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洪斌
十載助學 德潤草原
——科左后旗關工委扶貧助學紀實
于洪斌
地處內蒙古自治區科爾沁草原腹地的科左后旗,是個欠發達的蒙古族聚居區,屬于國家級貧困旗,曾有極少數孩子因貧困而輟學。旗關工委幾位老人看在眼里,急在心上,決心盡關工委所能,替政府分憂,幫學校解難,為貧困孩子的學習提供支持。
2004年初,在旗政府的重視支持下,經自治區民政廳注冊,科左后旗扶貧助學基金會正式成立。基金會的成立,建立了“控輟保學”的長效機制,開啟了科左后旗扶貧助學的新篇章。
扶貧助學的首要問題是募集足夠的助學資金。然而,對于幾名退休老人,談何容易。基金會除了旗財政每年為其注入10-20萬元資金外,沒有其他穩定的資金渠道。幾位老人只能“井里沒水四下掏”,拉低帽檐當“乞丐”,想盡辦法,多渠道募集資金,以滿足貧困孩子的需要。
他們同旗電視臺聯手,制作專題片,宣傳扶貧助學的重大意義,同時,向觀眾展現個別孩子生活、學習的困境,引起了全社會的廣泛關注和同情。基金會以此為契機,趁熱打鐵,向黨政機關發出倡議,動員干部職工奉獻愛心,旗四大機關積極響應,黨政領導干部帶頭捐款,短短十幾天,就募集了63萬元。
基金會老同志還逐個走訪重點企業,動員企業獻愛心、送溫暖,先后促成沈陽恒泰鞋業、金寶屯煤礦,以及旗內多家房地產開發企業慷慨解囊,共捐出善款62.3萬元。旗關工委常務主任吳全喜發揮多年擔任旗四大機關領導,朋友多、同事多、接觸面廣的優勢,奔走區內外,募集資金71萬元。基金會秘書長程鳳梅積極爭取杭州愛心人士支持,同他們保持密切聯系,10年來,共募集資金64.53萬元。基金會還通過寫求助信的形式,向后旗籍在外地工作的領導、企業家、知名人士,以及旗內個體工商戶發信函,請求他們給予支持,得到了他們的積極回應。
基金會還通過各種渠道與社會慈善組織取得聯系,得到了宋慶齡基金會、老牛基金會、珠海華淵助學基金會、中華兒慈會等的大力支持,老牛基金會為旗扶貧助學基金會解決注冊資金100萬元。基金會的善舉也得到了國際友人以及社會各界愛心人士的關注和支持。社會各界愛心人士的鼎力相助,無私奉獻,讓基金會的工作充滿生機與活力。自治區關工委原常務副主任阿拉坦敖其爾考察基金會后欣然題詞:“依靠社會力量扶貧助學,功德無量”。

科左后旗關工委向困難學生發放助學金
為了把有限的資金用在刀刃上,基金會發放調查表,并深入部分學校對貧困生狀況進行調查摸底,以此為依據,再根據基金會的能力,確定救助對象和救助標準。
12年來,基金會一直把支持九年義務教育作為重點,確保義務教育范圍內的孤兒、特困生不因貧困而輟學。盡管資金有限,對于特困生還是起到了雪中送炭的效果。
吉爾嘎朗鎮烏蘇恒日格嘎查的小琴和小春姐弟是一對孤兒,在基金會的資助下,免于失學。常勝鎮中學的小影失去父母后,同奶奶相依為命,奶奶病故后,無依無靠,在基金會的資助下完成了初中學業。
基金會還盡最大努力為患有先天性心臟病、血管瘤、腦瘤、貧血癥、白血病、骨癌等特殊疾病的100多名中小學生提供救助。甘旗卡二中的學生小玲,其母患精神疾病,家庭生活極度困難,小玲又得了甲亢,急需手術。基金會資助她3000元,又協調旗婦幼保健所為其免去部分費用,為她成功地完成了手術。在基金會的支持下,小玲已大學畢業,走上工作崗位。
茂道吐蘇木哈根小學的小梅,患先天性心臟病,需住院手術,她家無住房、無牲畜,拿不出錢為孩子治病。基金會為其送去5000元,并為其開展募捐,還協調旗紅十字會幫助她聯系住進北京的專門醫院。消息傳出,得到了首都各界愛心人士的關注,來自各方面的捐款達4萬余元,支持小梅完成手術,康復出院。
一些服刑人員子女因家中無勞力生活有困難,有的面臨失學,基金會連續9年,共投入資金19.62萬元,對他們當中的430人進行資助,支持他們完成學業,讓他們感受到社會的溫暖。基金會還拿出62萬元,實施“關注學生視力,光明助你前行”項目,在對全旗中、小學視力普遍進行檢查的基礎上,為2775名貧困的中、小學生配置眼鏡,支持他們正常地學習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