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章君
(鹽邊縣益民鄉農業服務中心,四川 鹽邊 617112)
摘要:簡述益民鄉芒果生產現狀以及芒果發展優勢,分析當前芒果產業化發展中存在的一系列問題,并提出今后發展思路及對策。
關鍵詞:芒果產業 發展思路 對策
益民鄉位于鹽邊縣南部,東連新九鄉,南與紅格鎮接壤,西與攀枝花市金江火車站隔江相望,北與桐子林鎮毗鄰。益民鄉屬南亞熱帶金沙江干熱河谷氣候,境內陽光充足,最低海拔960米,最高海拔1428米,年平均氣溫20度,降雨量680毫米,無霜期350天左右,具有日照長、熱量豐富等特點;益民鄉土質以羊毛沙土、紅泥土、白眼沙為主,是芒果生產的適宜區域,加之交通方便、土地資源豐富、果農種植芒果積極性高,水資源集約等因素,因此益民鄉具有發展優質晚熟芒果的廣闊市場前景。
一、益民鄉芒果產業發展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一)益民鄉芒果產業發展現狀
益民鄉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引種亞熱帶水果,2000年后開始大量種植,通過新農村建設產業基地配套項目和產業基地強縣等重點項目建設,重點發展芒果產業。現具有一定規模,截止2016年底,全鄉芒果種植面積21573畝,掛果面積近1.8萬余畝,產量8060噸,產值4191萬元。占水果產值的80﹪。全鄉芒果種植戶有2816戶占全鄉總農戶的73.3﹪,涉及全鄉人口8935人, 芒果種植人均增收7408.1元,其產量逐年增加,果實風味佳,外觀漂亮,消費者非常青睞,市場競爭力特強。芒果主要分布在鲊石村、新民村、回龍村、春林村、埡谷村等。目前栽培的品種芒果主要有凱特、吉祿、臺農一號、圣心。
(二)益民鄉芒果產業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1.芒果科學管理水平低。因我鄉種植戶文化水平較低,當前多以傳統的小農經濟意識進行管理,真正運用科學技術管理的不多,因此單產較低,效益發揮不夠。(1)老果園需進一步改造(采取高接換種,回縮樹冠或回縮樹冠,更新復壯);(2)栽培管理需更加規范(如栽培上園地坡度大、梯面太窄、過度密植;管理上未形成標準化生產體系,種果樹憑的是經驗,結果子靠的是天時,導致產量低,產品質量參差不齊,降低了經濟效益);(3)病蟲害綜合防治等技術環節落實不到位;(4)需進一步推廣測土配方施肥。
2.生產基礎設施薄弱,生產條件亟待改善。我鄉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總的來講有很大的改善,但村社之間的發展不平衡,有些村社一些基礎問題還沒有得到有效解決。一些農業基礎設施,如水利、道路、抗旱抗低溫設施、防泥石流及滑坡設施都十分薄弱。果園的灌水,必須通過梯級提灌、建山平塘等人為灌溉補充水源,方可解決芒果生產用水問題。隨著芒果產業不斷發展的需要,而現有水利設施嚴重不足,多數果園供水能力弱,個別果園無法灌水,嚴重制約我鄉芒果產量、質量的提高。一些山地果園通往外界的道路彎多路窄,給芒果銷售和生產資料運輸造成極大困難,費工費時、投入增加、果實損耗大。
3.技術推廣人員結構不合理。鄉農業服務中心農林技術推廣服務現有3人,從事農林技推廣、植保、農產品質量安全等,年齡在46—58歲,文化程度大學或大專(函授)。其中,1人今年7月已退休。
4.芒果生產經營組織化程度低。我鄉在芒果種植、銷售等環節缺乏統一的組織管理、主要以家庭型經營為主,為一家一戶零星種植,農戶仍處于分散生產狀態,不能規模經營,生產、銷售等難以統一,產品質量參差不齊,抵御市場風險能力和可持續發展的內在動力不足。專合組織不健全,運作松散。到2016年底,益民鄉有31家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9個和1個協會,大部分合作社成立后只有一塊牌子,沒有具體的工作人員,沒有進行運作的掛牌社、空殼社,沒有相關的規定進行規范和管理,根本沒有起到應有的示范帶動作用。導致信息、果品的營銷、貯運、保鮮、加工、綜合利用等沒有形成一個完善的市場銷售網絡,與果品生產發展不相適應。
