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子文
摘要:傳統的以產品為中心的視頻廣告被受眾強烈抵觸是不爭的事實。視頻廣告創作必須從理念層次進行轉變,從自說自話的單向輸出式思維向與受眾生活有機互動融合,提供更高附加值的共贏思維轉變,以受眾的話語體系,闡釋與受眾的聯系,傳達共享的價值理念。創作方式上,要認識到廣告和故事之間,并沒有嚴格的界限,要以故事化的方式,提升視頻廣告的內涵。從而打破廣告創作的局限,實現廣告商、媒體和受眾的共贏。
關鍵詞:廣告 故事化 思維 共贏
無論是電視還是互聯網,廣告都是視頻類節目的主要盈利形式。通過生產各種類型的節目,獲得觀眾的注意力(收視率),再把這些注意力賣給廣告商,以此來實現盈利。從電視到PC端,再到移動端,對廣告商而言,只是投放媒介的變化,廣告理念的變化其實不大。在受眾日益掌握主導權的新媒體時代,視頻類廣告如何擺脫傳統的創作模式以達到更好的傳播效果?
傳統視頻廣告受到受眾強烈抵觸
一、廣告理念仍處于以產品為中心層面。廣告理念上,中國傳統的視頻廣告主要以產品為中心,注重對產品功能的介紹,突出產品帶來的物質利益,側重短期促銷,追求短期效益。在這種理念下,廣告的創作顯得生硬直白,試圖通過重復的述說或者刺激來讓消費者記住某產品。這種生硬的廣告創意是通過多次重復和漫長的廣告時間,來實現強制性的認知植入,尤其是電視劇和節目中間插播廣告令觀眾最不能容忍。調查顯示,73.03%的受訪者對廣告多次重復比較反感,57.28%的受訪者僅能忍受30s以下的廣告。
二、媒體對廣告內容的審查并不嚴格。在進行視頻廣告投放的時候,媒體考慮更多的是廣告費,而對廣告本身的內容審查并不嚴格,沒有明顯的違背道德、法律就可以。區別只是不同層級的電視臺,由于廣告商財力的差異,制作水平會略有差異。
三、受眾對廣告實際上是一種反感的態度。調查顯示,在觀看電視或者視頻時,遇到廣告,83.22%的受訪者會選擇略過不理睬,89.51%的受訪者表示,電視廣告太夸張,不感興趣。同時,85.55%的受訪者表示,電視廣告的頻繁播放會造成洗腦效應。這表明,目前對視頻廣告,受眾的態度是強烈抵觸的,視頻廣告的內容和傳播策略處于較低層次,但是卻被強制接觸,受眾處于一種非常不滿意的交互狀態,這是互聯網時代的大忌。
視頻廣告創作亟需轉換理念
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受眾獲取媒介資源的渠道更加多樣,掌握了媒介接觸的主動權,單個媒介所掌握的受眾資源日益減少,廣告的大面積投放傳播變得愈發困難,直接、生硬的廣告越來越難以獲得電視獨霸時代的傳播效果。改變既往的廣告理念和模式,提升創意水平和可接受度,才能獲得更好的效果。
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對廣告創意的影響巨大,未來廣告創意將朝著互動化、娛樂化和視覺化的方向發展。除了基本的對廣告目標的強調,更多的指向消費者心理,強調對心靈的沖擊和震撼,提供部分娛樂功能,從而在激烈的廣告競爭中引起受眾共鳴,最終導致消費者行為的轉變。廣告傳播更加精細化、個性化,以實現“精確制導”。
影視藝術作品和廣告之間并沒有絕對的界限,從純廣告、故事化廣告到植入廣告的故事片、純粹的影視作品,這是一個界限不甚明顯的色譜。廣告創作者應該打破廣告創意的局限和刻板意識,更多利用故事化的思維和形式進行廣告創意,以受眾為中心,以受眾認可的具有審美價值的形式,來傳達所要表現的內容。
廣告業幾十年的發展表明,吆喝式的純粹廣告已經越來越少,故事化的廣告越來越多。尤其是視頻廣告領域,當光影的新鮮感退去,廣告中更多的加入了受眾心中所希望的趣味、審美、價值等內容,故事化的視頻廣告讓消費者有超值的享受。
