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萍
(蘿北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黑龍江 鶴崗154100)
大豆生產是我省豆農增加收入的重要渠道。大豆若要獲得高產,掌握正確的綜合栽培技術最為關鍵。
一、整地
要選擇有施肥基礎的玉米、馬鈴薯茬口。并且要對整地嚴格的把關,對秋翻、春翻地塊做到整平耙細,頂漿起垅壓實;原垅玉米茬如果有深翻基礎,那么就需要早春拿凈茬子,將茬坑耢平達到播種狀態;對于那些沒有深翻,深松基礎的原垅地塊,采取機械原垅深松或播后苗前垅溝深松,深松深度都在25厘米左右,堅持標準,保證整地質量。
二、品種選擇
1.品種選擇。一要選擇通過審定的品種。不能盲目求新而選擇未審定的品種,否則會存在較大生產隱患;二要選擇生育期合適的品種。不能盲目追求高、求晚、越區種植,否則不能正常成熟。要保證常年安全成熟保證率在90%以上;三要注意病蟲害預防。不要選擇易感當地主要病蟲害的品種,并注意品種搭配,不要大面積種植單一品種,避免因病蟲害發生而造成損失;四要選擇符合當地的生產條件,要與當地的光、熱、水、肥、土壤等生態環境所匹配,實現區域條件與品種特性的最佳配置,不能盲目引種。
三、種子處理方法
種子播前應進行精選。用大豆選種機或人工選,剔除病斑粒、蟲食粒、破損粒及雜質。種子純度不低于98%,凈度不低于99%,發芽率不低于85%,含水量不高于13.5%。
種子包衣。種子包衣就是在種子外表均勻地包上一層藥膜,所用的藥膜稱之為種衣劑或包衣劑。這種藥膜在種子周圍形成一個保護膜,播種后,大豆種子吸水膨脹,但不能馬上溶解,隨著種子萌動、發芽、出苗、生長,藥劑的有效成分逐漸被吸收,使幼苗能抵御種子上的各種菌類,并可防御土壤中的病菌和害蟲。在使用種衣劑時必須選用大豆專用的種衣劑,以防發生藥害。
四、播 種
1.播期。地溫穩定通過7-8℃時開始播種。
2.播法。用壟三耕播機或2BT-2播種機播種,小行距10-12厘米。
3.密度。根據品種特性、水肥條件及栽培方式而定。一般公頃保苗27-32萬株。
4.播種質量。種、肥分箱,不混合,播后種、肥不接觸,不重播,不漏播,不斷條,播種均勻,播后及時鎮壓。
五、合理密植,并搞好植株株行配置,保證在較理想的群體狀態下,使個體發育健壯,協調植株體內養分分配矛盾。
六、田間管理
1.噴施除草劑 播種后當天或第二天,就要噴施除草劑。可用15 mL金都爾+100 mL草甘膦兌水15 kg或15 mL禾耐施+100 mL草甘膦兌水15 kg。
2.及時追肥 一般在出苗后7 d,畝用尿素2.5 kg或復合肥5 kg淋施,利于提苗壯苗。
3.間苗、定苗 出苗10 d后進行間苗定苗,每穴只留2株,多余的要間去。
4.中耕培土 苗高10 cm左右時,進行培土,做到不傷苗,不壓苗,不漏草。
5.噴施生長調節劑 大豆花期如生長過于繁茂,有倒伏傾向時,可噴施多效唑、矮壯素等矮化壯稈劑,促進大豆矮化,平衡生長。
6.水分管理 初花期到開花后10 d,結莢、鼓粒期是大豆需水兩個關鍵時期,干旱易造成花莢脫落,降低粒重、品質和產量。久旱不雨應注意澆水,達到莢多、粒多、粒重、高產的目的。
6.病蟲害防治 大豆銹病多發于高溫高濕的條件下,發病后用三唑酮675 g /hm2對水1125 kg噴霧防治。危害大豆的害蟲種類很多,對產量和品質影響很大,要根據蟲害發生的情況及時噴藥防治。大豆食心蟲于8月中下旬危害,在8月中旬成蟲始盛期用敵敵畏熏殺是防止食心蟲的有效措施。花莢期防治豆莢螟、造橋蟲、豆天蛾幼蟲,在3齡前用4.5 %氯氰菊酯375mL/hm2加辛硫磷600mL/hm2,對水450 kg進行噴霧。紅蜘蛛、蚜蟲用1.8 %阿維菌素225 mL/hm2加10 %比蟲啉300 g/hm2對水450 kg均勻噴霧防治。
8.苗前除草 目前生產上最常用的光譜性除草劑有普施特和廣滅靈,這兩種除草劑對大豆田的多種禾草科雜草和闊葉雜草都有效。用藥量:5%普施特水劑,每公頃用量1.5~2 kg;48 %廣滅靈乳油,每公頃用量2~2.5 kg。普施特、豆磺隆、廣滅靈都可以在土壤中保留較長時間,要特別注意對后茬作物的藥害。
9.苗后除草
9.1除草劑的種類 出苗早期適用的除草劑:目前生產上使用最普遍的是普施特。在雜草剛出土時施藥,一般不晚于大豆2片復葉期。出苗早期施用普施特的用量為:5 %的普施特水劑每公頃1~1.5 kg,不宜超過1.5 kg。應選擇降雨前后濕度較大的天氣施用,避開高溫干燥的中午和大風天氣。
9.2用量 12 %的拿捕凈乳劑,每公頃用藥量為1~1.5 kg;15 %的精禾草克,每公頃用藥量為0.75~1 kg;5 %的精禾草克乳油,24 %的克闊樂乳油,每公頃用藥量為0.33~0.75 kg。
9.3施藥時期 出苗后期適用的除草劑一般在大豆2~3片復葉期施藥。春季土壤水分好的年份,施藥可適當早些,用藥量一般采用下限。春季干旱,施藥可適當晚些,用藥量一般采用上限。
七、適時收獲
大豆在生產期結束后要及時進行收獲,收獲時間要適時,過早容易產生癟粒而影響大豆的品質,過晚容易出現減產現象,因此適時和及時收獲是大豆穩產高產的主要措施。大豆的收獲期一般在9月上旬至10月上旬。當大豆莖葉開始變黃、苗稈和豆莢已干,并呈黑褐色時便可收獲。一般最好在早晨有露水時收割,割倒后要輕放,盡量避免籽粒散失。大豆收獲后,食心蟲仍在豆莢里蛀食豆粒,只有在脫粒后才能使食心蟲與豆莢中的豆粒分離開,使豆粒不再繼續受害。因此割倒的大豆應及時運回脫粒,去雜曬干后入倉貯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