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宏
( 黑龍江省雞東縣雞林鄉政府,黑龍江 雞東 158204)
養殖鯉魚首先準備放養工作、放養樣方式、飼養管理等方面工作,為鯉魚營造優良生存空間,減少魚病的發生,促使魚健康成長,達到增產增收目的。通過定期投喂中草藥等,降低餌料成本,提高鯉魚的抵抗能力,達到優產目標。
1. 選擇養殖池塘
用于養殖鯉魚的池塘最好是選在電力充足、交通便利的地方,其魚池若是舊池塘,則需要清理淤泥,以使池塘具有較好的保水性。一般池塘面積約為0.27 hm2,水深為2 m左右;池底需平坦且為砂壤土最好;需要擁有獨立的進水排水系統。池塘的水質需達到《國家漁業水質標準(GB11607—89)》,其中池水透明度為25~30 mm,池水的溶氧量控制在6~7 mg/L,pH值為6.5~8.0。
2.放苗前準備
放苗前必須給鯉魚創造良好的生存環境,做好池塘的清整和水質調節工作。在冬季時抽干池塘中的水并曝曬,清除其中多余的淤泥,留有10-15cm高的淤泥,用生石灰化漿液潑灑全池,曝曬10-20d,這樣既保證板結淤泥的疏松,同時又促進有害氣體的擴散、揮發,殺滅池塘中的各種病菌、寄生蟲、卵、野雜魚等,為鯉魚創造良好的池塘生存條件。飼養鯉魚的池塘土質應以壤土最優,粘土次之,沙土最劣。粘土能起到良好的保水保肥效果,但很容易使得池水肥料過剩,必須經常換水。沙土保水保肥效果差,但其能使得水不容易變質,需要勤加水。壤土則具有良好的保水保肥效果,具有一定的水交換能力。另外,在配套設施上,應為池塘開挖相應的進排水通道,并根據池塘規模大小設置發電裝置,保證不間斷供電。在放養前的一個星期,往池塘中注入1m高的水,然后往池塘中施入一定量發酵好的雞糞,每畝池塘施入300kg雞糞。另外,還應施加一定量的光合細菌和液體肥水型氨基酸,在水質變肥后施加芽孢桿菌,保持水色的穩定、干凈。
3.放養魚苗
選用魚苗質量的好壞將直接影響養殖的效益。在選擇魚苗時,需盡量選擇大小均勻、健壯活潑以及全身無病灶的優良魚種;另外,所選魚苗品種最好是當地養殖的品種。對放養量需要根據養殖池塘的容積、水質、養殖水平、計劃產量以及當地漁市價格等因素來綜合考量。而在放養前需要用3%食鹽水對魚苗進行6 min消毒,以防止將病菌帶入池塘。按上述池塘條件,一般可放養10 cm長的鯉魚種4.5萬尾/hm2,另外還可放養15 cm長的鰱、鳙魚7 500尾/hm2進行搭配養殖。
4.飼養管理
飼養管理是鯉魚優質高產高效養殖技術的重點,必須做好日常飼養管理、病害防治、池塘日常管理等工作。
4.1餌料投喂
經過嚴格的對比驗證,選擇信譽好、產品質量有保證、技術力量雄厚的餌料生產廠家,選擇優質餌料,根據鯉魚的生長季節和規格選擇合適顆粒大小和營養含量的飼料來喂養鯉魚。在鯉魚入池后的第三天開始投喂馴養,投料前先敲擊飼料桶,給鯉魚產生聲音刺激,然后邊敲擊飼料桶邊小把投料,通過這種方式使鯉魚產生條件反射,當其聽到敲擊飼料桶的聲音后就知道要上浮搶食了。一般來說,馴養一個星期左右就能使鯉魚產生條件反射,至此之后就可以采用投餌機來投喂,減輕工作人員的勞動強度。在每次投喂時,先敲擊飼料桶,將魚吸引過來后就用投餌機投喂,并合理設置投餌機的投料間隔時間。投喂次數應根據鯉魚規格、池塘水溫、季節、水質、鯉魚健康狀況等來靈活變動,確定每天的投喂次數以及每次的投喂量,保證鯉魚的健康成長。一般來說,每天的最后一次投喂的餌料量應較前幾次少一些。而每次投喂的時間則控制在1-1.5h范圍內,使得所有的魚都吃得八分飽,做到不浪費任何一顆餌料。每周進行一次打樣,隨機抽取50尾魚,計算出平均每尾魚的重量,然后再根據水溫、水質天氣等情況確定下一周的投喂次數、投喂量。
4.2調節池塘水質
在養殖過程中,池塘水質的好與壞將直接影響魚類的生長與攝食。因此,需要對池塘的水質保持高度的重視。進入夏季,水溫升高后需將水位增加至2.5 m。堅持每天早晚巡塘,主要觀察魚類生長與活動是否正常,清除池中雜草或者雜物,另外需定期向池中注入新水,以保持池水的水質。當進入高溫季節時(8—10月),每天需要使用增氧機增氧,以防止泛塘;另外需注入新水,每次間隔8~12 d。池塘的水深保持在2.5 m為宜。在整個養殖過程中,需要每間隔25 d向池內潑灑微生態制劑,以此凈化池塘水質。
4.3常見病防治方法
4.3.1指環蟲病
該病主要是由于指環蟲寄生于鯉魚的鰓絲上引起的。大量寄生時,病魚鰓黏液增多,鰓瓣無血呈蒼白色,鰓部明顯浮腫,鰓蓋張開,呼吸困難,病魚游動緩慢。流行于6月下旬-7月上旬。適宜溫度為20-25℃。 防治方法:(1)用生石灰徹底清塘,“百毒清”或“殺滅海因”全池潑灑,“聚維酮碘液”浸泡。(2)用“指環蟲煞星”全池潑灑,內服“高穩維C”。
4.3.2 白皮病
病背鰭基部或尾柄出現白點,并迅速地擴大,背鰭和臀鰭間的體皮以及尾鰭處都出現白色。最后病魚的魚頭往下朝及尾巴反而朝上,并與水面相垂直,不多久就會死亡。防治方法:拉網操作要小心,避免使魚皮膚受傷,因體弱的魚容易受傷,所以在飼養上,一定要使魚吃好及體質健壯。治療辦法是:每立方米水用漂白粉一克全池潑灑。
4.3.3 鯉魚豎鱗病:病魚體表粗糙,部分鱗片向外張開象松球,鱗片內積聚著半透明或含有血的滲出液,以致鱗片豎起,用手在鱗片上稍加壓力,滲出液就從鱗片下噴射出來。有時伴有鱗基充血,脫鱗處形成紅色潰瘍,眼球突出,腹部膨脹。病魚行動遲鈍,呼吸困難。魚體受傷魚種在下塘前經拉網、運輸、搬運、過篩等環節,由于操作不慎,會造成魚體脫鱗或擦傷,從而感染或繼發細菌性魚病,或加重病毒性魚病。防治方法:魚體消毒對魚體在下塘前用食鹽、高錳酸鉀、漂白粉等進行消毒。漂白粉浸洗消毒可防治細菌性皮膚病和鰓病。高錳酸鉀可防治寄生蟲病,食鹽可防治水霉病、粘細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