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明丹
智慧學習環境憑借著明確的科技特性,為實現生成性教學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與支持。針對這一課題做出了進一步探究,對智慧學習環境的概念、應用、有效分析給出了指導與建議。
智慧學習小學語文閱讀課教學路徑互聯網的普及與應用,給教育教學帶來了極大的改變?,F階段,我國的小學語文教育越加注重小學語文授課的發展方向,重視小學生生成能力的養成。生成性教學是建立在彈性預設的基礎上,學生與教師進行充分的互動,將授課的方式進行一系列的調整,以最終將教學目標完整實現為目的。但目前,我國的小學語文閱讀授課還存在一定的問題,學生的學習熱情不高、學習方式不合理、沒有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等。
一、智慧學習環境的概念
1.理想型智慧學習環境
理想型智慧學習環境,是每個學生人手一臺智能移動裝置,如平板電腦等。其設備模仿教材的功能,可以做筆記,插入書簽,做批注以及學習標記。并且有紙質效果的翻書功能,該裝置也被廣泛的稱之為電子教材。電子教材的內容更多呈現出多媒體化、各知識點之間依靠語義關系連接,可將需要學習的內容個性化呈現給學生。電子教材和學生的知識學習進度進行綁定,將云服務學習數據同步,將學習記錄保存好,電子教材可對學習的成果進行智能分析,并利用表格或者圖表的形式呈現學習成果。
2.智能型學習環境在授課中的應用
在學校的語文授課中,教師可以充分應用該項技術營造智慧型學習環境。應用相關設備可加強呈現出多樣化的真實學習場景,學生身臨其境感受場景的魅力,有效喚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還可以依據系統中記錄的學習結果,有針對性的對學生薄弱環境進行重點講解,并且系統中提供的多樣化的學習資源,可利用集成化的課堂控制系統進行學習終端控制,及時將學習的有關資料進行發送。同時,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小組劃分,及時的采集學生的學習信息,增強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互動。智慧型學習環境,提供了較為完善的智能化授課設計支持,幫助教師完成教學目標。
二、智慧學習環境下小學語文閱讀課生成性教學路徑的應用
1.推動資源,學生進行預習導讀
在進行授課之前,教師可依據本堂課的授課目標將需要預習的圖文、視頻動畫、音頻等發送至學生的電子教材中,學生自己進行預習,對閱讀首先有大概的理解與認識,為之后的授課講解打好基礎,便于教師進行知識面的擴展。例如,在學習《格列佛游記》的閱讀中,教師可以將書中提到的故事場景中的小人國、大人國、勒皮他、巴爾尼巴比、拉格奈格、格勒大錐、日本、慧骃國的場景圖片發送給學生,喚起學生的閱讀興趣,針對不同的章節閱讀,可推動不同的材料,閱讀第一卷時,制作小人國的簡短視頻動畫,以及推送小人國的相關的影視作品,還要對當時英國的環境背景向學生進行介紹,以便于在課堂授課時,經過教師深層次的講解,學生明白第一卷中提到了小人國,利立浦特的黨派爭執,劃分出來的高跟黨與低跟黨,其實就是當時英國的兩個政黨之間爾虞我詐的不修爭斗。利立浦特與鄰國發生的戰爭,就是指當時英國與法國的連年戰爭。其中,心內容就是諷刺英國統治階級的政治腐敗以及統治集團的各種矛盾。這樣的授課內容,教師可以節約較多的時間,對文章進行更加細化的講解,擴展知識面。并且教師可以依據電子教材中反饋的學習情況對授課內容進行及時的調整,靈活化授課,對預設情況做好充足的準備。
