發展帶來機遇的同時,也給廣西農產品的發展帶來嚴峻挑戰。因此,通過對廣西農產品進出口東盟的 SWOT 分析,提出加快發展廣西農產品進出口東盟的合理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對促進廣西農產品進出口東盟具有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零關稅;農產品;東盟
中圖分類號: F323.7;F752.6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6)32-0172-02
一、廣西與東盟農產品貿易的現狀
中國-東盟建立友好貿易關系有25年。在此期間,雙方貿易額從80億美元增長到4 722億美元,增長近60倍。截至2015年,中國對東盟10個成員國進口的農產品中大約有7 000種實現了零關稅,并且中國在對外貿易戰略中,已經連續7年成為東盟最大貿易伙伴,同時東盟也相繼連續5年成為中國第三大貿易伙伴。2016年8月,中國與東盟食用水果雙邊貿易額5.3億美元,同比下降6.53%。其中,中國自東盟進口食用水果2.07億美元,同比下降21.29%;中國對東盟出口食用水果3.23億美元,同比增長6.25%。
出口方面,2016年8月,越南、泰國、印尼是中國食用水果對東盟出口的前三大市場,累計出口額為2.72億美元,占中國食用水果對東盟出口總額的84.21%。其中,對越南出口額最大,為1.29億美元,同比增長23.15%,占中國食用水果對東盟出口總額的39.94%。進口方面,泰國是中國食用水果自東盟進口的第一大供應地。中國從泰國進口食用水果1.22億美元,同比下降14.25%,占中國從東盟進口食用水果總額的58.94%。其次是越南,自越南的進口額為0.4億美元,同比下降46.02%,占中國從東盟進口食用水果總額的19.32%。
在中國-東盟零關稅條件下,廣西與東盟農產品貿易規模不斷擴張,雙方貿易水平也在不斷提高,因此,進出口貿易額雙方都處于較穩定的增長趨勢。其中,廣西農產品出口到東盟各國的產品主要有蘋果、梨、柑橘、蘑菇、馬蹄、柿子、生姜,植物產品主要包括藤、竹、草編織工藝品等;同時,東盟各國出口到廣西的農產品主要有的火龍果、榴蓮、山竹、木薯片、棕桐油、橡膠和優質大米等。據南寧海關統計,2016年1—8月廣西與東盟雙邊貿易總額為1 091.9億元人民幣,比去年同期增長0.1%,從1—7月的下降轉為增長,并連續5個月實現進出口單月同比增長。廣西與東盟農產品貿易特點表現如下。
(一)出口以勞動密集型為主,進口以土地密集型為主
隨著中國-東盟貿易開放度的逐漸提高,廣西與東盟各國的貿易結構也在不斷發生轉變,廣西出口東盟的農產品逐步轉變為以勞動力密集型農產品為主,而進口則針對東盟各國農產品的特點,以土地密集型農產品為主。進口產品主要有水果及堅果、柑橘、咖啡、茶、馬黛茶及調味香料等。
(二)廣西農產品面對東盟的進口處于劣勢
首先,與廣西本地農產品相比較,來自東盟各國的農產品具有量大、便宜、銷售渠道靈活等特點,因此,廣西的產品在競爭上處于劣勢。這無形中對廣西的農產品產生很大的壓力,最嚴重者甚至出現了“果賤傷農”的不利現象。其次,在廣西北部灣具有比較優勢的海產品和具有規模效應的蔗糖產業,與泰國的進口產品相比較也有較大的壓力。最后,廣西的優勢產品卻被越南、老撾、柬埔寨等國家列入“例外清單”而不享受關稅優惠政策,如禽蛋、柚子等,導致廣西的優勢產品在和東盟各國競爭事,喪失競爭優勢,從而導致廣西農產品在進出口東盟各國時表現出大額逆差的現象。
二、廣西農產品進出口東盟的SWOT 分析
(一)優勢分析
1.廣西政府政策支持
自2000 年,隨著中國-東盟貿易交往的逐漸密切,廣西政府出臺了“廣西區人民政府促進農產品加工業發展意見”等一系列優惠政策鼓勵農產品貿易的發展。與此同時,雙方在金融、貿易、財政、稅收、土地等方面還制制定了扶持政策,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雙方企業的投資和發展力度,并且通過技術優惠政策促進雙方在農產品方面的技術進步和產業升級。例如,剛投產的農產品加工企業可免征 3—5年企業所得稅;獲得中國馳名商標、中國名牌產品稱號的企業,自治區給予 50 萬元的重獎等。
2.自然資源優越明顯
