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晶
(黑龍江省拜泉縣拜泉鎮政府農經中心,黑龍江 拜泉 164700)
農民專業合作社在推進現代農業基地建設、科技支撐、市場開拓等方面仍存在不足,如何結合本地產業特色,提高農業生產經營組織化程度,促進農民專業合作社規范健康發展是當前亟需解決的重大問題。
一、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1. 合作發展緩慢
合作社數量較少、規模偏小,社員與合作社聯系較為松散,帶動能力弱。主要原因是:一是全縣各地一村一品發展緩慢,農業主導產業弱小,產業單一,農業產業化程度低,農產品基地建設步伐緩慢;二農民專業合作社是新型農業生產經營主體,農民群眾對合作社認識不夠,理解不深,導致全縣農民專業合作社成立較少,加入合作社的農戶較少,農民組織化程度不高。
2.成立不規范、制度不健全,重成立不重運作和發展。為鼓勵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發展,在注冊成立方面門檻較低(不驗資、不收費、不年檢),農民在籌備成立時,大部分沒有按照《農民專業合作社法》的規定進行操作,只是按照規定準備好相關材料而已,相關的制度也不健全;所以即使形式上“一窩蜂”辦理了法人登記,也沒有結合本鄉鎮、本村、本行業的實際進行運作、發展壯大合作社,從而帶領村民致富。大部分合作社處于“休眠”狀態。
3.合作社成立時沒有發展目標
有的合作社成立時沒有明確的產業發展目標,跟風成立,看到其他地方成立了合作社,也跟著成立合作社,成立后無所事事,形成“空殼社”。國家出臺財政支農資金向合作社傾斜后,有的是為了爭取國家的優惠政策,取得國家重大項目的資金而成立合作社;有的僅僅是為了得到國家的合作社發展項目補助資金。這些類型的農民專業合作社只是徒有其表,并沒有按照合作社法開展業務,更沒有組織成員開展相關的農業生產經營活動,合而不作,成為“空殼合作社”。
4.缺乏經營管理人才隊伍
農民專業合作社社員大多是農民,合作社的負責人多數是村組負責人或當地的種養大戶,多數憑經驗做事,且僅限于當地的農業產業發展經營,缺乏長遠發展的戰略眼光,沒有品牌意識和產品定位,無法適應現代農業發展的要求。合作社會員文化素質普遍偏低,科學化生產、管理、經營的能力不高,以傳統經驗、老方法管理,陳舊的生產、管理方式一時還難以改變。
5.合作社扶持資金較少
各級政府發展壯大農民專業合作組織項目數額有限,項目扶持資金額度小,項目建設規模小,項目建設內容受限,建成的項目規模較小,項目直接效益不明顯。雖然國家出臺了一系列的稅收、金融等優惠政策,但難以落實,農民專業合作社很難得到金融方面支持。
二、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對策建議
1.加強政府對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宣傳和引導力度
各級政府要把宣傳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作為一項長期工作來抓,宣傳它的組織建設、制度建設、創建和發展的成功典型、政府的扶持政策、稅收優惠政策等等,調動農民創建和發展的熱情和積極性,從而引導農民自發創建和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同時政府要多組織一些合作社創建和發展方面的外聘講座、外出考察學習、合作社之間相互交流活動,為他們提供學習的平臺,實現“政府搭臺、合作社唱戲”,促進他們互相學習互相提高,共同發展壯大農民專業合作社。
2.農民專業合作社需要進一步細化分工合作,強化農產品營銷及深加工方面的合作
分工合作在社會經濟發展中有著重要的影響力。現在農業合作社的發展已經形成了富有特色的區域農業發展格局,基本上實現了規模化的經營。農業合作社的農戶現在最擔心的是生產出來的產品能否在合作社里賣一個好的價錢,能否保證基本銷售利益。農民專業合作社在未來發展中要重視合作社品牌的創建和保護,從合作社產品質量、包裝和宣傳等方面入手,建立起自己的品牌;要建立自己的銷售渠道和網絡,實現農超對接、直銷店或者自主開店銷售等,減少銷售環節,減少成本,提高價格競爭優勢;重視農產品初加工和深加工,延長農產品的產業鏈,提高農產品附加值,規模化和產業化是農產品經濟發展的主要方向,要實現規模化和產業化需要農產品加工來保障農產品的需求穩定性,豐富農產品的需求層次性,提高農產品可利用效率。農產品的品牌創建、銷售渠道及網絡建設和農產品加工的建設都需要農民專業合作社領導人的智慧和領導能力,需要政府的引導和政策扶持,需要農戶的理解和支持。
3.農民專業合作社合法化的金融地位,確定農業生產資料的抵押品屬性
農民專業合作社目前作為獨立的經濟組織無法獲得金融機構的認可,使得融資困難,影響合作社的擴大再生產和發展壯大。要解決這個問題,首先要從農業合作社自身的建設入手,規范農業合作社的發展,形成農業合作社穩定盈利的經營現狀,使得金融機構認識到農業合作社的盈利現狀和發展前景,打消對貸款風險的顧慮;其次要從政策上引導金融機構支持農業產業的發展,鼓勵金融機構放寬對農民專業合作社金融支持力度,確保農民專業合作社擴大再生產的資金需求。農民專業合作社融資困難的解決還需要從農業生產資料的資產屬性和抵押屬性的認知和法律地位確定方面入手。土地、經濟林木和其他農業半成品及成品等都是農民專業合作社重要的生產資料,是主要資產,而這些農業資產卻不能作為抵押品用來抵押融資,不能夠實現這些生產資料的所有功能。國家應首先從法律方面給這些生產資料以合法的地位,使其具有抵押品的屬性,從而實現這些農業生產資料的融資功能,解決農民專業合作社融資難的問題。
4.農民專業合作社完善制度建設
強化農民專業合作社法的執行力度,促進合作社各項相關制度的完善。一是建立健全成員(代表)大會、理事會、監事會制度,明確“三會”的活動范圍、責任和權利。二是建立健全各項民主監督管理制度,保證合作社財務公開透明。三是完善內部運行機制,形成以產權為基礎、利益為核心、機制為保障的風險共擔的利益共同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