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慧+袁欽生
摘要:林木種苗是林業建設的基礎和前提,林業要發展,種苗是關鍵。為進一步搞好我省的林木種苗建設,推動我省林業持續快速健康發展,我們一定要抓好林業種苗的建設。
關鍵詞:林業種苗;方針;目標;措施
林木種苗是林業建設的基礎和保障,承擔著負載林木遺傳基因、森林世代繁衍和促進林業發展的重要使命,林木種苗工作是一項重要的公益事業。近幾年來,政府部門對林木種苗工作給予高度重視,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法規,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使林木種苗事業得到了長足發展。種苗生產基地初具規模,形成了以國有場圃為骨干,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的林木種苗生產格局。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特別是生態建設和林業建設的快速發展,對林木種苗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林木種苗不僅要滿足數量需求,更要滿足品種多樣化、品質優良化的需求,質量需求成為社會進步和林業發展對種苗的第一需求。但目前困擾林木種苗發展的問題還較多,突出表現在:林木種苗質量資源尚未得到有效保護,種苗基地規模小、科技含量低、供需結構性矛盾仍然突出,種苗管理體制不順、執法力度不大等。總體上講,林木種苗發展基礎還比較薄弱,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林業快速發展的要求不相適應,林木種苗建設的任務還非常繁重。因此,必須高度重視和加強種苗工作,在實施以生態建設為主的林業發展戰略進程中,要優先發展種苗,要賦予種苗建設以重要的基礎地位。
一、 林木種苗建設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林木良種基地數量少,結構需要調整。除油松、落葉松、毛白楊、刺槐、等少數幾個樹種外,其它大多數樹種都未建良繁基地。尤其是經濟林樹種的良繁基地更需要增加。由于我省新品種育、繁、推脫節,良種苗木繁育、生產、供應滯后,影響了林業建設質量和效益的提高;另外,原有基地的樹種單一,不能有效的滿足市場需求,難以抵御市場經濟的風險,急需調整結構。
2、林木良種投入不足,難以進一步提高。“八五”以來,國家每年給我們的林木良種建設投資有限,加上省財政的配套資金,也只能維持原有的生產水平,不可能發展和提高。
3、針葉樹良種的推廣難度大。育苗對比試驗和試驗林測定結果表明,用普通種子育苗造林60年成材,用種子園良種造林39年即可成材,而且干形好。然而,由于良種的生產成本高,林木生長周期長,加之群眾缺乏長遠觀念,所以推廣難度大,有時出現良種少而有余的現象。
4、國有苗圃基礎設施薄弱,經濟效益低。原因是國有苗圃經營機制不靈活,歷史包袱重(離退休人員多),育苗成本高,苗圃土壤條件差,基礎設施薄弱,缺少啟動資金等。
5、依法治種的力度不夠。除了國家制定的《森林法》、國務院頒布的《種子管理條例》外,我省還沒有關于種苗方面的法規;林業主管部門與工商、稅務等部門還沒有形成合力,種苗流通渠道不暢,市場建設不規范;種苗質量監督檢驗體系沒有建立起來,由于缺乏有效的種苗管理機制和約束手段,社會上無證生產和經營的現象仍相當嚴重。
以上這些問題已影響了我省林業持續、快速、健康地發展,必須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并在今后的工作中認真研究解決。
二、 根據我省林木種苗工作現狀和全省造林綠化事業發展的需要,針對當前存在的主要問題,今后我省種苗建設的總體思路應該是:加強、完善良種繁育基地建設,以原有良種的利用、提高為依托,求穩步發展;加大引種工作力度,引進、選育、推廣并重求創新。堅持科技興種,依法治種,盯住市場,以優取勝,把種苗生產發展成為我省林業的一項新興產業。
1、加強和完善良種繁育基地建設。林木良種壯苗是科技密集型產品,科技含量高,貢獻大。良種繁育基地是良種工程的基礎和出發點。良種繁育基地建設要在保護、利用好現有良種資源的前提下,建設新的良種繁育基地,重點抓好優良資源的收集、繁殖和推廣,提高種苗對林業的貢獻率。對現有林果良種繁育基地要實行分類指導,在完善功能和提高效益上下功夫。進一步加大優良品種的選育、引進、繁殖和推廣力度。實現林木良種引進和選育的突破、應用高新技術高效快繁林木良種苗木的突破和良種推廣的突破。