廣西借助亞熱帶自然氣候條件,已經形成自己特有的農產品資源優勢,例如,甘蔗、芒果、火龍果、柑橘、芭蕉、蔬菜、木薯、淡海水產品、蠶桑和山茶油等多項特色優勢產業居全國第一,除此之外,廣西所特有的糖料蔗、木薯、桑蠶、香蕉、柑橘等產業一直在中國境內位居全國前列。
3.農產品加工業市場發展前景大
在廣西出臺農產品各項優惠政策的條件下,廣西大力發展農產品的加工市場,例如,在蔗糖、果蔬、木薯、中藥材、花茶香料、劍麻和煙草等各方面的企業利用政策優勢大力發展加工業。目前,廣西不僅有超越800家的規模以上龍頭企業,而且廣西各民營企業通過各種方式引進國外資金、技術,提高各類農產品的精加工和深加工,不斷提高農產品加工的技術水平和科技含量,從而實現了與國際市場接軌的加工企業多于14 家。總之,廣西從農產品加工的整體規模和技術水平來看,與東盟各國相比,廣西農產品加工業發展前景比較大。
(二)劣勢分析
1.廣西農產品出口主導產品不顯著
與東盟各國進口到廣西的各類農產品相比,廣西出口到東盟市場的農產品品種相對比較單一,并且主導產品不顯著,集中表現在柑橘、芒果、羅非魚、鮮蘋果和中草藥材等農產品上。并且,在這些主要出口產品中,蘋果和梨是屬于溫帶水果,是中原地區的主要農產品,而不是廣西的本土的主要農產品,因此,這些產品對廣西出口東盟市場并不利,不具備較強的市場競爭力。同時,廣西出口東盟的各類農產品,較多集中在初級產品加工,附加值比較低,因此,同樣不具備較高的商業競爭力。
2.出口體系不健全
在零關稅條件下,雖然大力鼓勵了廣西對東盟農產品的進出口貿易,但是廣西出口體系并沒有完全跟上經濟發展的步伐,出口體系仍不健全。關鍵原因在于對應的相關管理部門職能分工不明確,農產品出口管理所涉及的各個管理部門之間的政策協調差,對于廣西農產品的出口參與程度不統一,尤其是在科技水平和網絡信息服務高度發展的市場條件下,商業部、農業部與財政部之間的不統一,直接導致出口管理體系水平差,從而導致對市場開發和民營企業的扶持力度受到限制。
3.廣西農產品出口東盟結構不合理
面對東盟各國大量進口到廣西的農產品,廣西出口東盟的農產品表現出嚴重的結構不合理現象。首先,雙方的農產品存在很大的相似性,嚴重表現為具有重疊性,這在一定程度上導致廣西具有的優勢產品如木薯、柑橘、甘蔗等產品,出口到東盟市場后競優勢被削弱,競爭力水平下降。其次,從技術水平來看,廣西出口到東盟市場的大部分農產品、技術含量相對不高,很多是沒有經過加工或半加工的,而且附加值相對較低,不具有較強的競爭力,從而導致出口到東盟的農產品檔次相對較低,因此,對進入東盟市場的競爭力比較弱。
(三)機遇分析
1.市場需求為農產品深加工帶來機遇
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帶來人民對物質生活的需求要求更高,這對廣西來說,居民高層次的物質需求,為廣西農產品的深加工帶來了機遇。從經濟大環境來看,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泛珠三角區域合作、泛北部灣經濟合作區等的建設為廣西農產品加工發展的外部環境打造了新的平臺;從長遠看,國內城市居民消費水平的不斷提高,引起的市場上的膳食結構跟著發生明顯改善,因此,未來市場發展對農產品加工制品提出更多數量和質量上的強大需求,這將進一步為廣西優質農產品進行高度精深加工提供了廣闊的市場。
2.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立為農產品深加工帶來機遇
隨著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創建,中國和東盟各國的進出口對提出了很多優惠政策,對廣西出口東盟來說是更大的機遇。一方面,使廣西農產品出口可免受其他國家地區在關稅或非關稅壁壘方面的種種限制,在一定程度上,這些優惠政策可以讓廣西充分利用好國內外兩個市場,加大力度推動廣西的農產品加工業的對外開放度;另一方面,廣西可以利用中國-東盟自貿區建立設立的各項優惠政策,引進并吸收國外發達國家在農產品加工業方面的先進技術及管理經驗,推動農產品所涉獵的各行業的技術進步與產業升級,進一步降低農產品進行深加工的生產成本,增加附加值成分,增強國際競爭力。
(四)挑戰
1.技術性貿易壁壘是最大的挑戰