5.技術培訓、推廣力度弱。種植戶多以傳統的小農經濟意識進行生產管理,隨著產業的不斷調整、壯大,技術培訓、推廣的力度還比較弱。
三、益民鄉芒果產業發展對策措施
1、解決思想問題。調動農民的積極性、發揮農民的主觀能動性、堅持農民的主體地位是搞好基地建設的關鍵。從上到下,根本上解決移民等、靠、要的思想,抓住各種機遇,結合實際的項目,大力發展產業。
2、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改善生產條件。益民鄉目前有公路101條,138.8公里,山地小型蓄水池62口,蓄積量約22000立方米,在保護和利用好已建的基礎設施的同時,但全鄉還需進一步積極向上級部門爭取資金,通過小水利工程建設、一事一議項目實施、來改善芒果產業基礎設施建設。因地制宜,積極引導農民修建硬化芒果園區機耕道路、興修水利,開展雨水積蓄。結合新農村建設、生態環境整治、天然林保護工程、水土保持項目以及攀西農業綜合開發等項目實施,抓好落實、大搞水利、道路基本建設,確實解決生產用水困難問題和道路狹窄或不通問題。同時,大力引進推廣先進的節水灌溉栽培技術,充分利用有限的水資源。為芒果產業的健康發展打好堅實的基礎。
3、編寫技術資料,規范栽培管理。(1)編制技術資料。建議鄉黨委、政府,根據本鄉實際,加強院地合作,邀請市、縣級專家,編制整套晚熟芒果豐產栽培技術資料進行發放,做好普及宣傳,提高科技成果轉化率。(2)分類加強培訓和指導。針對益民鄉芒果目前不成規模、品種雜等特點,在生產不同的時期進行分類培訓和指導,提高科技貢獻率。
4、加強芒果病蟲害綜合防治。(1)芒果病蟲害防治的原則貫徹“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林木病蟲害防治方針,以改善果園生態環境,加強栽培管理為基礎,綜合應用各種防治措施,優先采用農業措施、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方法,配合使用高效、低毒、低殘量化學農藥,禁用高毒、高殘留的化學農藥并改進施藥技術,降低農藥用量,將病蟲害控制在經濟值下。(2)加強栽培管理:①因地制宜選用抗病蟲害或耐病蟲害的優良品種作種苗,不從病區引種苗;同一塊地種植單一品種,避免混栽不同熟期品種。②芒果抽梢期、花果期和采果后的修剪,去除交叉枝,枯枝,過密枝,病蟲枝、葉、花、果等病殘體并集中燒毀,減少傳染源。③加強肥水管理,提高植株抗病能力。④中耕除草,冬季翻地曬土,樹干涂白等,殺死越冬蟲卵和蟲蛹。⑤采用果實套袋技術,防治病蟲害侵染。(3)采用物理防治:①芒果產區安裝頻振式殺蟲燈和太陽能殺蟲燈,誘殺芒果橫紋尾夜蛾等夜間活動的害蟲。主要在鲊石、新民、春林、埡谷,永益等村。②采用性引誘劑和黃板誘殺橘小實蠅。主要在鲊石、埡谷、新民、回龍等村。(4)輔之化學防治:注重防治芒果炭疽病、白粉病、畸形(簇芽簇花)病、薊馬、切葉象甲、柑橘小實蠅等病蟲害。
5、通過財政扶持,各種項目資金的整合,用于基地建設,為基地建設提供資金保障。繼續多渠道、多層次加大對芒果產業的投入力度。建設資金籌措方式以農戶、業主投入為主,提倡和實施“誰投資、誰受益、誰自主、誰承擔風險”的原則,鼓勵民間資金對芒果產業各環節的投放,實行業主開放經營,規模發展;集中財力建立突出重點區域的投入機制,發揮有限資金的最大效能;運用項目帶動策略,擇優選擇項目建設,努力實現建設一個項目、富一方百姓的效果。
