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興東+徐為
(1.雙城區經濟作物指導站,哈爾濱 150100;2.雙城區農業廣播電視學校 ,哈爾濱 150100)
糯玉米起源于我國,種植時間近三百年;甜玉米從美洲引入我國種植也有上百年時間歷史。起初鮮食玉米種植主要是農民在庭院前后或自家的園田地種植,自給自足。上個世紀七十年代末,伴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起步和發展,城市郊區的農民開始種植商品甜粘玉米,將收獲的青鮮果穗直接運送到市場銷售,或在露天市場蒸煮銷售。
為滿足玉米不能種植的季節以及不能種植玉米的地區鮮食玉米消費需求,上個世紀90年代初開始的鮮食玉米的保鮮加工。鮮食玉米保鮮加工行業從一個休眠市場起步,僅用了十幾年時間,快速發展到今天的基本飽和的時代。原來是當地生產,當地消費,現在是反季節供應,周年供應,并大量銷售到國外,從國內市場走向國際市場。
加工保鮮行業,已經發展到上千家,遍及我國玉米種植的所有地區。產品的生產量和市場消費量基本平衡,或者更準確地說:產品的增加量大于市場消費的增加速度。該行業一、已經從高利潤行業發展到今天價格競爭的低利潤時代;二、行業內的企業數量已經達到最高峰。無疑行業內的企業正面臨著為適應競爭調整的局面。
行業進入壁壘低,退出門檻較高
衡量一個行業內的競爭程度大小的一個重要參考是看該行業的進出壁壘是高還是低。進入門檻高低主要是看國家法律對該行業準入的約束,看該行業的技術含量的高低,看該行業需要投入生產的資金大小。退出門檻高低對該行業的競爭激烈程度也有較大的影響。退出門檻指是企業在離開該行業時人財物的處理難度,主要是固定資產變現和應收款的回收等。
該行業起步階段大體上分為兩個時期:第一個時期為產品快速導入期。是大多數加工保鮮企業是以家庭為單位,依靠租賃計劃經濟時代遍布各地的國有冷庫,向農民投放或不投放種子,采用簡陋的蒸煮設備,該階段基本上是高利潤時期的買方市場,使產品的導入期。這個階段進入難度比較低,利潤由比較大,企業數量擴展速度特別快。第二個時期是穩定擴展期。這時市場對產品質量要求提高,競爭出現,比較有實力、有了開始階段原始積累的、有經驗、有能力的企業開始買斷原來租賃的冷庫,或自建冷庫。這個階段需要投入制冷設備和恒溫設備,以及蒸煮鍋或真空機等。固定資產一次性投入比較高。一般行業固定資產小于流動資金,但這個行業就不同。固定資產投入大約占總投入的70%左右,折舊高,資金占用率大。最早出現的租賃冷庫和簡單蒸煮設備的做法已經不能在市場上站住腳,已經退出了競爭。
進入壁壘較容易,退出壁壘相對比較難。需要為冷庫、加工設備找出路,資金變現后,才能退出。這又加劇了該行業的競爭。
比較容易受到替代品沖擊
替代品是指消費者可以購買甲產品也可以不買甲產品而轉向購買乙產品或丙產品,乙產品或丙產品就成了甲產品的替代品。存在替代品的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大。甜粘玉米產業受到來自產業內的替代品威脅也受到來自行業外的替代品的威脅。
黃色糯玉米的市場銷量受到白色的糯玉米沖擊,白色糯玉米的銷量也受到黃色糯玉米的沖擊。糯玉米的市場銷量又受到甜玉米的沖擊。這些產品具有相互替代的功能,相互沖擊對方的市場,互為替代品。
鮮食玉米的銷售量又受其它飲食產品的沖擊。如:小吃、冷飲等。同時行業銷量受氣候、經濟等多因素影響。可見,鮮食玉米的總銷售量是不穩定的,年際間有較大的變動。
存在替代品的行業,是比較容易受沖擊的行業,也加劇了該行業的競爭壓力。引導消費,擴大市場、加大重復購買,減輕替代品的沖擊。
企業規模比較小,分散,并且處在產業鏈中間,受供應商和經銷商的威脅
從鮮食玉米行業總產值上講,相對其他行業來說是一個比較小的產業,是大農業產業里的一個分支行業。由于企業加工要與周邊的種植戶合營,原料供應時間有時間限制,這樣企業的規模也就受到了限制,企業規模相對也比較小,從幾十萬元到幾千萬元資產。
行業價值鏈的分析越來越受到企業經營實踐者和學者的重視。產業價值鏈的分析提示人們關注產業價值鏈中的價值環節、關鍵環節的掌控、各環節的合作與管理等。
鮮食玉米保鮮加工企業處于鮮食玉米產業的中間環節。向后說有銷售和消費環節,需要依靠其他銷售企業銷售產品。向前有種子、種植兩個環節,需要產品的原料供應。并且兩頭企業與加工保鮮工作性質跨度較大,差異較大。自己處在該行業的中間環節,對兩頭依賴程度較高,也就受到來自兩頭的“威脅”。
產品單一,季節性強
目前還有一多半企業是專一的鮮食玉米加工保鮮企業。只生產速凍甜糯玉米,或只生產真空保鮮甜粘玉米,也有一些企業兩樣都生產。但是產品還是比較單一,固定資產利用率低。生產成本高。一年當中忙半年閑半年,人財物利用率低。
總結上述特點,我們發現,鮮食玉米保鮮加工行業進入比較容易,退出相對困難,已經快速發展到競爭激烈,行業內就要步入整合變革的時代。鮮食保鮮加工企業是一些比較脆弱的企業,是一個處在同一水平的競爭相當激烈的行業。需要時刻要保持警惕,關注行業各環節變化和市場變化的行業。這些特點給經營者帶來了更大的競爭壓力,和經營難度。掌握行業和企業的發展方向,適應發展需要的調整變革是企業必須關注的課題。
我國鮮食玉米的消費市場還有不少的空白點沒有開發,另一方面是人們的消費量還有待于引導開發,同時產品種類也有待于開發。國內這個市場還有成倍增長的空間。國際市場更是引人入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