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文斌
(四川省第三建筑工程公司, 四川成都 610051)
淺論住建部簡化建筑業企業資質標準部分指標對建筑行業的影響
賀文斌
(四川省第三建筑工程公司, 四川成都 610051)
住建部下發的文件《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關于簡化建筑業企業資質標準部分指標的通知》,取消了資質申報中除最初級資質等級外,還取消了其余等級對建造師等各類人員的要求,并將加大業績考核力度,加強事中事后監管,特別是加強抓好項目經理持證上崗等問題。文章通過分析該《通知》,總結了這一重大變動對建筑業市場將產生企業申報資質成本降低、個人執業將強化、對企業加強過程監督、資質作用將減弱等四方面的影響。
建筑業; 資質; 建造師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近日下發了建市[2016]226號文件《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關于簡化建筑業企業資質標準部分指標的通知》[1](下文簡稱《通知》),文件指出 “為進一步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經研究,簡化建市[2014]159號《建筑業企業資質標準》[2]中部分指標。”而這次對資質考核標準的調整對建筑業的影響很大,本文即淺論住建部簡化建筑業企業資質標準部分指標對建筑業行業帶來的影響。
《通知》[1]第一條取消了除申請最低資質級別外,還取消了所有類別的包括建造師、職稱人員、持崗位證書人員和技術工人等人員類的考核要求,同時也取消了通信工程三級資質對建造師的考核。其次是“調整了建筑工程施工總承包一級及以下資質的建筑面積考核指標”。整體看來,《通知》[1]是對申報一級資質的企業業績要求的提高,還對建筑工程和市政公用工程資質中企業業績認定方式做出了調整。企業申報的業績必須進入全國建筑市場與誠信信息發布“四庫一平臺”進行公示,接受大眾及行業的監督,未入平臺業績不能作為申報資質有效業績認定。而且對業績的核查也會不斷加強,住建部也將不斷強化對于申報業績的審批后動態監督。其實住建部在《通知》[1]下發不久后,就緊跟發布了建市資函[2016]116號《關于開展建筑業企業資質申報業績核查的通知》。[3]各省市住房和城鄉建設主管部門順應要求,加強了對于各省市業績數據庫在橫向各監管單位之間的信息錄入管理,和縱向企業和建設行政主管部門之間的信息交換管理。除此之外,《通知》[1]還強調,住建部將加強資質全過程監管,以及抓好項目經理持證上崗等問題。
住建部這一政策調整著實變動巨大,改變了我國延綿多年對于資質審批的做法。而這將為建筑業帶來怎樣的影響呢?
筆者認為,這一舉動其實與順應國家深化改革、簡政放權、放管結合的整體政策要求一脈相承,也與住建部于2014年發布的建市[2014]92號《關于推進建筑業發展和改革的若干意見》[4]中所強調的“切實處理好政府和市場關系的核心,切實轉變政府職能,全面深化建筑業體制機制改革”相吻合。
2.1 影響一:企業申報資質成本降低
以往企業申報建筑資質,標準需要考核注冊在本單位的建造師人數及相關職稱人員、技術工人和崗位人員。特別是對于建造師人數的考核,這就造成了對于某些企業來說,缺少注冊類人員,就必須從其它單位引進建造師注冊到本單位,而事實上,引進的這個建造師卻并不需要在本單位實際工作。因為有這個需求,催生了龐大的建造師掛靠市場,而且這些建造師只是注冊到單位,而不是掛證在項目,僅僅為了滿足企業維持資質的需求。這也催生了一批專門為考證而考證的從業人員。同時也出現了大量建造師注冊在一個單位,但實際工作在另一個單位,或者建造師的多本證書注冊在不同單位,并變換頻繁的情況。很多單位都接到關于掛證需求的電話,這就是一筆對企業而言很大的費用。《通知》[1]取消了對建造師及其它各類人員的考核需求,這將極大的減輕企業為了滿足要求而產生的行政審批制度性成本。
2.2 影響二:個人執業資格將強化
《通知》[1]取消對人員指標考核,但卻加強了對項目經理持證上崗,以及在履職過程中的監督。這其實是加強了對企業建造師人員質量的考核。目前,建筑行業實行項目經理質量終身責任制,造成項目經理對于項目的責任明顯大于企業。如今,排除了資質對于建造師數量的考核,讓企業的建造師人才能完全回歸于業績方面的考核,去除市場上僅僅為了逐利的“會考不會干”的考證族的存在,人證合一,人責到位。讓建造師回歸于實實在在的做工程、做項目,回歸到注冊執業資格制度當初真正的正確方向。并讓持建造師注冊資格證的項目經理在負擔項目的終身質量責任制的同時,又享受其個人項目業績帶給他的權利以及聲譽。目前所有業績都需要在住建部“四庫一平臺”公示的大背景下,有業績的項目經理會越來越成為企業或項目經理個人的金字招牌。
2.3 影響三:對企業加強過程監督
