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曉娣
(黑龍江省雞東縣東海鎮政府,黑龍江 雞東 158212)
1. 池塘的選擇
所選池塘養殖面積大長方形,東西走向;池底為龜背形,邊溝寬,水深;淤泥厚度不超過20厘米;水源充足,水質符合國家漁業養殖用水標準,注排水方便。
2.魚苗放養前準備
2.1 清整池塘
在冬季,需要對干池塘進行曝曬,然后清理多余的淤泥,之后用石灰2 300 kg/hm2化漿在全池內進行潑灑,再曝曬15~25 d。一方面可疏松已經板結的淤泥,另一方面可有效揮發有害氣體。
2.2 調節水質
在放養魚苗前4~6 d,需在池塘內注1.5 m的水,然后均勻潑灑光合細菌、液體肥水型氨基酸以及發酵雞糞(28 t/hm2),以培肥水質,之后再施用芽孢桿菌來保持水色。
3.放苗方式
所選鯉魚苗應該個頭差不多大,保證其體質健壯、色澤鮮艷、鱗片完整以及無病無傷。魚苗投放前用5%食鹽溶液給魚苗進行清洗、消毒,殺滅附在魚苗表體以及鰓上的病原菌、寄生蟲等。放樣時則保證動作輕、速度快,以免對魚苗造成損傷。對于鯉魚而言,其放樣規格為:一尾魚150-200g,每畝池塘放樣250尾鯉魚。
4. 飼養管理
4.1飼料選擇。所投生產的鯉魚顆粒飼料,蛋白含量為30%~34%,并根據魚的生長階段投喂不同粒徑的顆粒飼料。當魚種通過人工馴化能夠形成集中上浮攝食后,改用自動投餌機投喂,在每次投喂的飼料中拌入免疫促長素(主要成分為各種免疫多糖和維生素),用量為每200千克飼料添加250克,以增強魚體的免疫力、促進魚類生長、降低餌料系數。當水溫超過20℃時,每次投喂飼料前在餌料臺前潑灑EM原露5千克,潑灑范圍約100米2,每隔4~5天潑灑1次,同時在所投喂的飼料中繼續添加免疫促長素。進入高溫期,即7~8月份,除在餌料臺前繼續潑灑EM原露外,每40千克飼料還需添加EM原露1千克和免疫促長素60克,一般每隔7~10天添加1次,每次添加3~5天。養殖后期,即進入9月份以后,為增強魚的體質,每40千克飼料還要添加維生素C10克,每隔7~10天在餌料臺前潑灑EM原露1次,用量為5千克。c. 投喂量。投喂飼料堅持“四定”的原則,即定時、定質、定量、定位,每日投喂4次,每次投喂時間、投喂量依天氣、水溫、水色和魚類的攝食、活動情況適當調整,一般每次投喂時間不超過1小時,日投喂量為在池魚體重的3%~6%,以魚吃七八成飽為宜。
4.2原料及加工:飼料過程中鯉魚全部用人工配合飼料,以當地農村產品如餅粕類、糠麩等為主,加適量動物蛋白飼料如魚粉等。粗蛋白含量要求在30~35%左右,要求氨基酸基本平衡,飼料系數一般1.7~2左右。將原料粉碎再經配比混合,加工成3毫米粒徑顆粒伺料,以備后用。
4.3日常管理。建鯉養殖餌料要質量可靠,營養齊全,使用投餌機投喂,投餌料根據天氣、水溫和魚的攝食情況而定。注意養殖水體調節,合理使用增氧機,定期抽樣測定魚類生長情況,堅持巡塘,及時做好防范措施。
4.4水質管理
養殖前期以加水為主,并定期采用芽孢桿菌穩定水質水色,在高溫季節時水位可達2-2.5m。到飼養的中后期,應適當減少加水,并根據投喂量適當換水,給鯉魚創造良好的生存空間。定期采用復合型EM菌分解水中的有害物質,保持水質的肥、鮮。水質不好的處理方法主要有:加水和換水,一般每次加水量為20-30cm,而換水的話則換掉池中的1/5的水。另外,還可以使用增氧機保證水質的清潔。在5-10月份中,每天清晨開增氧機,其中,晴朗天氣里每天中午開機1-2h,悶熱和陰雨天氣里則提前開機。在水質的管理中,單純依靠肉眼觀察和經驗得出的水質結果不夠客觀、全面,應定期進行水質化驗,得出水質評估報告,當水中的亞硝酸鹽、余氯等物質過多時,會造成魚類的死亡現象,這時必須通過化驗找出有害成分,并采取針對性措施進行水質調節,促進魚類的健康成長。
4.5.魚病防治
根據當地鯉魚養殖的經驗,找出魚病多發季節以及魚病的特點,在多發季節里重視魚病的預防,每月潑灑二氧化氯一次,每次連續潑灑三天,而潑灑量則根據魚病的實際情況確定。每月潑灑一次阿維菌素來預防寄生蟲,這兩種藥的潑灑時間應該錯開,相隔一個星期左右。定期給魚服用中草藥或抗生素等,預防細菌性魚病的發生。所有的中草藥等藥物均需符合NY 5071標準的相關要求,不得使用違禁藥物。
4.6池塘巡視
池塘巡視管理有助于及早發現魚的異常情況,發現水質變化情況等,堅持每天早晚一次的池塘巡視,重點檢查水質、水位、魚活動吃食情況等,晚上巡視時還應注意檢查增氧機是否出現浮頭泛池情況。通過池塘巡視工作發現池塘中的死魚、雜物等,并清理干凈,對死魚進行無公害處理,及早做好魚病的預防工作,做好水質清潔、水位調節等工作,為鯉魚的生存創造優良生存空間。
4.7越冬管理
越冬魚池中的水深應在1.8m以上,當天氣嚴寒出現水面結冰現象,應在適當位置打透氣孔,一般為每畝池塘打兩個透氣孔,每個透氣孔的面積約為1m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