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 謹 胡 俊 張慧穎
(云南農業大學水利學院,云南 昆明 650201)
經濟新常態下土木專業學生職業發展觀的引導與教育★
毛 謹 胡 俊 張慧穎
(云南農業大學水利學院,云南 昆明 650201)
經濟新常態下,面對新形式土木專業學生職業發展觀的引導與教育如何進行,通過分析土木專業學生進行關于經濟新常態對職業發展觀的影響問卷調查,認為有必要對土木專業學生的職業發展觀進行現實教育,應創新職業發展觀的教育形式,提升辦學質量,加強專業課程設置,創造機會提升學生的能力和素質,終身學習、自覺學習,從而適應經濟新常態的發展。
經濟新常態,職業發展觀,土木專業,創新
2014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新常態”重大戰略判斷,深刻揭示了中國經濟發展階段的新變化。
2015年全國教育工作會議前教育部長袁貴仁說“當前,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我們要‘更加注重加強教育和提升人力資本素質’,強化質量意識,提高服務能力,通過高質量服務和更大的貢獻贏得更多的支持。
當前,我國高等教育的大眾化已經發展到相當水平,尤其是近年來,隨著畢業生人數的不斷增加,畢業生就業問題已經成為較教育質量保障、辦學內涵提升等更為棘手的突出問題。為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大學生就業市場中供需矛盾、結構性矛盾、心理矛盾等諸多問題亟待解決。這兩年房地產市場的風云變幻,導致整個建筑行業面臨新的挑戰。土木專業學生的就業有了巨大變化,從供不應求到供大于求、從數量到質量的要求等等。如何正確認識土木專業學生職業發展觀的特點,從而教育引導他們形成適應經濟新常態下的職業發展觀,是土木專業學生職業指導工作面臨的新課題。
2.1問卷調查情況
研究對象選取為云南農業大學土木專業2011級、2012級、2013級的300名學生。對學生的職業知識現狀、職業選擇和職業評價、對經濟新常態的認識等方面的傾向性態度和選擇行為進行問卷調查。
2.2對調查問卷進行了統計分析
2.2.1分析報告
收集了300份問卷,有效問卷249份,對249份問卷用置換檢驗分析了經濟新常態對學生就業的影響。
2.2.2針對調查問卷分析報告得出的結論
1)認為經濟新常態對就業有影響的學生對當前就業面臨的問題是客觀、理性的。能認識到企業需要較高職業能力的人才,而應屆畢業生的弱點在于缺乏工作經驗、就業定位不合理、擇業過于挑剔。
2)認為經濟新常態對就業有影響的學生對于就業地點的選擇是更寬泛、包容的。能接受去小城鎮或欠發達、貧困地區工作和發展。
3)認為經濟新常態對就業有影響的學生對于自身目前最缺乏的素質是清晰、明了的。他們認為缺乏溝通協調能力、相關工作經驗、專業知識技能。
4)認為經濟新常態對就業有影響的學生認為學校名聲對就業有幫助。
從以上結論,我們可以清晰地認識到經濟新常態對當前土木專業學生的就業影響,新形式下的職業發展觀更具有現實性,而我們的職業教育還比較落后、初淺。
3.1引導經濟新常態下土木專業學生職業發展觀的形成
首先,通過不同方式如:黨團課、職業教育課、主題班會、黨支部會等,讓同學廣泛了解當前的社會形勢,認識經濟新常態的內涵、意義。
其次,培養引導同學們在經濟新常態下的職業發展觀,要注重現實性。對自己的未來要制定規劃與目標;放下身段,樹立先就業后擇業的觀點;不要眼高手低,立足專業,貴在堅持;不勞而獲的心態要杜絕。以水利學院2013土木班為例,通過邀請多位不同發展方向的優秀畢業生給同學們做職業主題講座,現身說法,傳經送寶,讓他們樹立明確的職業發展觀。全班83名同學,即有71名同學首次就業就選擇了與專業相關的工作,并且都在工程項目的第一線。
3.2通過不同方式創新職業觀的教育
3.2.1不斷提升辦學質量,擴大學校影響,增強學生的競爭
經濟新常態下,企業轉型、提升內涵發展需要更具有職業能力、高素質的綜合人才。例如:云南建投集團近年招聘的正式員工必須是重點院校的畢業生,普通院校的畢業生機會少,而且只能簽訂為勞務派遣合同。要改善這種狀況,必須提升辦學質量,擴大學校、專業的影響力。水利學院率先在云南農業大學開展了專業認證,并在2016年通過了水利工程專業全國認證。這意味著該專業的畢業生和其他一些重點院校的畢業生一樣具備國際認可的從業能力,因此大大提高了該專業學生的競爭力,就業前景廣闊。土木專業也要迎頭趕上,早日通過專業認證,讓土木專業的學生達到國際專業認可的能力,增強競爭力。
3.2.2專業培養要與職業能力緊密結合
專業培養目標不能假大空,而是要緊密結合職業發展。專業課程的設置與要求要結合職業要求進行優化和改革。現在國家提倡和推動的專業認證,就是改變以往閉門造車的做法,讓專業培養與畢業達成度密切聯系,以職業能力來反推專業培養與教育。土木專業教育的改革,要深化校企合作、與實踐結合,培養生產、建設、服務、管理一線的應用復合型人才。云南農業大學選取土木專業的一個班與云南建投集團進行聯合培養,這樣該班畢業生基本能進入到云南建投集團就業。
