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祥紅
(羅平縣動物衛生監督所,云南羅平655800)
基層獸醫臨床用藥誤區及對策探究
王祥紅
(羅平縣動物衛生監督所,云南羅平655800)
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養殖行業已經朝著規模化的方向發展。在這樣的背景下,越來越多的獸藥開始應用于臨床,提高了動物的質量和養殖者的經濟效益。但是分析目前用藥的現狀就會發現,由于不合理使用獸藥現象的普遍存在,使得動物的健康與安全以及養殖者的人身安全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而當獸藥殘留的動物流入市場之后,對全社會的安危帶來的隱患更是不敢想象。本文在這樣的現狀下,分析了常見的獸醫臨床用藥誤區,并提出了針對性的解決對策,希望為廣大養殖行業以及獸醫工作者提供一個有價值的參考。
基層獸醫;臨床用藥;誤區;對策
近幾年,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促使人們對于生活質量的要求越來越嚴格,對于動物性食品的需求也就越來越大。很多人看到了養殖行業巨大的經濟利益,開始將自己的養殖業朝著規模化的方向打造[1]。這對基層獸醫的要求也就更高。但是目前的養殖業由于經驗的欠缺、技術的不足以及資金投入力度不夠,在飼養中總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獸醫在為動物治病以及防疫上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因此,為了維護養殖者經濟利益以及全社會的健康,獸醫就應該在不斷的學習中增加臨床經驗,避免用錯藥、亂用藥現象的出現,從而也為自己樹立一個優秀的職業形象。
1.1 診斷與用藥不科學
獸醫由于缺乏理論知識作為基礎,在沒有相關器械、設備的輔助下,不能對動物的疾病做出及時并準確的判斷。在發現病情之后,盲目使用抗生素以及激素等藥物進行治療,導致病菌的抗藥性不斷增強,動物的腸胃功能受損。嚴重時會使疫病的特征被掩蓋,對整個養殖場帶來巨大的安全隱患。這種既浪費了藥物,病情還得不到緩解的現象對于養殖場的經濟利益造成了巨大的沖擊。另外,當動物出現腹瀉癥狀的時候,很多獸藥都不給其留有自愈的時間,而是立即采取措施進行治療,讓動物體內的有毒物質得不到及時的排解,康復起來更加困難[2]。
1.2 對藥物適應癥不了解
相當一部分基層獸醫對獸藥藥理、動物病理及病原微生物特性不了解,只能按藥品標簽說明書上的“病癥”描述,或憑自己的習慣胡亂用藥,結果造成動物藥物中毒、治療失敗。
1.3 沒有掌握治療劑量和療程
有些基層獸醫不認真或不會計算用藥量,也不懂藥物有治療作用的同時也有毒副作用及不良反應。治療過程中擅自加大劑量或超劑量用藥,或者用藥量不足,結果導致病原微生物產生耐藥性,動物本身發展藥物中毒、過敏反應等,加重動物病情或加快患畜死亡。反之,則因用藥量不足而達不到治療效果。有些藥物給藥一次即可奏效,如解熱鎮痛藥,但大多數藥物必須按規定的劑量和時間間隔多次給藥,才能達到治療效果。抗菌素要求有充足的療程才能保證穩定的療效,并避免產生耐藥性,絕不可給藥1~2次出現藥效就立即停藥。例如:抗生素一般要求2~3d為一療程,磺胺藥則3~5d為一療程[3]。有的基層獸醫在疫病流行期往往顧此失彼,無法保證每個養殖戶患畜的療程,導致治療失敗,給養殖戶造成嚴重損失。
1.4 給藥途徑錯誤或操作方法不當
給藥途徑指的是給動物用藥的方式,如內服、肌肉注射、皮下注射、靜脈注射、乳房灌注等。不同的藥物要選擇不同的用藥方式,給藥途徑直接影響到治療或預防效果。一般來說,給藥途徑取決于藥物的劑型,如注射劑須作注射,片劑作內服。不同的給藥途徑,由于藥物進入血液的速度和數量均有不同,產生藥效的快慢和強度也有很大差別,有時甚至產生質的差別,如硫酸鎂內服起下瀉作用,若作靜注則起抑制中樞作用。另外內服給藥的生物利用度受動物種屬影響較大,如單胃動物內服容易吸收,反芻動物則吸收很少,許多藥物可在瘤胃分解破壞。家禽由于集約化飼養、群體給藥時,為方便給藥多采用混飲或混飼的給藥方式。但要根據不同氣候、疾病發生過程及動物吃入飼料或飲水量不同,適當調整藥物濃度。
1.5 不合理聯合用藥
有些基層獸醫在臨床上常發生盲目聯合用藥,以致出現拮抗作用及配伍禁忌,造成嚴重的后果。例如在靜滴酸性藥液中加入磺胺嘧啶鈉(SD)注射液,SD在PH值降低時便可析出結晶,引起藥效降低及不良反應;青霉素和四環素合用出現拮抗,在四環素的作用下,細菌蛋白質合成迅速抑制,細菌停止生長繁殖,青霉素便不能發揮抑制細胞壁合成的作用。
1.6 獸用處方藥和非處方藥沒有分類管理,違規使用違禁藥物
為了保證動物性產品的安全,近年來,各國都對食品動物禁用藥品種作了明確規定,我國獸藥管理部門也規定了禁用藥品清單[4]。但一部分獸醫和動物飼養場沒有嚴格執行有關規定,使用違禁藥物現象時有發生。另外,未遵循休藥期規定,標簽外用藥等造成動物產品的獸藥殘留,嚴重危害消費者的安全。
養殖的目的就是為了使畜禽健康成長,少投入,多收益,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因此,要樹立一個理念:養殖重在養,而不在于治。把精力重點放在飼養管理上,多考慮如何減少疾病的發生,沒有疾病,也就無需用藥了。有這樣一個疾病控制理念很不錯的,那就是:一個畜禽養殖場在疾病控制上,需要花50%的精力做好環境控制,30%的精力做好畜禽保健、免疫和預防,20%的精力做好藥物的預防和治療。在發現動物有患病的情況下,首先要做的就是迅速隔離病畜禽,及時調查病因,確定病情,對沒發病畜禽要用藥物進行預防,發病畜禽隔離治療,在治療過程中,一定要請專業的醫生來診斷治療,制定合理的治療療程、給藥時間以及藥物劑量,同時考慮藥物的協同作用、拮抗作用和配伍禁忌;在用藥的時候要防止產生耐藥性,有條件的話,可以先做一個藥敏試驗,選用敏感藥物進行治療;注意采取綜合性防治措施。動物如發生急性腸胃炎,除用抗生素控制感染外,還要用葡萄糖、生理鹽水補充體液,以及碳酸氫鈉糾正酸堿平衡等。
[1] 陳您榴.獸醫藥理學(第2版)[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13:12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