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建, 李春紅
(嘉應學院土木工程學院, 廣東梅州 514015)
《建筑設備》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
郭 建, 李春紅
(嘉應學院土木工程學院, 廣東梅州 514015)
文章針對建筑設備課程的重要性和工程管理專業的特點,并結合學生自身的知識結構對當前建筑設備課程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初步的探討,在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考核方式上提出了相應的改進措施,提升教學效果,從而更好地培養適應社會發展需求的應用型本科人才。
建筑設備; 教學改革; 應用型人才
建筑設備是為建筑物的使用者提供生活、生產和工作服務的各種設施和設備相同的總稱,包括建筑給排水、供熱通風、空氣調節以及建筑電器等方面的內容[1]。隨著經濟技術的發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建筑設備在建筑中的地位日趨重要,在建筑投資中建筑設備占工程總造價的20 %~35 %,并且是建筑運行成本的主要支出[2]。在設計和施工過程中,必須和建筑做好配合,才能達到理想使用效果的同時又不影響建筑的美觀,因此它是一門理論和實踐密切相結合的課程。建筑設備雖為我校工程管理專業的一門選修課,但是作為專業技術人員,如果不懂建筑設備的相關知識,就無法看懂建筑給排水、暖通空調等方面的設計圖紙,就無法同建筑設備專業人員進行有效溝通,很可能就會發生瞎指揮,故作為工程管理專業的畢業生就必須要掌握相關的專業知識。因此它的教學改革與實踐就顯得十分必要。
由于建筑設備課程包括給排水水、暖通空調、供電照明等方面的專業知識,具有知識跨度大,知識點多,比較抽象且具有很強工程實踐性的特點。這就要求老師要具備比較廣泛的知識,且應具有一定的工程實踐經驗。另外往往由于課時有限,加上教學內容多,為完成教學任務,多采用老師講學生聽的純理論教學模式,造成教師在講授課程中對重點難點知識很難講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往往會感到知識點太碎,太多,力不從心,許多知識點難以理解,學起來感到十分困難,往往就會產生“畏難”情緒,出現厭學現象,造成學習效率較低、學習效果比較不理想。還有在課程考核上通常采用的考核方式是平時成績加上卷面成績,平時成績的給定往往是根據出勤和平時作業給出的,在教學過程中發現平時作業經常會發生抄襲現象,因此不能全面反映出平時的學習情況,期末考試許多學生不能靈活掌握和熟練使用所學知識,采用死記硬背的方式記住知識點,時間一長就很容易忘得一干二凈,教學效果不好。
2.1 改革教學內容
對于工程管理專業的學生而言,建筑設備是全新的知識,在大一、大二的學習過程中并沒有接觸到建筑設備相關的基礎知識。因此對于教師而言,就要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和專業特點,改革教學理念,強化應用能力的培養,以工程應用為導向,重新編排教學內容,將純理論教學改為理論和實踐教學相結合。在理論教學環節,整個講授過程以“必要”和“夠用”為原則,一方面淡化理論公式的推導過程,把重點放在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講解上,基本公式的使用上,化繁就簡,讓學生理解透徹、掌握牢固基礎知識的基礎上,重點放在建筑設備系統的施工和運行管理、建筑設備工程技術的經濟性評價等[3];另一方面對建筑設備出現的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在講課過程中要及時引入,從而做到與時俱進,避免教學內容與實際工程相脫鉤。
2.2 改革教學方法
建筑設備這門課程涉及流體靜力學、給排水、傳熱學、供熱通風、空調、電器照明等方面的知識,內容繁雜,而學時又相對偏少,再加上學生相關基礎知識又比較薄弱,因此,為保證教學質量,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在教學過程中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了相應的改革:一是采用多媒體的教學方法,利用圖片、視頻、動畫等形式來講述建筑設備的相關知識,從而增加感性認識,加深對相關知識的理解和掌握。二是開展討論性教學,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比如在講到暖通空調相關內容時,提出目前市場上常用的熱水器有電熱水器、燃氣熱水器、太陽能熱水器、空氣能熱水器應該如何進行選擇。問題提出后,先組織學生進行分組討論,各個小組形成統一意見后然后各小組之間再進行討論,教師最后對大家的發言進行點評,并對大家討論中比較模糊的知識點進行詳細的講解,通過這種方式,極大的調動了大家學習的積極性。三是增加實踐教學環節,通過實踐來驗證理論知識,在講完建筑給排水和空氣調節后各安排一次實踐課,將上課地點由室內 搬到現場,通過對老學生宿舍給排水管道改造工程、食堂排煙管道、圖書館中央空調系統的參觀學習讓學生直觀的了解到給排水系統的組成,管線的布置和鋪設方式、管材、閥門、連接和支撐件、排煙管道的形式、支吊架的做法、中央空調系統的風口類型,風管保溫、空氣處理方式等內容。通過實踐環節,將原本枯燥的理論知識變得直觀,從而加深了對理論知識的理解。
2.3 改革考核方式
課程考核通常是采用期末考試的方式來考核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程度。目前的現狀是許多學生為了考試而考試,通常采用考前突擊的方式,利用考前幾天進行集中復習,抱著“60分萬歲”的態度,記得快忘得更快,缺乏對建筑設備深刻的理解,沒有從根本上認識到建筑設備課程對今后工作的重要性;另外這種考核方式很難反映出學生的工程應用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因此,對現有的考核方式進行了改革,采用平時考核和期末考試相結合的方式,平時成績除了出勤、平時作業外,在每次實踐參觀后,老師都會針對參觀的內容提出一些問題,參觀后每個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對這些問題進行解答,根據回答情況給出每個學生的得分。這樣不僅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同時也鍛煉了分析解決工程實際問題的能力,再加上通過期末考試對理論知識的再次復習,使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和理解得到了進一步的提高,達到了預期的教學效果。
建筑設備是一門工程應用性很強且多學科綜合的課程,教師在授課過程中應結合專業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有側重的進行講解,同時應當將理論知識和實踐應用相結合,培養滿足市場需求的應用型本科人才。
[1] 范艷麗. 建筑設備課程的教學改革與實踐[J]. 中國冶金教育, 2011(3):44-46.
[2] 孟燕,鄢曉非.建筑設備課程教學改革的探討[J]. 山西建筑,2008,34(4):222-223.
[3] 楊秀峰.土建類非設備專業建筑設備類課程的教學改革探索[J].教育教學論壇,2017(1):66-67.
嘉應學院第十二批高等教育教學改革項目( 項目編號:JYJG20150222);嘉應學院第十三批高等教育教學改革項目( 項目編號:JYJG20160219)
郭建(1973~),男,博士,講師,主要從事土木工程教學與研究工作。
G642.0
A
[定稿日期]2017-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