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義鵬
(黑龍江省農業良種場服務站,哈爾濱 150046)
摘要:水稻是我國主要糧食作物。積極挖掘水稻增產潛力,大力推廣高產水稻栽培技術,不僅可以提高農民收益,對于推動我國經濟發展,保障糧食安全有重要意義。本文在分析高產水稻特點性狀的基礎上,重點分析水稻高產栽培技術的要點,以及水稻高產栽培技術的一般規程。
關鍵詞:水稻;高產栽培;技術規程
水稻高產栽培技術主要指的是用較少的水稻作業次數,在相對更精準的栽培時間,對水稻進行物化投入,從而獲得水稻的最佳產量的一般操作流程。水稻高產栽培技術規程是建立在水稻育種特點和水稻栽培技術要點之上科學操作方法。
1.高產水稻主要結構特征
1.1穗粒性狀特征
高產水稻的穗粒特征主要由水稻的品種決定,目前達到總葉片數為17片以上的定義為高產水稻,全育期的早稻為150天生長期,晚育期水稻生長期為130天。判定高產水稻主要從其根系是否發達,莖桿是否粗壯和結實效率來判定。
1.2種植基本苗數
高產水稻田的種植苗數較為合理,根據水稻節律生長特點,高產水稻的上中層葉片較為厚實,田間通光性也較好,在光照充足的條件下,可以保證絕大部分壯蘗能成穗。
1.3葉面積的變化
高產水稻的葉面積在幼穗分化前就已經快速遞增,中期達到平穩值,到劍葉期達到最大值,早稻平均葉面積達到8.2左右,晚稻平均平面達到8.7,而且在合理密植的稻田里并不顯得擁擠,可以保證達到高產稻的生長特性。
1.4產量的遞增性
水稻產量的構成要素是相互制約的,生物學產量是描述水稻最終產量的重要指標,通常晚稻每公頃產量可以達到9000余公斤。
2.水稻高產栽培技術要點
2.1育秧技術要點
育秧是水稻種植的第一個基本環節,培育秧苗決定了水稻的基本性狀,地理條件不同決定了育秧的方式也不同,根據水分狀況可以分為:水秧田、旱秧田、水旱秧田等。根據保溫設備差別可以為露地秧田、油紙、膜保溫等。其次,水稻育種方式雖然有所不同,但是高產水稻秧苗通常要達到葉片寬厚、苗穗健碩、生長整齊、束縛水量相對較高、光合能力強,以及有抗逆性特征。第三,能對種子進行有效選擇處理,一般需要經過對種子篩選、殺毒、滅菌等過程。第四,使用科學的催芽方法,一般根據種子生長特點,采用不同的催芽方法,溫室、地窖、溫床催芽法都較為常見。第五,合理調控好水稻的播種期與播種量,只有把握好幾個要素之間的關系,才能合理培育壯秧,達到全年豐收目的。第六,合理是的做好秧田的灌溉與施肥,注意保持秧田的抗寒能力,成苗期遇到退寒時可以適當加水。第七,注意施肥的均勻撒施或噴施。
2.2合理密植要點
密植技術是提高水稻產量的重要手段,全理密植可以有效協調水稻群體與個體的矛盾,從而實現增穗、增粒和增重的目標。首先,要把握有效的增穗途徑,對管理水平較差的田塊主要依靠增加種植密度來增加產量。一般密度為30穴每平方米。其次,主要采用大穗品種來增粒,在管理水平較高,精細合理種植的秧田可以采用適當稀植的辦法,不斷提高單株的產量,從而達到增粒目的。第三,為了進一步達到高產目的,更應當注意采用有效途徑達到穗料兼顧,必須提高管理水平,在適當密植的基礎上,切實通過施肥、抗旱等手段促進單株分蘗,以便提高單株的產量。
2.3稻田管理要點
稻田管理不僅技術要求高,而且需要嚴格按照規程來操作,按照水稻生長期來劃分,首先,在水稻栽種到幼穗分化期間,主要以保主水稻營養器官的生長為中心,主要做好控制無效分蘗,做好查苗補缺的工作,在水份管理方面要適當做好灌溉工作,有效預防可能出現的病蟲害。其次,在抽穗階段不僅是營養生長期,而且也是增花增粒的關鍵期,重點是協調好水稻生長與生殖之間的問題,在保證增穗的前提下,防止出現倒伏現象,綜合做好防治白葉枯病等。第三,在水稻的成熟期要做好養根保葉工作,注重保持田間濕潤,不能斷水過早,不則會導致根系和植株的早衰問題。
3.水稻高產栽培具體規程
3.1因地制宜做好播種壯秧工作
保證水稻田的高產規程必須根據土壤情況確定科學的種植和施肥方案。首先,根據土壤的質量決定品種,通常土壤較為厚實,保肥能力好,可以選用根系發達,抗性強的大穗型品種,如果土壤較薄,保水保肥能力一般,可以選擇遲熟中大穗型品種,這樣更容易獲得穩定和較高的產量。其次,應當根據天氣情況和氣候條件適當采用早播手段。第三,在種子處理方面,要保證晴天曬種達3小時以上,以便于提高種子的晦活性,以利于種子的齊芽齊苗。第四,種子消毒目前主流選用的是氯強晶,需要種子浸泡12小時以上,洗凈后再用清水浸泡24小時左右。第五,做到均勻播撒,每畝秧田播撒率為30公斤左右,早稻田宜采用薄膜覆蓋保溫,以便于提高秧苗的成秧率,促進種子快速生長。
3.2采用精細整理深耕細做措施
深耕細做是提高水稻產量的重要措施,也是水稻高產栽培技術規程的具體體現。首先,移栽前需要對土地進行精細化處理,注重在施足基肥后耙平,要合理控制本田高低差,做到隔夜移栽。其次,控制好移栽時間,分蘗應達到一個小時以上進行,拋秧移栽最好控制在2.5-3.5葉時進行,秧齡主要在20天左右。第三,做到平衡施肥,做到施足本田基肥,控制好磷、胺比例,尿素、復合肥的比例為15:15,切忌過早施肥,否則會行成結實率下降問題,過遲施肥則會產生遲熟問題,從而降低產量。
結論:水稻高產栽培技術應當根據不同的田地類型和不同的種植品種具體分析,但是,水稻種植的基本流程在現有技術條件下是確定的,需要種植人員有效遵守,達到提高產量目的。
參考文獻:
[1]顧宗福,蘇建國,仲嘉,李小妹. 影響機插水稻產量提高的因素及對策分析[J]. 上海農業科技. 2015(05)
[2]林長河,王應培,遲強,王才經,陳海雄,林楠,陳生龍. 海南機插水稻大田高產栽培技術[J]. 福建農業科技. 201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