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嘉炎
“五老”顯其能 精準扶貧困
樂嘉炎
在精準扶貧攻堅戰中,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拜泉縣關工委充分發揮“五老”優勢,多渠道、多層面實施精準扶貧,助力青年農民奔小康,涌現出許多動人的故事。
上升鄉進步村“五老”特色養殖業專家孫永福在精準扶貧工作中,發展特色養殖業:由5只藍狐起家,經過3年努力,將養殖規模發展到1萬多只。在他的指導、幫助和帶動下,全村青年農民發展狐貉養殖產業,86戶養狐、貉2萬多只,每戶年收入20多萬元。實現了一戶帶一屯,一屯帶一村的局面。52戶貧困青年農民靠特色養殖脫貧致富。

老專家指導新樂村精準扶貧產業項目
時中鄉共榮村青年農民吉富賢,前幾年家庭生活十分貧困,想通過養豬致富,因不懂技術、缺乏資金,養了幾年都失敗了。縣畜牧局畜牧獸醫師、退休老專家婁云明得知情況后,主動與吉富賢結對子,精心指導他科學養豬。手把手教他掌握生豬直線育肥技術、自繁自育、防疫滅病等方法,還主動借給他2萬元購買飼料。經過兩年努力,吉富賢成了全鄉養豬能手。建起了占地2萬平方米的標準化豬舍,辦成了千頭豬場,年純收入達50萬元。
年近古稀的岳國良,原是國富鎮自治村范家屯農民,現任拜泉縣關工委特邀委員。改革開放后,他外出打拼,興辦企業,事業有了長足發展。他初心不改,致富不忘鄉親們,立志改變自治村的貧困面貌,幾年來,總投資1.2億元,建希望小學,修通村公路,建居民樓,辦農機合作社,使村里發生了巨大變化。
為加快產業扶貧,2016年,岳國良兄弟斥資在自治村范家屯建立食用菌培育生產加工和馬鈴薯種植加工兩個基地,效益十分可觀,可間接帶動全鎮 12個村2697戶脫貧致富。自治村人均收入由原來不足1300元上漲到1.8萬元,貧困村變成了名副其實的小康村。
在拜泉縣關工委組織協調下,廣大“五老”八仙過海各顯其能,在精準扶貧的前沿陣地貢獻著自己的力量。大眾鄉關工委常務副主任楊貴才,為幫助長征村香瓜專業合作社解決種植、管理的技術難題,親自到縣農業中心邀請高級農藝師、老專家到該村講課,為農戶面對面在田地里進行技術指導,使香瓜合作社的種植面積、產量都得到明顯提升。新生鄉關工委主任婁兆輝,為幫助解決黑木耳生產資金短缺問題,多次到縣婦聯、扶貧辦、信用社等部門協調,最終聯系到120萬元的無息貸款,使黑木耳產業擴大種植、升級有了著落。
與此同時,縣關工委還把“五老”組織到一起,帶著課題開展調查研究,并把調研成果轉化為縣委、縣政府的決策。2016年,拜泉關工委撰寫的《新生鄉發展壯大產業,實施精準扶貧》、《拜泉鎮關工委在精準扶貧工作中幫助引導青年農民創辦特色產業》、《五老獻愛心,改變一個村先進事跡》等調研報告,均被縣委、縣政府采納,用簡報形式下發全縣,為全縣的精準扶貧工作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