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東
(黑龍江省泰來縣江橋蒙古族鎮農村經濟技術綜合服務中心,黑龍江 泰來 162407)
農民專業合作社是在農村家庭承包經營基礎上,同類農產品的生產經營者或者同類農業生產經營服務的提供者、利用者,自愿聯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經濟組織。合作社以其成員為主要服務對象,提供農業生產資料的購買,農產品的銷售、加工、運輸以及與農業生產經營有關的技術、信息等服務。
一、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的現狀
1.增加了農民收入。由于信息不通、組織不力等原因,“一家一戶”的小生產模式往往造成農產品銷售不暢、價格低廉,而合作社的成立則有效扭轉了這種不利局面。
2.提高了風險抵御力。農民專業合作社具有信息整合、分工互助、智慧共享等多方面的優勢,通過互助來分散市場風險,對產銷活動的產前、產中、產后都有促進作用。在生產環節,由合作社統一購買生產資料,統一提供技術指導,降低了生產成本;在銷售環節,由于合作社與部分生產加工企業建立了相對穩定的業務關系,種植戶根本不用擔心銷售渠道、銷售價格等問題。另外,由于合作社建立了利益共享、風險共擔機制,有效避免或降低了可能發生的個人經濟損失。
二、存在的問題
1.缺乏管理和技術型人才
目前合作社的牽頭人,大多數使一些農村致富能手和專業戶,多屬于傳統農民,學歷不高,缺乏專業知識。而且,由于農業是若是產業,許多專業和技術人才并不愿意投身合作社,因此缺乏專門的管理人才和技術骨干。此外農民專業合作社在技術上也存在著不少制約,由于缺乏相應的技術指導,大部分合作社沒有能力實施標準化生產,直接影響到市場競爭能力的提高,制約了合作社的發展。
2.運作不規范。個別專業合作社在成立時,吸收社員不規范、社員入股不規范、年終分紅不規范、各項制度不健全;有證無牌,只在工商管理部門辦理營業執照,無辦公場地等;章程不規范;注冊資金與實際出資不符;其四是組織機構不健全。
3.是思想不端正。一些專業合作社,在發展中存在等、靠、要的思想,等政策、靠扶持、要資金,自我發展信心不足。還有個別專業合作社,就是由一些在社會上有地位、有關系、有頭腦的人牽頭主辦,就是為了獲取國家扶持資金,根本就沒有想如何為農民服務,有其名無其實。
4.宣傳力度不夠。一些基層干部對《農民專業合作社法》及登記管理條例的了解還不夠深入,對國家賦予農民經濟合作社組織以法人資格的重要意義認識不足;一些農民對農民專業合作社在政策理解上有偏差,對合作社的性質和運行機制不夠了解,有種種疑問和顧慮;偏遠和經濟不發達地區農民的市場意識還不夠強,合作經營理念尚未深入人心;加之受我省農業生產周期長,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時間短的影響,示范引導作用尚未得到充分發揮。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發展步伐。
5. 缺乏資金扶持,發展難有后勁。從目前運行的合作社看,不僅數量少、規模小、組織化程度低,還缺乏外部力量的扶持,尤其是各大商業銀行的信貸支持。如《農民專業合作社法》規定財政應適當安排資金,支持農民合作組織的建設,以促進農民合作組織發展的各項配套政策遲遲不能到位。
三、促進合作社發展的措施
1.重視合作社人才培養。農民的素質直接關系到農業經營主體組織化進程,因此政府應加大對農村教育的投入,提高農民文化水平,應開展對農民的培訓普及市場經濟基本知識,增強農民的市場觀念和風險意識,逐步改善農村人力資源狀況,推動農民專業合作社在農村健康發展;建立業務培訓制度,培養一批合作事業的積極分子和帶頭人,幫助農民專業合作社建立內部教育和學習機制,引導社員加深對合作制度和組織章程的理解和認識,提高他們的合作意識和對合作社的認同感。
2.建立并完善合作社規章制度,實現規范化發展
當前是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的關鍵時期,其規范發展已成當務之急。一是要建立完善各項制度(包括明晰的產權制度、民主的內部治理組織、緊密的利益聯接機制、規范的財務管理制度、公平的分配和權益保障機制等),做到正常運行、規范運作,使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功能能夠得到充分發揮。對那些“有名無實、流于形式”的虛假合作社勸其申請注銷退出。二是出臺激勵農民專業合作社長期規范化發展的措施。如從入社農民增收率、帶動農戶數量、交易額等方面制訂具體的分級獎勵辦法,按發展質量來進行稅收減免或財政補貼等方式的獎勵。
3.強化政策扶持,助推農民專業合作社不斷發展壯大。一方面,政府應加大對專業合作社的扶持力度。隨著專業合作社的迅速增長,政府應加大財政資金、信貸等方面的支持,增加財政扶持預算資金。另一方面,政府對專業合作社的扶持,應有所為,有所不為,應該考慮共性的政策扶持。政策扶持要側重于對示范性、規范化、骨干型、品牌化的農民專業合作社實施獎勵,側重對專業合作社教育和培訓經費的安排。為有效防止“空頭社”的產生,對內控制度未發生作用、未實行按交易額返還和按股金分紅的分配制度、未執行合作社會計制度,合而不作的“空殼合作社”不予以扶持。
4.加強資源整合。促進做大做強
一是有序地開展土地流轉工作。堅持在“依法、自愿、有償”的前提下,加快土地向合作社流轉,擴大經營規模,將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與建設現代農業有機結合起來,切實解決種植類農民專業合作社規模擴張難的問題。條件成熟的可在合作社下成立合作農場,承擔土地流轉后的規模種植,加快設施農業、高效特色農業的發展。二是組建農民專業合作聯社,開展合作社之間的橫向聯合。聯合的方式有2種:①地域性的同區性,即以鄉鎮為單元,將同一地域的農民專業合作社組織起來,在自愿的基礎上組建合作社聯社:②產品的同質性,即以當地名、優、特產品為紐帶,將生產同一產品的農民專業合作社組織起來,在自愿的基礎上組建合作社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