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代俊
FURS和PCNL治療腎結石的臨床價值分析
楊代俊
目的 分析輸尿管軟鏡碎石取石術(FURS)與經皮腎鏡碎石取石術(PCNL)治療腎結石的臨床價值。方法 88例腎結石患者, 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每組44例。對照組患者行PCNL治療, 觀察組患者行FURS治療, 對比兩組患者相關指標變化情況。結果 兩組結石清除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手術時間為(75.6±10.5)min、術中出血量為(10.2±5.0)ml, 住院時間為(3.2±1.0)d,均低于對照組的(110.5±20.5)min、(85.6±25.0)ml、(6.5±1.5)d,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腎絞痛、腎包膜下血腫和菌血癥發生率分別為4.5%、2.3%和2.3%, 均遠低于對照組的22.7%、15.9%、15.9%,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FURS和PCNL治療腎結石均具有較好的效果, 但FURS的手術時間短, 術中出血量少, 并發癥少, 可縮短患者的住院時間, 應在臨床推廣。
輸尿管軟鏡碎石取石術;經皮腎鏡碎石取石術;腎結石
腎結石是臨床常見的泌尿系統疾病, 是發生于腎盞、腎盂及腎盂與輸尿管連接部位的結石, 可引起血尿、腎絞痛癥狀[1]。隨著微創手術技術的不斷普及, 微創手術治療的腎結石逐漸取代傳統的開腹取石, FURS與PCNL是兩種臨床常用的腎結石微創手術, 本文將對兩種術式治療腎結石的臨床效果進行分析, 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5月~2016年6月在本院就診的88例腎結石患者, 使用隨機數字表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每組44例。對照組中男26例, 女18例, 年齡26~68歲,平均年齡(49.0±6.3)歲, 左側20例, 右側24例;觀察組男27例, 女17例, 年齡25~69歲, 平均年齡(49.5±6.5)歲, 左側21例, 右側23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行PCNL, 患者全身麻醉后予以俯臥位, 經B超引導行狄激光碎石, 術后置雙J引流管及腎造瘺管。觀察組患者行FURS, 患者選取截石位, 全身麻醉后使用F8/9.8輸尿管硬鏡直視下觀察情況, 行輸尿管擴張, 留置0.035鎳鈦超滑導絲, 沿導絲將輸尿管軟鏡外鞘置入, 將輸尿管軟鏡沿外鞘置入, 觀察結石的具體位置與腎內結石情況, 使用傳導光纖將結石鎖定擊碎, 術后留置雙J引流管, 2~4周后拔除。
1.3 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患者的結石清除率、一般手術指標。隨訪1個月, 統計并對比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 標準差(±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結石清除率比較 對照組患者結石清除率為95.5%, 觀察組患者結石清除率為90.9%, 兩組結石清除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手術指標比較 觀察組患者手術時間為(75.6± 10.5)min、術中出血量為(10.2±5.0)ml, 住院時間為(3.2±1.0)d,均低于對照組的(110.5±20.5)min、(85.6±25.0)ml、(6.5±1.5)d,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兩組患者結石清除率比較 [n(%)]
表2 兩組患者一般手術指標比較(±s)

表2 兩組患者一般手術指標比較(±s)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
