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吉紅
(云南省曲靖市會澤縣火紅鄉畜牧獸醫站,云南曲靖654209)
火紅黑山羊養殖技術應用與推廣建議研究
李吉紅
(云南省曲靖市會澤縣火紅鄉畜牧獸醫站,云南曲靖654209)
對于當前時代而言,農業也是主要的基礎產業之一,而其本身的發展往往會影響到社會經濟的發展。而作為農業的一個分支,畜牧業的發展往往伴隨著農業發展的步伐,特別對于農村等經濟不發達的地區而言,畜牧業與種植業也是保證養殖戶收入以及生活經濟來源的主要行業。而且就畜牧業本身來說,對于一些特殊品種牲畜的養殖往往需要特定的環境及條件,因而需要養殖戶更加重視。
火紅黑山羊;養殖技術;應用推廣分析
火紅黑山羊是火紅鄉主要養殖牲畜,而后者地處會澤東北面,周邊包含樂業、礦山、馬路三個鄉鎮,本身屬于一個貧瘠的鄉鎮,黑山羊則是當地鄉政府為了帶動地方經濟發展、鄉民致富而推廣的一項養殖政策,而且自政策推廣以來,在火紅鄉已經取得了更大的經濟效益。而就此,筆者將通過本文,就火紅黑山羊養殖技術應用與推廣建議方面入手,將進行具體的分析和研究。
1.1 羊肉市場的供求問題
由于會澤火紅黑山羊羊肉產品自進入市場以來已經獲得了更多口碑和影響力,而且隨著市場需求的提高,黑山羊各類羊產品價位也出現了水漲船高的趨勢,以羊毛產品為例,每斤羊毛產品的價格已經超過了84元,而每斤羊肉的價值則超過了160元,這也造成了黑山羊各類產品供不應求的問題,有市無價也是主要表現出的特點。
1.2 養殖技術設備落后問題
就目前鄉鎮內部而言,雖然部分地區進行過相應的原本羊圈的一般改良,但是多數村鎮往往還是沿用以往的羊圈進行養殖,而且環境過于濕潤晦暗阻礙了黑山羊的成長。此外,火紅鄉多數選擇天然草場進行放牧養殖,雖然養殖成本較低,但是缺少人工種植的渠道,導致很多養殖戶需要根據家族以及個人意愿進行養殖投資,而且期間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與勞力,養殖需要的時間比較久,成品羊的出產率也受到一定限制,雖然產品受到市場認可和推崇,但是無法創造持續經濟效益,相比類似產品,缺乏足夠的市場競爭能力,此外,由于耗費時間和精力較多,回報周期較久,也導致多數鄉民缺乏參與黑山羊養殖的熱情與主動性。
1.3 產業進展無法滿足環境負荷
因為火紅鄉本身處于山地,因而養殖往往受到自然環境的限制,而且多數養殖戶對于黑山羊的養殖缺乏認知,即便是進行養殖也是一種盲從行為,從而導致養殖缺乏科學性與合理性。即便是單個村鄉的養殖發展出一定的規模,但是周邊的自然環境也好受到嚴重的破壞,特別是一些草地會因此出現退化,若是養殖規模一昧擴張,則會導致環境破壞以及草地消退速度增加,從而無法達到長遠的可持續發展,對于地方經濟的發展也是一大制約因素。
1.4 良品羊種培養速度遲滯
根據相關資料調查顯示,火紅鄉多數養殖戶的養殖目標是進行肉羊養殖,而且養殖完全是自給自足的封閉模式,從而導致羊群繁育過程中出現頻繁的近親繁衍,產生諸多病癥。而且羊群后代缺乏相應的免疫力,優良品質無法體現,生產遲滯,肉奶毛等產品的產出率低,產品品質良莠不齊。這也導致黑山羊養殖無法為火紅鄉地區經濟發展提供相應的途徑與價值,更無法體現出更多的經濟、生態以及社會效益,也深刻制約了當地黑山羊養殖呈現出產業化、規模化的轉型與發展。
2.1 增強制定,分配責任
應當根據實際情況,即如云南省政府曾大力推廣高原特色農業的扶助政策,將以上政策作為目標。有領導者與管理者組建小組,強化全鄉黑山羊產業發展規劃,積極為發展黑山羊養殖服務,為解決資金不足問題,將黑山羊養殖產業的資金補助、貸款貼息、小額貸款,農業項目資金匯集建立資金扶持體系,同時對養殖大戶給予資金支持。同時制定相應的發展目標,以最大程度保證力爭在新的一年中養殖戶人均出欄菜羊一只,總數在3.5萬只以上,人均收入增長500元以上。
2.2 推進改良,設施革新
設施的改良和革新也是保證火紅鄉黑山羊養殖產業發展的基礎,當然這些完全需要依靠持續的資金支持。而就此,火紅鄉主動向上級部門爭取項目資金,在田灣、格枝、泥黑、許家院等牛欄江邊一帶選取有發展潛力的黑山羊養殖戶,同時實現每戶扶持建設全新樓式羊舍80m2以上,青貯窖6m3上,開拓飼料地3333.33m2上,以配合完善產業的基礎設施,不斷推廣與普及圈舍現代化設施及技術,特別是通過現代化的科學養殖設施的普及,調整生產環境,從而保證黑山羊特色養殖朝著范圍化、廣闊化、科學化的方向發展。
2.3 調整過去養殖方法,增加養殖收益
調整過去養殖方法主要是最大程度提升養殖效果,避免出現更多不必要的養殖問題,而具體的調方法主要從以下兩個方面入手,第一方面,以柴山村黑山羊擴繁場為典型例子,該村通過借入外地良種黑山羊進行完成雜交,實現品種改良,同時篩選出其中優良種公羊配種,改常年配種為季節配種,集中產羔,優化羊群結構,增加母羊數量與比例;第二方面,推行舍飼及半舍飼工藝;第三方面,普及羔羊培育追肥技術,第四方面,構建立疫病免疫及防治體系,強化相關技術推行。
2.4 拓展飼料渠道,保護地區環境
主動拓展飼料資源獲取途徑,保證養殖活動與生態環境的協調發展。具體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入手,其一,提升現有的草山草坡的資源利用率以及資源整合;其二,集合樹林限制草地落實改革,以保證黑山羊的養殖數表;其三,推行農田育草,以有效緩解養殖需要的草資源問題;最后四是主動推廣普及青綠飼料的青貯技術以提高飼草的利用率。
總體來說,火紅鄉黑山羊養殖已經初見成效,但是不可忽視的是當下養殖存在的主要問題,而且很多養殖戶養殖往往存在盲目化以及跟風化,這也導致地區養殖成為一股風氣,而且再加上養殖技術的缺乏,往往會導致養殖出現嚴重問題,不但會對地區經濟帶來影響,同時也會導致生態環境的破壞,應當需要重視。
[1] 初曙光.養殖行業添新貴——彩色長毛兔[J].農村實用科技信息,2013,4(4):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