關于我省林木種苗建設情況的調查報告。
2、明確引種主攻方向,大力開展引種工作
引種是豐富林果發展所需樹種(品種)的快捷途徑。應加大從外省、外國引進林果良種的力度。我省引種工作的主攻方向應該是:確定樹種,引進資源,營建試驗林,盡快完善擴大繁殖技術體系。引種工作要嚴格按照科學的引種程序進行。要根據引種地區與引種來源區生態條件、現代植物區系及引種歷史淵源的相關性,確定引種樹種。
3、抓好國有苗圃建設,加快育苗速度
目前,我省造林綠化出現了蓬勃發展的良好勢頭,全省六大生態工程建設及果品基地建設,需苗量大,苗木要求質量高,迫切需要采用新技術,建立穩定的育苗基地體系。這就要求我們必須抓好國有苗圃建設,發揮其骨干、示范和輻射作用。
(1)建設2-3個大型現代化示范苗圃,做到規劃高起點,建設高標準,生產高科技,示范高效益。實現科研、生產、銷售一體化。
(2)加強對國有苗圃的管理。重點在苗圃領導班子建設、技術人員素質、技術水平和苗圃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下功夫,在苗木生產的樹種、品種、數量和質量上下功夫,強化以質量求信譽、以質量求市場、以質量求生存的市場競爭意識,不斷調整苗木生產結構,培育出名、特、稀、優、新的市場急需的高質量苗木,提高市場競爭力,提高經濟效益。
(3)在苗木生產中,要與造林單位密切配合,制定種苗生產計劃,搞好種苗生產與造林計劃的銜接,尤其是與工程造林相結合。積極推廣使用良種,堅持以科技為先導,實行科學育苗,采用先進的育苗技術,重點抓好容器育苗、大棚育苗、全光噴霧扦插等技術, 廣泛推廣應用ABT生根粉,實行育苗全過程質量管理,層層把關,嚴格管理,提高育苗質量。
(4)做好國有貧困苗圃的解困工作。目前,我省還有相當一部分苗圃處于貧困狀態,解困任務還很重。因此要盡快制定貧困苗圃脫貧方案,加強管理,積極引導苗圃通過“四換”,增強改革開放意識,提高適應和駕馭種苗市場的能力,使其克服“等、靠、要”的思想,開脫進取求發展。同時,要積極爭取脫貧解困啟動資金,盡快實現全省貧困苗圃的脫貧致富。
4、加強依法治種,強化種苗質量管理
強化種苗質量監督,建立種苗質量抽查制度。目前我省林木種苗還存在著一定的質量問題,尤其是飛播造林種子質量較差,嚴重影響了飛播造林成效。因此,要進一步強化質量監督,充分發揮省種苗質量監督檢驗站的監督職能,加大種苗質量抽查力度,對全省飛播造林的種子和工程造林畝木進行全面的質量抽檢,使抽檢率達到100%并將抽檢結果通報全省,禁止不合格種苗用于造林,提高造林綠化質量。
5、加大種苗建設投資力度,提高投資使用效果
種苗工作是林業建設的基礎,是影響林業建設速度、質量和效益的根本因素。因此,各級領導應高度重視和支持林木種苗工作,在政策上給予扶持,資金投入上給予傾斜。要建立全省林木種苗發展基金制度,投資的重點是林木、果樹、花卉良種繁育基地建設,現代化示范苗圃建設,良種的引進和種苗質量監督檢驗體系的建設。在資金的使用上,要打破平均主義大鍋飯,在種苗工作中采取競爭招標、優勝劣汰、“以獎代投”、“以購代投”的方式。一是建立種苗工程獎勵制度。對種苗投資實行“以獎代投”,重點補助。獎勵在科研、引種、繁育、推廣工作中的先進單位和先進個人,激發他們的工作熱情。二是建立“以購代投”的扶持方式,加快良種推廣應用的速度。三是建立飛播造林用種儲備金制度。達到平抑物價,均衡供種的目的。使有限的種苗投資產生最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保質保量的完成我縣種苗工作各項任務。
6、提高認識,加強領導,切實把種苗工作抓緊抓好
種苗是林業生產最基本的生產資料,是保證造林綠化進度、提高營林質量,實現林業發展戰略目標的基礎。真抓科技,就要真抓種苗。各級政府和林業主管部門一定要把種苗工作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切實加強領導,加大力度,增強改革開放意識,切實做到“下大力氣抓種苗,超前抓種苗,一把手抓種苗”。要建立目標責任制,制定監督檢查制度,定期檢查,逐級考核,獎優罰劣;要加強種苗機構和隊伍建設,保持機構和隊伍的穩定,切實搞好種苗的行業管理和組織生產,推動種苗事業健康發展;要配備得力干部,明確專人,從事種苗工作,以充分體現“優先發展種苗”的方針,使種苗工作得以有序、穩定、健康的發展。
(作者單位:157100黑龍江省海林市大海林林業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