故事化廣告的表達方式
故事化的廣告本身就是一種被用戶接受的內容資源,這些內容能進入社會化媒介的傳播渠道中,會使廣告主的效益、媒介渠道的利益和受眾的觀感實現共贏。
首先,消費者易于接受高附加值的廣告作品。優秀的內容資源任何時候都是稀缺的,如果能切中人性的內在需求,給人以生存的啟示,則一定能夠獲得受眾的關注,甚至成為傳播熱點。未來廣告的發展也是如此,目的雖是商業宣傳,但是不再是簡單生硬的符號植入,而是關注人深層次的需求,以藝術作品的形式,從審美體驗到人性的真善美、生存經驗的示范和對人的關懷,全面關注人,契合人,與人互動,才能獲得廣告的成功。如央視公益廣告《給媽媽洗腳》,一句“媽媽,洗腳”,贏得了廣大受眾的歡迎,同時傳達出了孝敬父母這一理念。
其次,企業改進宣傳策略的需要。企業不僅需要告知人們產品的性能,更要將自己塑造成一個專業、精良、有良好社會責任意識的企業公民形象。同時,傳達的方式不是強制性植入,而是能夠與受眾所認同的人性亮點、興趣、審美、理念、經歷等融合,以故事這個人們共通的話語體系為橋梁,以“特洛伊木馬”的形式傳達自己的理念,可以不留痕跡地把品牌形象和企業理念傳達出去,建立起消費者對企業的認同,進而接受這個企業的全部。
第三,媒體改進形象的需要。為了凈化熒屏、回應受眾對廣告過多的投訴,國家相關部門曾多次下發文件,限制媒體廣告的總量和時長,甚至詳細到了什么時間不能出現什么類型的廣告。媒體要維持這種營利模式的出路,就只能是把廣告做得更加隱性,更加具有審美性和價值性,提升廣告的格調和品位,以此提升廣告的接受度。而廣告本身提升了附加值,成為受眾可以接受的內容資源,對媒體形象的改觀極其有利。
故事化廣告所要注意的是,要根據商品或者服務本身的特點來創作廣告。一般而言,廣告戰略分為產品廣告戰略和企業廣告戰略。產品廣告戰略目的是樹立產品的形象,側重于介紹產品功能對人的欲望的滿足,適用于推出新產品、短期促銷等。而企業廣告戰略目的則是樹立企業形象,給人以先進、有實力、可信可靠的印象。①適用于為長遠占領市場,培育忠實顧客,增加品牌好感,使受眾產生持久而深刻的印象。
而在故事化廣告創作之前,則需要做好對于目標消費群體的屬性分析。年齡、財力、喜好、文化、工作類型、日常表達方式等將成為影響故事化廣告具體形式的因素,而最重要的則是抓住普遍社會心理和欲求,在廣告創意中以故事化的方式,形成對這種心理期待的滿足,進而引起心靈的共鳴。在具體形式上,故事化廣告要根據受眾群的語言體系和價值理念,選擇合適的文化元素。
產品廣告的故事化,作品時間比較短,集中緊湊的展現產品某方面的特殊功能,或者以懸念、夸張等故事手法給觀眾留下深刻的品牌印象。如百事可樂——《長坂坡張飛篇》,化用張飛的故事,以輕松有趣的創意,贏得了受眾的認可,在某視頻網站的在線點擊就超過70萬。企業廣告的故事化,則可以投拍時長更長的MTV故事、微電影,甚至電影的廣告植入,或者主題電影、電視劇、紀錄片等,直接成為受眾喜聞樂見的藝術作品。康美藥業MTV《康美之戀》在業界堪稱經典,它以MTV的形式,由李冰冰、任泉擔綱主演,譚晶演唱,畫面唯美清新,演繹了康美藥業創始人從藥材買賣起家,相互愛戀、共同創業的故事。制作完成后,在央視播出,引起很好的反響,既宣傳了企業,更給觀眾帶來美的享受。
故事化的廣告一定是與人性相通的,以普通人的視角和話語體系,展示普通人的向往和渴望,發掘企業與觀眾的聯系,帶給人啟示和向上的力量。只有考慮了觀眾的心理需求,帶給觀眾更高的附加值,才能實現共贏。
(作者單位:中國石油報社)
注釋:①陳培愛編著:《廣告學原理》,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8年第2版,第6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