《通知》[1]要求“各級住房和城鄉建設主管部門要進一步加強事中事后監管”這項要求也配套著全面啟用的“全國建筑市場監管與誠信信息平臺”也就是“四庫一平臺”相輔相成。這個平臺把和企業相關的“建筑工程企業基礎信息”“從業人員”“建設項目”“誠信記錄”等四個信息公示平臺整合到了一個平臺上。通過各個橫向建筑行業行政主管部門的信息錄入和企業對行政主管部門的縱向信息交換,“四庫一平臺”就把建筑企業的相關誠信信息都暴露在了公眾及行業的監督之下。并且企業申報資質的所有業績都必須進入到四庫一平臺,這就牽住了企業誠信申報業績,避免弄虛作假的“牛鼻子”。《通知》[1]的要求以及“四庫一平臺”的上線,讓企業能銘記誠信伴隨其左右,勉勵企業的每位員工勤勉敬業,不與違規沾邊,倒逼企業更加注重誠信經營,用更高的行業標準來要求自己。住建部的“四庫一平臺”是一個監督平臺,也是個展示平臺,公開展示出企業的業績和人才優勢,成為企業實力的另一個品牌證明。
2.4 影響四:資質作用將減弱
徐之南[5]在《重內容輕形式,順應市場化方向》的文中提到:“建筑行業資質管理是計劃經濟時期的產物,是政府參與建筑管理的主要行政手段”。而住建部于2015年10月起陸續取消特級資質的工法、專利等考核指標后的一系列政策調整,也有表示資質作用在慢慢減弱。在《資質不是要淡化,而是要取消》[6]的文章中,毛晨陽也提出了現行資質管理的“謬”“誤”“過”。“謬”有三:目前我國資質標準劃分過細;僅從企業上報的資質申報材料中,專家很難了解到公司的真實施工能力情況及資料真偽;企業資質無動態監督,企業一旦獲得,就不太容易失去。“誤”有二:隱形地剝奪了業主和市場選擇承包商的權力;誤了好企業的發展。“過”有四:資質是掛靠之根;資質制度使得潛規則盛行;腐敗尋租之遮羞布;產業調整之阻;易造成劣幣驅逐良幣。劉梅生[7]在《改革建筑企業資質管理的思考》中也提到:“政府部門制定的行業各自宜粗不宜細,宜簡不宜繁,由‘規制’向‘放松規制’轉變,由管制向服務轉變,由市場否定向市場肯定轉變,進一步的弱化管理職能,讓市場去選擇企業,讓企業的自律自治在競爭中優勝劣汰。”
在住建部于2014年發布的建市[2014]92號《關于推進建筑業發展和改革的若干意見》[4]中所強調的“確處理好政府和市場關系的核心,切實轉變政府職能,全面深化建筑業體制機制改革相吻合”的我國建筑行業改革的大背景下,《通知》的發布更加加速了改革的速度。
這樣看來,住建部順應國家深化改革、簡政放權、放管結合的整體安排,就是在不斷弱化對于資質的行政管理。筆者認為,目前,我國建筑業資質的管理將會逐漸加快與國際接軌,最終慢慢過渡到只對政府工程實行資質管理的模式,或無資質模式,如英國的建筑行業的管理模式。全國對所有建筑行業從業者,包括房地產開發商、建筑承包商、分包商、勞務公司、包工隊等都要進入國家“建筑工業體系”(Construction Industry Scheme)[8]。此體系入口很低,所有建筑行業產業鏈的上下游公司都可以通過“建筑工業體系”來雙向選擇自己合適的合作對象,也就是業主選擇認為的合格的建筑企業,建筑企業來選擇業主,如陳衛權[9]所論,由建筑主體的市場信用業績和雙方的相互制衡控制質量。而目前住建部整合重新上線的“四庫一平臺”就是加速向無資質的管理方式來摸索,讓賣方,我們的建筑企業誠信地展示出自己的施工實力以及信譽,也讓買方,有建筑物需求的業主能通過此平臺進行對施工企業的了解。
如此,建筑行業也將逐步走向更加規范的管理環境,更加激發建筑業的市場活力量,讓建筑業市場作為主導,從而構筑出更加活力、誠信、健康的建筑市場,無愧于時代及行業使命。
[1] 建市[2016]226號 住房城鄉建設部關于簡化建筑業企業資質標準部分指標的通知[S].
[2] 建市[2014]159號 建筑業企業資質標準[S].
[3] 建市資函[2016]116號 關于開展建筑業企業資質申報業績核查的通知[S].
[4] 建市[2014]92號 關于推進建筑業發展和改革的若干意見[S].
[5] 徐之南. 重內容情形式,順應市場化方向[J]. 施工企業管理,2016(12):64-65.
[6] 毛晨陽.資質不是要淡化,而是要取消[J].施工企業管理,2016(12):68-69.
[7] 劉梅生.改革建筑企業資質管理的思考[J].建筑,2006(14):32-34.
[8] Construction Industry Scheme (CIS) :[Last updated]: 20 March 2017[OL].https://www.gov.uk/what-you-must-do-as-a-cis-contractor/who-is-covered-by-cis.
[9] 陳衛權.關于建筑業企業資質的討論[J].市政技術,2009,27(4):428-433.
賀文斌(1991~),男,碩士,助理工程師,主要從事經營管理工作。
F284
A
[定稿日期]2017-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