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繼忠
(廣西合浦縣水產畜牧獸醫局,廣西合浦536100)
夏季豬寄生蟲病綜合防治
龐繼忠
(廣西合浦縣水產畜牧獸醫局,廣西合浦536100)
本文將對夏季常見的寄生蟲病進行分析,以指導豬場獸醫制定更加切合實際的科學防治方案,取得優于傳統防控方法的真實效果,切實保障當前養殖效益。
寄生蟲病;臨床癥狀;危害性;綜合防治措施
1.1 豬弓形蟲病
多呈急性發病,病豬突然絕食;病初體溫升高(41~42℃)、多呈稽留熱;呼吸較為困難;出現便秘或便秘與腹瀉交替發生,眼鼻分泌物增多,眼角常粘結膿性分泌物、有明顯的淚斑痕;重癥病例出現明顯的局部或大部皮膚色變,以肢端最為明顯,多為暗紫色斑疹塊;病程較長、病情較嚴重的,后期耳廓上會形成干固痂皮或干性壞死。
1.2 豬蛔蟲病
病原蟲主要寄生于豬的小腸段,有時也可游離至其他消化或呼吸道等部位,是豬消化道中體型最大的一種線蟲(蠕蟲)之一,感染發病的豬出會現生長緩慢、漸進式消瘦及貧血、黃疸、咳嗽、便血等;重癥病例可引發嚴重肝炎及黃疸,肝臟實體內寄居大量幼蟲、并可致肝壞死及變性,有時可引發蛔蟲性肺炎,發生類似于豬喘氣病的癥狀表現(喘氣、咳嗽、呼吸困難),嚴重時大量蟲體阻塞腸管或呼吸道,可引起病豬死亡。
1.3 豬球蟲病
現代規模豬場恒溫系統較為完善,特別是仔豬舍內較為溫暖(20~31℃)的環境條件下,若限密均群不當、養殖密度過大、糞尿及積水清除不及時、保潔消毒不嚴等,就容易誘發本病。其中,以低齡仔豬癥狀最為明顯、危害最大、發病及病死率最高;以夏季久雨放晴、豬場內外積水較多、環境污染程度較嚴重時最為高發;發病仔豬普遍表現為劇烈腹瀉、排血便或其他異常糞便等。
1.4 豬疥螨病
夏季高溫高濕環境條件是導致本病高發的原因之一,一般早期發病多從耳部、頭面部開始,逐漸蔓延至全身其他部位,病豬體表皮膚產生大量皮屑,皮膚粗糙,局部脫毛,常出現過敏性皮膚丘疹、丘疹區逐漸擴散蔓延、病灶部位形成壞死結痂皮,病豬癢感明顯,經常性摩擦皮膚止癢,高密度養殖條件下感染率極高、傳播速度極快。
1.5 豬鞭蟲病
蟲體呈乳白色、細長、馬鞭狀,輕度感染一般無明顯癥狀,嚴重感染時主要是損害腸黏膜,引起腸道潰瘍、腸卡他性炎癥、腸黏膜壞死及脫落、腸黏膜出血等,外在顯癥多為血便、頑固性下痢或腹瀉等。
2.1 強化飼養管理
抓好環境控制、維持良性宜居養殖環境,夏季要注意及時清除豬舍內大量蓄積的污水及糞尿、潮濕墊料等,加強通風排濕及保潔消毒管理,消除養殖環境中潛在的致病誘因;加強日常飼養管理,增強豬群體質和整體抗病力,盡量堅持“全進全出”經營管理制度,尤其是對外引種及購進商品育成仔豬時必須抓好檢疫檢驗控制措施,嚴防引進帶病豬,新進假定健康豬有必要堅持足夠的隔離觀察期,最終確定健康無疫后方可并群飼養;養殖全程保持豬舍空氣流通、環境干燥及清潔無菌(保潔消毒),并根據豬當前的生長階段、功用需求等合理配制和投喂飼料,全面滿足和均衡日糧營養供應,提高豬的抗病力;禁止投喂過期、變質飼料,嚴防飲食欲被污染等。
2.2 加強衛生消毒工作
夏季必須堅持定期消毒(含帶豬消毒)、凈化養殖環境,針對豬場內外重點區域及養殖用具等經常性采取保潔消毒措施,豬舍內糞尿、墊料等必須經過生物發酵等無害化化處置,以防止寄生蟲(成蟲、幼蟲、蟲卵、節片)隨糞便排放進入環境,留下潛在的循環傳染風險;被污染的環境及用具可采用安全高效的石灰澄清液或3%來蘇爾液噴施消毒;飼養管理者的衣物、使用器具等也要進行嚴格消毒;對疥螨病發病豬舍欄、運輸車輛等采用螨凈、雙甲脒、殺滅菊酯等噴施消毒,以防止本病進一步擴散。
2.3 切斷傳播途徑
雖然夏季豬寄生蟲病多數不需要中間宿主,但人和其他動物等均可能是中間寄主(攜原體),通過雙向流動進入豬場(舍/欄)內引起豬感染發病,因此要控制好中間寄主(傳播媒介)的隨意性流動,采取必要的生物與化學方法控制好傳染源(病原蟲)、切斷傳播途徑,以減少發病;禁止隨意混養來源與日齡不同的豬,同場(舍、欄)內禁止混養其它家畜禽,及時消滅被發現的蚊蠅、鼠害等中間傳播媒介。
2.4 開展蟲情監測
養殖過程定期開展蟲情監測,及時采取對癥控制,進行有計劃的驅蟲處置;在屠宰檢疫過程中加強對囊尾蚴、旋毛蟲等人畜共患病的檢測、提高檢出率,并對檢出的病畜、病害豬肉等進行無害化處置,堅持執行“五不一處理”制度,避免發生人畜間交叉傳染;堅持“預防為主”總體方針,根據當地寄生蟲病流行病學特點及本場實際,制定科學合理的防治方案,有針對性、有計劃進行整場豬群藥物驅蟲凈化。
2.5 整群防治
首選中草藥復方驅蟲散,如:檳榔枳實散、開胃驅蟲散等,一般按0.5~1%拌料添加,早晚各喂1劑,視需要喂1~3d;體表寄生蟲(疥螨)首選高純度阿維菌素或伊維菌素,以口服+外涂(原藥兌制酒精溶液浸漬患部)效果較佳;蛔蟲、絳蟲、鞭蟲對癥治療首選抗腸道蠕蟲制劑(左旋咪唑、抗蠕敏等)口服;球蟲病首選新型抗球蟲制劑(復方磺胺、地克利珠等),豬球蟲病、弓形蟲病關鍵在于消除外界環境致病因素,治療以廣譜復方驅蟲藥效果較好,筆者推薦“開胃驅蟲散+敏感劑(復方磺胺制劑)”拌料投喂,1劑/d、連用3d,同時注意適當增加日糧中維生素(主要是VC、VB,幫助修復受損胃腸黏膜)用量,可以達到較為理想的效果。
寄生蟲還給人畜帶來人畜共患寄生蟲病或其它傳染病等問題嚴重,因此在生豬的飼養過程中應加強寄生蟲預防工作,從根本上預防該類疾病的發生,減少因患病帶來的經濟損失,最大創造經濟效益。
[1] 李驍駑.豬寄生蟲病防治[J].四川畜牧獸醫,2008,35(3):47.
龐繼忠(1976—),男,大學本科,研究方向:畜禽屠宰監管、畜牧獸醫,職稱:中級-獸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