2.個性化閱讀,即時進行測試
電子教材的應用使學生能夠實現個性化閱讀,實現云服務的數據同步,教師以依據當時的記錄統計結果進行評價,幫助學生學習。例如,《格列佛游記》的第三卷閱讀講解中,利用對飛島五國的描寫,表達了作者對現代科技的懷疑,嚴厲的痛斥了殖民統治階級。學生對該卷的深層次不會有全面的理解,僅僅通過自己的學習,對表面的意識有初步理解就已經達到了很好的預習效果。由于小學生的理解能力還比較有限,教師可根據設置問題的回答程度的統計,及時了解學生的掌握情況,以便教師更深層次的講解文章中的寫作手法,需要學習與理解的中心思想。使學生深刻領悟作者想要表達的對于科學脫離實際與生產的傾向,給予無情嘲笑的思想。
3.記錄過程,對學習情況進行智能分析
電子教材的智慧學習環境可對學生完成的閱讀檢測習題給予記錄與分析,并利用可視化的方法呈現出來,為教師如何更好的進行教學,引導學生深層次的學習提供了強有力的參考依據。例如,《魯濱遜漂流記》的選段閱讀學習中,教師可以設置好相關的問題,在學生進行閱讀之后進行解答。問題可設置為《魯濱遜漂流記》的主要內容是什么?故事發生在哪個國家?依照什么順序寫的,分別寫了那幾件事?應該學習人物什么樣的人生態度?學生回答完問題,電子教材會智能分析出其結果,教師利用查看可定制教學方案,更有針對性的引導學生深入閱讀,保障了課堂的教學效果。
4.利用工具,學生與教師進行連接
教師可以利用電子教材支持的智慧型學習環境下的同步通訊工具,除推送教學材料以外,更多的可利用通訊工具及時的解答學生的問題,突破時間以及地點的界限,進行無縫連接。例如,《海底兩萬里》的閱讀中,由于是科幻小說,書中的科學性以及幻想性學生理解起來比較困難,因此教師可以對學生提出的問題給予及時的解決,幫助其理解科幻小說的特點等。教師還以引導學生與學生進行討論,進行概括分享,實時進行交流,生成動態。
5.拓展資源,進行情感分享
學生在智慧型環境下進行學習,可充分實現情感共鳴,提升個人寫作能力,甚至超越教學的目的,深化課堂教學的生成。例如:《朝花夕拾》的閱讀中,學生可以利用電子教材,了解作品誕生的時代背景,益于學生理解作品的中心思想,對清末民初的生活畫面學生會比較陌生,經過電子教材的幫助,小學生利用電子教材提供的畫面、資料等,可感悟魯迅先生的中心思想,與先生的情感發生共鳴。
三、智慧學習環境下小學語文閱讀課生成性教學路徑的有效分析
1.建立評價指標體系
授課中,以實現教學目標和附加價值的生成程度作為評價的標準,之后結合三個維度的授課目標,制定語文閱讀生成評價制度體系指標,可分為方法類、知識類、情感類三種維度。最后,根據新課程的標準,將知識類分為理解與記憶、擴展與遷移;方法類分為記錄、閱讀、總結的方法;情感類分為閱讀的態度、興趣以及習慣。
2.路徑的有效分析
圍繞知識記憶、理解、遷移等進行相同難度的測試題探究,取各項平均值,總結研究實驗表明,兩輪研究均在85分以上,說明研究的路徑對知識類的生成是見效的。對于記憶以及理解的數值,說明路徑對提升理解以及的生成效果非常明顯。而對于知識的遷移,數值比較低,這與學生原有的學習經驗以及認知能力有關(如表1所示)。
四、結束語
總之,互聯網+的新課堂時代,打造智慧型的教學環境,探究可操作性的語文閱讀課生成性教學路徑,為小學生閱讀生成能力的養成,提供了重要保障,為高科技技術與教學的結合,提供了寶貴的借鑒經驗。
參考文獻:
[1]張碧海.關于小學語文課堂生成性教學有效性的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4,(37):127-128.
[2]林國樂.論小學語文的生成性教學[J].科教文匯,2011,(02):9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