2.3 兩組患者術后的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觀察組患者術后發生發熱4例、嚴重血尿13例、腎絞痛2例、腎包膜下血腫1例、菌血癥1例;對照組分別3、12、10、7、7例。觀察組腎絞痛、腎包膜下血腫和菌血癥發生率分別為4.5%、2.3%和2.3%, 均遠低于對照組的22.7%、15.9%、15.9%,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6.175、4.661、4.661, P<0.05)。
在腎結石的手術治療中, 傳統的開放性手術雖具有較好的結石清除率, 但手術的切口比較大, 腹腔內器官的長期暴露容易發生感染, 且術后的出血量多, 隨著微創取石術的不斷發展, 開放手術取石逐漸被微創取石術代替[2]。
PCNL是臨床比較常見的取石術, 可適用于絕大多數的腎結石, 尤其是直徑>2.5 cm的結石, 該手術方法可在腎鏡的直視下發現結石并將結石一次性擊碎, 全部取出, 結石的清除率高, 避免了實施開放性手術, 但是該手術方法需要對腎穿刺形成造瘺通道, 對患者仍具有一定的創傷[3]。FURS是利用直徑約為3 mm的細鏡, 經尿道、膀胱、輸尿管插入,在直視下將腎臟內結石取出, 該術式利用人體的泌尿系統腔道, 不需另做切口或穿刺, 具有損傷小、痛苦輕、恢復快的優點[4], 由于人體的輸尿管直徑只有3~4 mm, 因此該手術方法主要適用于直徑<2 mm的結石, 且該手術方法的技術性強, 在手術過程中需要非常仔細、規范的操作[5-13]。本次研究中,兩組結石清除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手術時間為(75.6±10.5)min、術中出血量為(10.2±5.0)ml,住院時間為(3.2±1.0)d, 均低于對照組的(110.5±20.5)min、(85.6±25.0)ml、(6.5±1.5)d,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與PCNL相比, FURS的創傷更小, 患者術后恢復更快。
綜上所述, FURS和PCNL治療腎結石具有較好的效果,而FURS的損傷更小, 并發癥少, 患者術后的恢復快。
[1] 張艷平, 劉凱隆, 路保賽, 等.軟性輸尿管鏡和經皮腎鏡治療腎結石的療效及安全性對比分析.中華泌尿外科雜志, 2014, 35(11): 845-848.
[2] 曾光, 劉同族, 肖和, 等.電子輸尿管軟鏡碎石取石術與經皮腎鏡碎石取石術治療腎盂大型結石(長徑>2 cm)的療效比較.臨床外科雜志, 2015, 23(12):947-948.
[3] 段瑞華, 梅力, 張毅.輸尿管軟鏡鈥激光碎石術與經皮腎鏡鈥激光碎石術治療輸尿管上段結石的療效比較.臨床合理用藥雜志, 2016, 9(4):32-34.
[4] 郭一俊, 易綺, 尤佳, 等.經皮腎鏡和輸尿管軟鏡治療腎結石的療效比較.蚌埠醫學院學報, 2016, 41(9):1181-1184.
[5] 劉泓鍵, 賀煒, 奉友剛, 等.經皮腎鏡碎石術與輸尿管軟鏡碎石術治療小于2 cm腎結石的Meta分析.中華臨床醫師雜志(電子版), 2015, 9(21):3946-3951.
[6] 邵永勝, 柏松林.軟性輸尿管鏡及經皮腎鏡術式治療腎結石的療效及安全性比較.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 2016, 15(22):2252-2255.
[7] 汪波, 敖勁松.軟性輸尿管鏡和經皮腎鏡治療腎結石的療效分析.臨床外科雜志, 2015, 23(11):865-867.
[8] 何昊, 尹志康, 吳小侯, 等.四種微創方式治療1275例輸尿管上段結石的臨床研究.重慶醫科大學學報, 2015(5):758-764.
[9] 孫騰達, 葉錦.腎結石應用輸尿管軟鏡鈥激光碎石取石與經皮腎鏡取石治療的臨床分析.醫藥前沿, 2016, 6(13):166-167.
[10] 周成浩.逆行輸尿管軟鏡與經皮腎鏡治療2-3cm腎盂結石:單中心隨機對照研究.浙江大學, 2014.
[11] 翟春雷, 蔣雷鳴.不同治療方案對于臨界性腎結石的療效對比分析.中國醫藥指南, 2016, 14(6):18-19.
[12] 梁浩特.逆行輸尿管軟鏡與經皮腎鏡治療鹿角形腎結石:單中心隨機對照研究.浙江大學, 2014.
[13] 趙亞偉, 宗實, 侯毅, 等.軟性輸尿管鏡和經皮腎鏡治療輸尿管上段結石的對比分析.微創泌尿外科雜志, 2015, 4(6):344-347.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7.05.020
2017-01-11]
430000 武漢大學基礎醫學院泌尿外科, 湖北省公安縣人民醫院泌尿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