由于廣西農產品的加工業多數集中在中小企業,技術含量較低,面對國際上嚴格的技術壁壘缺乏競爭優勢;同時,針對農產品,技術性貿易壁壘通過提升出口農產品的價格、削弱價格優勢的方式增加了農產品出口的成本風險,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廣西農產品出口東盟各國的出口風險。
2.農產品質量控制體系不完善
廣西農產品資源豐富,但是針對農產品的深加工,廣西政府質量監管部門針對質量的監管體系卻不完善,更沒有形成完整的質量監控體系。表現比較明顯的特征為:首先是對最新農產品的使用標準更新滯后、沒有健全的質量監控;其次是產品標準的制定與國家規定的生產技術水平也不同步,嚴重脫軌與國際要求的標準,最后是技術創新成果轉化率低。廣西農產品的各類加工企業多數為民營企業,技術水平較低、規模小,因此,對農產品加工領域技術創新成果轉化率低,面對東盟各國具有比較優勢的農產品,廣西的農產品從整體上影響其出口東盟的市場競爭能力。
三、加快廣西農產品加工業發展的對策措施
(一)完善政策體系,加大政府扶持力度
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建立、中國-東盟農產品零關稅的逐步實施、東盟豐富的農產品的大量進口廣西,對廣西農產品的市場形成巨大的競爭壓力。因此,首先,廣西政府在此優惠政策基礎之上,應加大廣西農產品的出口政策,逐步完善各項政策體系,提高廣西農產品進出口東盟的國際競爭力;其次,廣西要充分利用好自貿區的各項優惠政策,根據廣西農產品的優勢特點,及時調整廣西農產品的出口結構和針對東盟的出口市場進行定位,重點發展廣西農產品的加工業,提高加工產業的附加值,增加其技術含量,出口產業結構成梯狀,逐步升級;最后,廣西政府要開展廣西農產品進出口東盟市場的專題研究,并在此基礎上制定出臺一些相關扶持政策,鼓勵廣西農產品在東盟市場的競爭力。
(二)實現農產品出口多元化
廣西出口的農產品一直是初級產品,并且出口商品結構單一,缺少出口產品的多元化;同時,廣西農產品出口市場也比較單一,主要集中在越南,市場范圍較窄。而對東盟相對發達的印尼、新加坡、泰國、菲律賓和馬來西亞 5國的農產品的出口總值,占同期廣西對東盟農產品的出口總值的比例很低。因此,廣西應通過擴大開放力度,提高農產品的技術創新和制度創新,擴大對新加坡、泰國、菲律賓和馬來西亞等相對發達的國家的出口,增加在這些國家的競爭力,從產品的差異化和多樣化來拉開差距,形成比較優勢。
(三)注重培育品牌,提升農產品競爭水平
零關稅后,中國和東盟各國市場的消費者對產品最直接的感知差異越來越小,相反,品牌效應對消費者的反映卻表現得比較突出,通過農產品的不同品牌傳遞各種說服消費者購買各種農產品的信息,是提升廣西農產品進出口東盟市場的巨大競爭手段。未來的農產品的發展趨勢同樣存在品牌競爭,因此,廣西擴大對東盟市場的進出口,必須注重培育品牌。第一,要強化企業品牌意識和知識產權意識,把廣西的農產品培育成技術含量較高的國際品牌產品。第二,要引導與推動廣西各類農產品企業、行業建立與完善自有品牌創造及發展機制,品牌管理與保護機制,實現全面長遠的品牌戰略。
(四)積極推進農產品的技術進步和創新
中國-東盟實施零關稅后,東盟各國自由貿易力度加大,但同時,為了保護一定的本國利益,東盟國家各種非關稅壁壘在不斷增加。在此基礎之上,廣西的農產品必須通過提高自身的科技競爭力,才能在東盟市場占據重要地位,提高自身的國際競爭力。因此,廣西農產品加工企業必須積極推進科技進步和技術創新,從而提高廣西農產品加工水平和質量水平。為此,廣西各類企業要加強與科研單位、大專院校等的合作,建立自己的科研團隊和人才團隊,逐步完善廣西農產品加工企業科技創新與成果轉化機制,重點加強農產品加工新技術、新工藝的科技創新,逐步接軌國際農產品先進科技水平。
參考文獻:
[1] 蘇保祥.2011年廣西行業改革展回及2012 年展望[J].區域金融研究,2012,(1).
[2] 石日燦,居青,葉志杰,李宏權.“零關稅”下廣西農產品加工業發展對策研究[J].當代廣西,2010,(8).
[3] 伍勤忠.淺議廣西農產品加工業現狀及發展對策[J].農產品加工·學刊,2008,(8):67-70.
[責任編輯 柯 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