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海龍
創業農場現有耕地面積130萬畝,其中水田面積113萬畝,旱田面積17萬畝,擁有各類農機具24093臺件,農機總動力19.47萬千瓦。多年來創業農場一直把加快農機新技術推廣作為農機工作的重點,大力推廣先進、科技含量高的農業機械,加快農場農業機械化、精準化、集約化快速發展,全面提升農業現代化水平。
一、立足生產管理,突破瓶頸、加快農機更新速度。
創業農場原有的農機具不能滿足現代農業的需要,旱田播種主要以國產小型為主,幾乎沒有大型、進口精量播種機,因此保證不了播種的均勻度,收獲機械也以小型收割機為主,主要以冬收為主,導致耕地不能黑色越冬,作物產量低,種植戶效益差,旱田農業年年惡性循環。水田生產在智能浸種、大棚精密播種、大棚卷簾通風等方面的新技術應用少,水田生產科技含量低,產量低、效益差。
2012年農場領導高度重視農機新技術在農業生產中的作用,按照農機與農藝相融合原則,借助國家加大農機更新補貼力度的機遇,積極動員有機戶更新和發展現代農機裝備水平。全年投資1.1億元,其中利用國家補貼資金1305萬元,農場補貼資金703萬元,有機戶自籌8992萬元,更新推廣先進農業機械1323臺套,其中為保證水稻生產的順利完成,推廣引進水稻智能浸種催芽設備7套、高性能插秧機123臺、水稻大棚電動播種器100臺、大棚電動覆土器25臺、大棚卷簾器800套、進口撒肥機25臺。為完成17萬畝玉米播種任務,農場購進進口馬斯奇奧精量播種機17臺,組合重耙11臺,大型起壟機5臺。與前進生物質發電廠合作租用大馬力拖拉機26臺,為保證秋收任務,購買15臺凱斯6130大型玉米收割機,購買佳聯-6水稻收割機35臺并全部配備后驅動,購買水稻自走割曬機48臺,水稻拾禾器33臺,旱田1404拖拉機23臺,旱田大犁25臺,衛星導航5臺,這些農機新農機具的推廣引進,在今年春播、秋收等特殊的生產條件下發揮了巨大的作用,保證春播作物全部播在高產期,秋收作物全部顆粒歸倉,提高了作物產量,增加了農戶的效益,由于農機新機具和新技術的大幅推廣和應用,全年實現節本增效8500萬元。
二、立足技術推廣,農機工作增加新動力。
2012年農場確立建設現代化農機裝備體系的目標,針對機械力量薄弱環節制定了全年農機更新工作計劃,并在具體運行做到五個到位,保證新機具的推廣。
一是領導責任到位。農場與管理區簽訂責任狀,根據管理區的實際需要更新農機具的具體數量,將更新推廣新機械計劃數量分解到單位,落實到人,并將完成情況與管理區目標考核掛鉤,為加快機械更新提供有力的組織保證。
二是政策宣傳到位。農場采取廣播、電視、發放宣傳單等多種方式宣傳先進農機具和國家補貼的政策,做到家喻戶曉。并通過冬訓的形式促進有機戶對先進農機具觀念和認識提高。
三是資金扶持到位。對于想購買農機具又沒有資金的用戶,農場通過銀行協調對購機戶進行貸款,由農場提供擔保,管理區進行統一管理,為購買機械用戶貸款5000萬元,保證新機具推廣到位。
四是保障支持到位。為充分發揮大機械的作用,提高作業質量,農場出臺政策,要求各管理區優先安排大馬力機車和先進機具作業,統一結算作業費。
五是跟蹤服務到位。在新機具作業季節,農機科與農機售后服務人員晝夜跟蹤服務,通過對駕駛員進行耐心培訓,指導正確使用維護新機械,保證新機械發揮最大效率。
三、立足理念更新,優化技術創新環境。
2012年在新機具推廣工作中,全年共召開新機具演示會7次,包括馬斯奇奧玉米播種機作業現場會、高性能插秧機插秧現場會、玉米打茬機現場會、水稻智能浸種催芽現場會、水稻電動播種機和覆土機作業現場會、進口收割機收割現場會等,讓有機戶直觀感覺到各種新機具的性能優勢,同時也認識到新舊農機具的優缺點,增強有機戶更新農機具的積極性。用以點帶面、現場演示的方法,促進農機具更新。通過組織農機駕駛員進行技能競賽、農機實用技術培訓、田間現場比武等多種形式來提高駕駛員的操作能力和技術水平,通過加強對農機駕駛員的技術培訓,全面提升了農機人員的業務素質。
2012年通過加大服務力度,強化管理水平,實現新農機具“統一管理、統一調度、統一作業、統一結算”的“四個統一”管理模式,最大限度的發揮新機械的工作效率。各管理區建立農機服務隊,在農業生產的各個環節全程跟蹤服務,在機車發生故障時,及時與維修服務人員聯系,確保及時排除故障,為農業生產提供便利服務。農場在農業生產的各個階段對各類型的機械提出具體的驗收標準,不達標的不準作業,堅持田間作業質量驗收制度,做到優機、優質、優價,全面實現農機標準化作業,保證種植戶的利益。通過一系列的服務,全面提升農場農業標準化水平,提高單產,為農戶增加效益。
四、立足監督管理,強化農機發展保障。
農機發展是現代化大農業發展建設的支撐和保障,在機械更新資金投入方面農場給予有機戶充分的保障和支持,通過國家補貼、個人首付、農場擔保銀行貸款的方式保障資金來源,農場以保證新購機車作業量來償還銀行貸款。建立完善監督管理機制,在補貼機械運作方面嚴格執行國務院提出的“三個嚴禁”,堅持“四個禁止”,做到“八個不得”。農場與管理區、作業站、購機戶層層簽訂責任狀,定期向職工宣傳農機補貼方面的政策和規定,公示農機補貼名單和資金使用情況,增強農機補貼透明度,用好用足有限的國家補貼資金,所有補貼機車全部建立檔案管理。2012年創業農場農機新技術推廣工作實現了新的突破,特別是在今年春播、秋收遇到了特大的災年,推廣引進的新機具發揮了巨大的作用,為農場糧食豐產豐收工作作出了突出的貢獻。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們將認真總結經驗,發揚成績,克服不足,為創業農場現代化大農業再上新臺階作而努力奮斗。
(作者單位:156321黑龍江省農墾建三江管理局創業農場四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