3.3創造各種機會讓同學進行自身能力、素質的提升
3.3.1大眾創業、萬眾創新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被視作中國新常態下經濟發展“雙引擎”之一。高校大學生、研究生創業是“草根創新”的重要力量,不同形式、不同內容的各類創新、創業大賽,讓高校學子有了很多機遇和挑戰,走出象牙塔,更接地氣,同時也讓同學更有目標、激發潛能,綜合素質進一步增強。分析表明,參加過此類大賽的同學,綜合能力大大提高,對職業觀的引導與形成有促進作用。
3.3.2創造機會,開展豐富的活動,提高同學們的能力和素質
應積極創造機會,開展豐富的活動來提高同學們的能力和素質。如開展暑期三下鄉、支教活動、暑期實踐,能讓同學們了解中國的實情;延安精神小組實踐活動,能讓同學們弘揚正能量,從而逐漸樹立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導向的職業觀。又如開展青年領導力項目的培訓、學生干部的培養,能讓同學們提升領導和管理的能力。有參加各類活動、擔任過學生干部經歷的畢業生,深受就業單位的青睞。
3.4終身學習、自覺學習,適應經濟新常態
終身學習、自覺學習,要貫穿于整個學校的教育中,讓同學們了解“變”是經濟新常態的特點。產業轉型、產品升級、崗位調整等將成為常態,只有終身學習、自覺學習才能適應這樣的變化。以2013級土木專業的畢業生來看,有近一半的同學從事道路、橋梁、隧道的施工工作,而學校專業方向偏重房建,這樣一來就要求他們要具備終身學習、自覺學習的能力,才能更好適應工作。
經濟新常態下如何引導土木專業學生職業發展觀與教育還在不斷的探索中,大家面臨著各種挑戰和機遇。一個共同的目標是讓我們的畢業生經得起社會的考驗,擔當起社會和家庭、個人的責任。
[1] 劉瑞瑜,李祖來,黃國雄.經濟新常態下大學生職業發展觀引導與教育研究[J].價值工程,2017(3):71-74.
[2] 荊德剛.新常態視角下的大學就業形勢與任務[J].中國高教研究,2015(12):22-26.
[3] 蘇 紅.對新常態下大學生就業形勢的認識與思考[J].教育與職業,2016(1):54-55.
[4] 李繼娜,楊紅瑞.經濟新常態背景下大學生創業就業能力提升的對策分析[J].商情,2017(20):49-50.
[5] 陳 榴,潘 雪,曹啟慧.經濟新常態下大學生就業形勢分析與對策[J].時代金融,2016(4):33-34.
Theguidanceandeducationofprofessionaldevelopmentconceptofcivilengineeringstudentsunderthenewnormaleconomy★
MaoJinHuJunZhangHuiying
(WaterConservancyInstitute,YunnanAgriculturalUniversity,Kunming650201,China)
Under the new normal of economy, how to guid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in new forms and how to conduct educatio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mpact of the new normal on the career development of civil engineering students. Think it is necessary to carry out civil professional students’ career development education reality, should be innovative education form of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improve educational quality, strengthen the professional curriculum, create the opportunity to improve the students’ ability and quality, life-long learning, learning, so as to adapt to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the new normal.
economic new normal, career development view, civil engineering, innovation
1009-6825(2017)32-0216-02
2017-09-03 ★:云南農業大學2015就業創業工作研究項目
毛 謹(1974- ),女,碩士,講師; 胡 俊(1972- ),女,博士,副教授; 張慧穎(1977- ),女,博士,副教授
G642.0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