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光發吳 超
(滬州市龍馬潭區安寧畜牧獸醫站,四川滬州646000)
生豬疾病的流行病學及防治措施
劉光發吳 超
(滬州市龍馬潭區安寧畜牧獸醫站,四川滬州646000)
在制約生豬養殖效益提升的諸多因素中,豬病的流行性和傳染性最為突出。結合多年一線工作實踐經驗,分析當前豬場豬病流行態勢,針對性提出了:規范免疫程序,增強免疫效力;堅持自繁自養,嚴格執行引種檢疫制度;重視豬場管理,推廣科學養殖;健全生物防疫體系,完善各類設施配置等解決措施和建議,要點性知識以供參考和借鑒。
豬病;流行;防控
1.1 傳染性疾病占主導,而且正逐年增多
隨著養豬管理水平的不斷提升,民眾防病意識的增強,一些非傳染性疾病的種類(漸少)逐漸減少,比如:中毒性疾病、寄生蟲性疾病等等。而傳染性疾病卻發病異常嚴重。比如:豬大腸桿菌病、豬藍耳病等等,嚴重影響養豬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就其原因分析,與自國外大量引種,而對應的監測診斷技術跟不上,配套措施不得力,檢疫工作不到位,造成地方流行性疾病難以得到有效控制。此外,單一感染病癥是漸少,而多數以混合感染的態勢出現,比如:豬肺疫與豬瘟混合感染??傊聜魅静〔粩喑霈F,整體呈現復雜化、多樣化的態勢。
1.2 繁殖和呼吸道疾病日趨嚴重,發病率居高不下
在生豬養殖的各個階段中,呼吸性疾病為常見多發病,已成為養豬生產的主要問題,發病率居高不下,達到30~40%以上,死亡率達到5~10%,造成的經濟損失較大,也是豬病防疫中的棘手的問題。呼吸道疾病有豬圓環病毒2型、豬瘟病毒、豬偽狂犬病病毒、豬肺炎支原體、豬繁殖和呼吸綜合征病毒等,這些病毒都是原發性病毒,既有細菌又有病毒。此外,還有繼發性感染,如豬沙門氏菌和副豬嗜血桿菌、豬多殺性巴氏桿菌等。另外,還有豬繁殖性傳染病發病也非常嚴重,如豬流感、豬流行性乙型腦炎和豬布氏桿菌、豬繁殖和呼吸綜合征、豬細小病毒病、豬圓環病毒2型感染等。以豬圓環病毒2型感染、豬繁殖和呼吸綜合征和豬附紅細胞體病最為嚴重和普遍,如果這幾種病原體雙重感染,就會發生60%以上初產母豬產死胎、流產、弱仔,遭成巨大的經濟損失。
1.3 免疫性疾病危害加重,可導致疾病反復發作
目前,有2種因素導致免疫性疾病的發生,分別為免疫刺激和免疫抑制,如PCV-2、PRRS、PRV和SIV等,以藍耳?。≒RRS)、圓環?。≒CV-2)為主。目前豬場免疫的主要疾病為藍耳病,但是這種疾病發生時很容易被檢出,因此也就不會出現高死亡率。所謂免疫刺激可以激發圓環病,在注射疫苗和免疫佐劑刺激下,對于所謂免疫抑制可以引起疾病復發,主要針對低致病性或減弱毒疫苗的微生物,對于治療和接種沒有效果。
1.4 病毒性疾病成為傳染病的主體,診治難度是越來越大
目前病毒性疾病的發生,有兩大特點:缺乏特異性治療藥物、致病病毒變異性快。由此,比較其他疾病而言,有診治難的問題。比如:甲型H1N1流感病毒,為新型的豬流感病毒,隨著病毒的變異演變,幾年間又有了人流感、禽流感等疫情。
2.1 規范免疫程序,增強免疫效力
不同生豬生長階段,制定對應的免疫程序。比如:空懷母豬、懷孕公豬和母豬等,接種程序都略帶差異。使用有效的接種疫苗,準確注射部位、注射方法,選用合適的疫苗種類。所有使用疫苗,務必由標準的批文文號,嚴禁使用“三無”產品。需要二次加強免疫,間隔時間不能少于21天,綜合各種措施確保高免疫效力。
2.2 堅持自繁自養,嚴格引種檢疫
原則意義上,堅持自繁自養,凈化養殖種群。必須要引種時,例行嚴格的檢疫制度,減少患病動物體的引進,控制疾病的擴散和蔓延。生豬養殖場場地,結合抗體檢測、病原檢測,做好疫病控制。一旦發現有疑似病例,務必及時上報 相關部門。
2.3 重視豬場管理,推廣科學養殖
豬場用科學化管理措施,是降低豬病流行的關鍵。針對不同養殖季節,用對應的防病措施。通常情況下,冬秋季節,應注意保暖防寒。春夏季節,應注意通風散熱。控制好舍內濕度,減少各類不良應激,控制病原菌滋生。注意豬舍衛生,定期清掃豬舍,嚴格消毒管理,實現精細化管理。
2.4 健全生物防疫體系,完善各類設施配置
健全完善防疫體系,加大基礎設施投入,配置必要的防疫設施。比如:檢測設備、診斷儀器等等,為搞好防疫工作保駕護航。重視基層防疫隊伍建設,注意定期組織業務培訓,大大提升其業務素質,不斷充實人才儲備。注意加強獸藥生產、市場流行的整頓和監管,規范獸藥市場秩序,確保使用獸藥的安全和可靠。
在生豬養殖生產期間,威脅養豬效益最大的因素,無非是生豬疾病的流行和擴散。尤其近些年養殖環境的惡化,豬病流行呈現新的態勢,表現為:傳染性疾病占主導,而且正逐年增多;繁殖和呼吸道疾病日趨嚴重,發病率居高不下;免疫性疾病危害加重,可導致疾病反復發作;病毒性疾病成為傳染病的主體,診治難度是越來越大。對目前豬病的流行態勢,我們不能放松警惕,不同生豬生長階段,制定對應的免疫程序,增強免疫效力。堅持自繁自養,嚴格引種檢疫,凈化養殖種群。重視豬場管理,推廣科學養殖,實現精細化管理。健全生物防疫體系,加大基礎設施投入,完善各類設施配置。盡最大的可能,做好生豬疾病的預控工作。
[1] 畢亞楠.畜牧管理實踐作用于豬傳染病的過程研究[J].湖北畜牧獸醫,2016,37(2):13-14.
[2] 杜德榮.生豬傳染病的預防和治療[J].畜牧獸醫科技信息,2015,(6):73.
[3] 羅爾街.如何做好豬傳染病的防控工作[J].畜牧獸醫科技信息,2013,(12):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