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守葆
(黑龍江省肇源縣肇源鎮政府經管中心,黑龍江 肇源 166500)
摘要:現階段,我國城鄉之間發展差距較大,農村經濟遠遠落后于城鎮經濟。為了提升農村經濟的發展速度,提高農民生活水平,就必須要做好我國的農村經濟管理工作。下面,本文將淺析農業經濟管理工作對農村經濟發展起到的促進作用。
關鍵詞:農村經濟 科學管理 經濟發展 促進作用
引言:
自改革開放以來,農村的經濟發展取得了非常明顯的進步,但相比城鎮經濟發展的速度來說,其發展還是遠遠落后的。如果對這個問題不加以重視,任其發展的話,農村與城鎮恐怕會出現兩極化,兩者之間的貧富差距會逐漸拉大,不利于人民生活的提高與社會穩定的發展。因此,對農村經濟進行管理的工作刻不容緩。
1. 農村經濟遇到的問題
1.1農村居民文化程度不高
相比于城鎮來說,農村的教育工作是比較落后的,這里面一是由于農村客觀的經濟條件不足,二是一些農民忽視教育工作,沒有認識到教育的重要性。而且,大多數農村出身的受過高等教育的孩子,往往都會選擇留在城市工作,這樣一來,農村逐漸缺乏知識性人才,只留下受教育程度不高的一群農民,再農村就出現了知識斷層的現象,這樣循環下去,農村長期缺乏知識型人才,嚴重阻礙了農村經濟發展,相反,城鎮經濟將會一直發展,長此以往,城鎮與鄉村之間的差距會越來越大。
1.2城鄉收入差距明顯
雖然在國家政策的指導下,農村經濟一直在不斷發展,但是其發展速度遠遠落后于城鎮經濟,其經濟增長的速度,也遠不如城鎮經濟的增長速度快,國家試圖通過糧食價格上漲的方法讓農民增加收入,達到迅速縮小城鄉收入差距的目的,但是這種方法和手段是治標不治本的,農村經濟與城鎮經濟還是存在著很大的差距的,城鄉收入差距非常明顯。所以,要從根本上采取一定的方法,來推進城鄉一體化,縮小城鄉之間的發展差距。
1.3農業生產受到制約
隨著一些工業生產在農村開展,許多的農業土地被用作工業生產,這些本應該進行農業生產的土地被不恰當地利用著,極大地影響了農業的進一步發展。除此之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問題是,我國的農業生產模式是小而分散的,這種農業生產模式非常不利于新科技的推廣與使用,農業生產機械化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制約。
1.4政府部門投入不足
雖然一直以來,我國的政府部門對農村經濟發展都是非常重視的,但是,由于農村的人口多,農業面積廣等客觀因素的存在,使得政府部門的投入不能完全滿足農村的經濟發展。以我國當前的農村經濟情況來看,政府部門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并且要制定出臺相關的政策,以此來支持農村的經濟發展。
2. 對農村經濟進行科學管理的舉措
2.1加強教育投入,提高農民文化程度
農村最主要的產業就是農業生產,要想大力發展農村經濟,就必須從農業生產這方面著手。農村現有的農業生產模式是相對比較落后的,所以,我們必須要在農村推廣一些農業高科技,生產一些優良品種,只有這樣,才能夠提高農業生產的效率,從根本上提高農村的經濟發展。在這個基礎之上,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加強對農村的教育投入,提高農民的文化程度,使他們容易接受新事物,學會使用農業高科技。
2.2加強環境保護力度,堅定不移地走可持續發展道路
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工業呈迅猛發展的態勢,而工業的發展,往往是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的,許多人為了工業的發展以及自身的利益在環境方面選擇了先破壞后治理,這樣做對環境的破壞程度是非常大的,而且后期對環境的治理也將耗費巨大的人力物力,得不償失。因此,在農業發展方面,一定要吸取工業發展帶來的教訓,保護自然環境,發展綠色農業,重視資源的高效利用。
2.3政府要加大其支持力度,將政策落到實處
為了提高農村的經濟發展程度,縮小農村與城鎮的經濟發展差距,政府一定要將“三農”政策以及其他農村方面的政策落到實處。加強農村的基礎設施建設,在農村大力引進人才,引進先進的高科技與農業生產設備,統籌城鄉經濟發展。
3. 科學經濟管理的策略的促進作用
3.1因地制宜,依據不同的條件挑戰經濟管理的內容
我國的農村土地占地面積廣,農村數量比較多,管理起來是非常不容易的,并且,每個農村與農村之間的地理環境、當地資源等具體情況各不相同。所以,在對農村經濟進行管理的時候,一定要因地制宜,搞清每個農村的自身優勢,并且要建立一個經濟網,可以利用先進的互聯網技術,將部分農業種植與人們的生活需求結合起來。這樣做不僅有利于加強每個農村之間的經濟聯系,而且可以增加農民的就業機會,從根本上提高農村經濟。
3.2完善經濟管理,為經濟發展提供制度保障
完善經濟管理,就要對農村經濟要建立一套科學的經濟管理制度,為農村的經濟發展提供一個正確的發展方向,指引著農村經濟向前發展。一套科學的經濟管理制度有利于將所有農民的力量集中到一個方向,共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大力發展農村經濟。
3.3規避了農村經濟發展的制約因素
建立科學的經濟管理制度,從根本上規避了農村經濟發展的制約因素。在此之前有一些農業生產由于發展方法不當,大量的化肥農藥、地下水灌溉與化工污染導致了環境透支。所以,我們必須要發展符合科學發展觀與可持續發展戰略的要求的農業,擴大農業生產規模的同時優化農業結構,發展高科技、高效率、大規模、機械化的農業。
結束語:
農業是我國的基礎性產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農業的發展對我國的整體經濟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農村經濟發展中,最首要的任務就是對農業經濟進行科學管理,只有這樣,才能使農村經濟得到快速發展,縮小城鄉經濟發展差距,提升廣大農民的幸福感。
參考文獻:
【1】陳利霞.農業經濟管理對農村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J].農業與技術,2015(8):35.
【2】姜作培,季建林.中國城鄉統籌發展研究[M].南京:南京出版社,2004.
【3】王培根,龍泉.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與縣域經濟發展互動性研究[J].重慶大學學報,2006,(4).
【4】邵明偉.促進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與農村經濟協調發展[J].經濟師,2006,(5).
【5】劉中芳,彭珍平.農業剩余勞動力轉移問題研究[J].現代商貿工業,2009,(15).
【6】康華.多策并舉促進農村經濟發展[J].鄉鎮經濟,20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