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村落
——蒙山李家石屋村
李家石屋村位于蒙山主峰東側8公里處,地處蒙山三大流域之一的石河流域北端,是沂蒙古村落的典型代表。這里群山環抱,峰巒疊嶂,澗溪縱橫,植被茂密,自然環境優美。鄉土民居依山而建、錯落有致、別有韻味,充滿了濃郁的沂蒙山村風情,仿若世外桃源,素稱“臨沂小九寨”。
李家石屋村依托良好的生態資源、獨特的民居風貌、悠久的村落建筑、厚重的農耕文明、濃郁的鄉村文化、多彩的民俗風情等特色資源,不斷加大旅游開發力度,強化基礎設施建設,優化鄉村旅游環境,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取得了初步成效,目前,通過發展鄉村旅游帶動周邊農戶發展農家樂50余家,戶均年營業收入5萬多元。

2013年11月,在臨沂市首屆最美鄉村展評活動中被評為“臨沂最美鄉村”;榮獲“2014好客山東最美村鎮”榮譽稱號;2015年8月被評為“中國鄉村旅游模范村”。
自然風光獨具魅力。主要景點有:神龜拜月、鏡魚石、金蟾石、立石屋、觀音柳、恐龍鎮山、石瀑崖、龍門三潭和觀音施法、群石點頭等50多個自然景觀,形象逼真,栩栩如生。
水依山勢石破驚天。貫穿村落內的驚天河,源自蒙山最高峰龜蒙頂東麓,河水沿著山體奔瀉而下,時而舒緩平穩,時而跌宕起伏。每逢雨季,山石伴隨著巨大的水流,轟轟隆隆似天雷滾滾,河中有一高達8米,重約百余噸的巨石,三面懸空,只有一角著地,卻穩若泰山,似天外飛來,村民稱之為“驚天石”,這條河流也因此得名為“驚天河”。河水常年流淌,清澈甘甜,富含長壽元素硒、鍶和美容元素偏硅酸等元素,是夏季避暑納涼的首選之處,素有“江北小九寨溝”的美譽。
鄉土氣息濃郁民風古樸。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原生態的自然環境,與世無爭的淳樸民風,似乎隔絕了塵世的喧囂,留住了時光的年輪。他們堅守著祖祖輩輩留下的這塊風水寶地,堅守著大善若水的淳樸和怡然,過著悠然自得的恬淡生活。饅頭坊、煎餅坊、豆腐坊、酒坊、油坊散布在古村的角角落落,他們自給自足的生產生活方式,平和、淡定的心態,讓熙來攘往為名利奔波的“現代人”羨慕不已,這里也是都市人返璞歸真、休閑度假的世外桃源、夢里老家。

1128年宋金對峙時期,卜氏先民為躲避戰亂,攜帶全家老小從菏澤輾轉遷徙來到這里,在此立石為屋住了下來,這個村子因此得名為立石屋,以石為屋的傳統也就傳承了下來。這里的鄉土民居依山傍河而建,順著蜿蜒的河流“一字”展開,沂蒙地域特色鮮明保存完好的石屋、錯落有致、別有韻味。當地人就地取材,石屋、石橋、石路、石碾、石磨、石臼……,一座千年古村落,一片百年石頭房,處處體現出石的元素和古老、悠遠的原始風貌。李家石屋村有五個自然村落,其中在核心位置分布著“小公館”、“大公館”兩個自然村落。相傳春秋時期,距此地15公里處有一個叫顓臾國的附庸國,主持東蒙山的祭祀。每逢夏日炎炎來臨的季節,顓臾王便帶著王室成員和大臣來到這里避暑納涼、休憩養生,“小公館”、“大公館”由此而得名。
為更好地挖掘和開發李家石屋村生態旅游資源,2012年12月,成立了蒙山人家旅游開發有限公司,注冊資金300萬元,負責李家石屋村的開發及保護。該村現已發展具有沂蒙特色的集餐飲、住宿農家小院23家,酒坊、油坊、煎餅坊等農家作坊7家,可接待1800余人同時就餐,150余人住宿。
李家石屋村有著深厚的紅色文化,是最早的蒙山縣政府所在地。為深入挖掘紅色文化,傳承沂蒙精神,依托李家石屋村及周邊山區保存完好的自然環境、山路石屋、梯田河壩、蒙山縣委舊址和不同歷史時期的戰斗生活物品,打造了回歸歷史、體現自然、參與互動、獨具特色的黨性教育和群眾路線教育基地,展示沂蒙老百姓始終“堅定不移跟黨走、艱苦奮斗不低頭、堅忍不拔有追求”的百姓情懷和群眾精神,吸引了大批游客的到來。目前已有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中直機關黨校、國家林業總局和省市縣各級班(批)次68個、5600多人次到基地接受教育。李家石屋村農家樂充分把握這一機遇,利用古樸的土房、石頭和院落里是隨處可見的古樹,增加了吃一頓憶苦思甜飯,干一把農家活的項目,深受游客喜愛。景區將蒙山黨性教育基地的紅色旅游與鄉村旅游、生態旅游、沂蒙民俗風情游等結合起來,推出了眾多參與性、互動性的旅游產品和多條精品旅游線路,實現了以紅帶綠,以綠促紅的良好發展局面。
下一步,李家石屋村將加大開發保護力度,以獨特的石頭文化、秀美的自然風光、濃郁的民俗風情、厚重的歷史底蘊為基礎,打造成集鄉村旅游、民俗文化、休閑度假、紅色教育為一體的全國著名的美麗休閑鄉村。
(本刊記者劉樹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