6、加強良種繁育體系建設和技術服務是搞好基地建設的基礎。我鄉芒果產業起步較晚,發展相對較慢,但由于有著得天獨厚的自然優勢及群眾對芒果種植的積極性,所以應充分挖掘本鄉的優勢資源,切合實際加快全鄉產業化的健康發展,使各大產業間相互補充,共同發展,逐步形成多種服務為一體的可持續發展產業鏈,只有這樣才能適應現階段市場經濟的發展需要,才能達到使全鄉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發展和穩定的目的,從而帶動全鄉經濟進一步發展。
7、全面提高果品質量安全水平,推動標準化建設。按照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的要求,走精細化、集約化、產業化的道路,向芒果產業基地發展的廣度和深度進軍,嚴格按照生產技術標準進行生產,加快推廣先進的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配方施肥技術,科學合理使用化肥、農藥等生產投入品和灌溉用水,提高產品質量,不斷開拓芒果產業增產、增收、增效的空間。認真加強標準化體系建設工作,開展農業投入強制性產品認證試點,重點推行無公害農產品、大力發展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等優質農產品的生產和供應。實現生產、包裝、儲運、銷售全流程標準化,確保各項指標優異,提高特色農產品的競爭力。
8、加快農業產業化經營。發展面向市場的特色農業,就是要使千家萬戶的小生產與千變萬化的大市場實現有機連接,解決的根本途徑是走產業經營的道路。大力引進有實力、有技術、講信譽的龍頭企業和專合組織,充分發揮二者在產、供、銷的帶頭引領作用,堅持走“龍頭企業+專合組織+基地+農戶”的產業生產模式路子,以企業為依托,以農戶為基礎,遵循“互利互惠、公平、雙贏”的商業規則,達到各方利益的平衡及有機結合,形成市場牽龍頭,龍頭帶基地,基地連農戶的農業產業化經營格局,拉動芒果產業的發展。同時,使龍頭企業和專合組織對農戶在提供新技術培訓、營銷服務、研發引進新品種、開發基地建設和污染治理等,給予適當補助。真正把益民鄉建設成為優質芒果基地和深加工基地,從而增加芒果的商品價值,也為當地農村剩余勞動就業和農民創收創造良好條件。
9、加強芒果采后商品化處理,增強市場銷售率。我鄉芒果產業雖然近幾年有所進步,但許多農戶還停留在即摘即賣階段,流通、保鮮環節的落后、降低了芒果的競爭力和市場銷售率。走“以微型、小型節能貯運設施為基礎,以保鮮果品為主體”和“因地制宜發展中小型水果加工業”的道路,推廣芒果消費的多樣化,努力增加芒果產后附加值,就地消化農村剩余勞動力,增加農民收入,振興農村經濟,能起到很好的促進作用。
10、合理配置人員。根據鹽邊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對益民鄉人民政府的崗位設置需要,成立了益民鄉農業服務中心(包括了農技、農經、農機、林業、水利、統計),分別進行了定崗定員16人,但現有在崗人員9人,且年齡結構都較大,均在47歲以上,而真正從事林果技術工作的只有1人,具體負責全鄉農口各崗位的人數不到1.5人,各位同志技術水平均有待進一步的提高,缺乏精通各自崗位技術的年輕人才。因機構體系建設應該是村為基礎,鄉為紐帶,所以建議設立村級技術員,同時鄉村技術員培訓時間少,新技術、新事物見的少,更不用說推廣。所以應合理配置人員,加大培訓力度,走出去學習先進的技術,把好的品種和先進的技術引進來推廣和使用,確保益民鄉芒果產業的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羅關興,何平等. 攀西地區南亞熱帶水果生產現狀及存在問題. 廣西熱作科技 2000.(1):29—31;
[2]劉志田. 攀西地區芒果生產的發展對策. 四川農業科技 1999.(2):9;
[3]鹽邊縣芒果產業發展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