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淑杰
數學是一門自然科學,它同我們的日常生活有著非常密切的聯系,因此,學好這門課程有著很重要的意義。針對初中數學教學的一些教法進行相關的探討,希望為今后的學生數學學科的學習奠定基礎。
數學教學教法多媒體教學隨著新課程理念的提出,作為初中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改變以往的傳統教學方法,只有融入新的教學教法,才能不斷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隨著多媒體技術的引入,徹底改變了傳統模式,便于教師創設好的教學情境,學生的主體作用得到發揮,使課堂氛圍變得更加輕松、愉快,同時,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也被調動起來,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促進學生的學習,課堂教學變得更加有趣味。
一、初中數學課堂教學融入多媒體教學手段
一直以來,本著“教師講,學生聽,教師考,學生背”的教學方法在教育教學中,使教學的質量與效率難以保證,因此學生的發散思維、批判思維、創造思維難以培養,更不用考慮那些具有創新意識、實踐能力的人才的培養。而現代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以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為理念,這是大多數人們所接受的,但這并代表一味去使用多媒體課件,并違背了現代教學的本意。對于現代教學,學習者作為一個積極主動構建知識的人,而學習過程的展開,是在學習者與外部學習源之間完成的。隨著電腦技術的發展,動畫和視頻技術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得到了充分應用,過去那些在課堂上無法展現的實物和情景可以通過多媒體來生動地展現在學生面前,更重要的是,通過多媒體還能把數學以動畫的形式展現出來,多媒體視頻的使用能使學生對知識的記憶更生動、更深刻,教學效果非常好。
課堂教學融合了多媒體技術之后,改變了教師的主宰地位,教師需要精心設計教學過程,使得學生的創新意識、合作精神得到培養。所以,教師提前設計出課件,讓學生走進通過多媒體模擬出來的場景,就像現實一樣的,最終得到一種真實的體驗。接著,在小組之間進行交流與探討,解決所提出的問題,這樣就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創造性。教師為了促使每位學生的成長,一直本著因材施教進行的,所以,教師可提前設計出多種教學方式、教學內容、訓練題,拷貝到多媒體教學網上,同時,老師給學生提出要求,即讓學生依據自己的學習進度,來選擇對應的學習內容,從而發揮每位學生的潛能,提高了學生的個別化發展。
隨著現代化快速發展,教師以多媒體為形式進行授課,這樣一來,積極推廣了制作課件、使用課件。而課件具有很多功能,包括放大、再現、模擬、分析和探索等。在課堂中,通過這些功能的應用,使語言、文字描述的不足之處得到彌補,同時,打破了教學的局限性;徹底改變了單一的教學模式,使教和學更加多元化;課堂效率提高了、課堂容量增加了;同時學生的學習興趣被大大激發出來,積極分析和理解所學知識。但是,課件不能取代一些原有的課堂環節,因為在課件的運用過程中,還出現了很多問題。
二、從以教材為本轉向以學生為本
一直以來,人們把數學教學認為是一種思維的體操,對數學教育的文化價值根本不重視,尤其數學給人一種“呆板、枯燥、抽象、冷漠”的印象。隨著數學課程改革,從理念、內容、實施等方面均發生了很大變化,進而給中學數學教師提出了要求。
在新課程標準理念下,讓每一個人都學有價值的數學,最終讓每一個人在數學上得到或多或少地發展”。從傳統教學模式中可知,提出要求讓學生達目標,而事實上過關僅僅是一部分人,讓學生完成一樣的練習、一樣的作業,利用一樣的方法,最終培養的學生是不一樣的。而新課程給我們提出的要求,即認同學生是不同的個體,所以,學生在知識掌握上有差異、在興趣方面有差異、以及思維、方法等方面均有差異。老師應該結合這些差異決定實施怎樣的手段,尤其不同的學生的練習和作業是不同的,同時,評價標準也是各異的。
三、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全面考慮學生的心理特點
大部分初中學生的心理得到快速發展,尤其初中學生的想象力比小學生的想象力豐富,其有意想象處于主要地位,而其想象逐漸向現實化、創造性發展。因此,老師可以利用學生的這一點在課堂教學中,盡最大努力調動學生去發揮自己的想象力,讓學生積極研究與討論;隨著教師的引導,使教學效果達到更好。對于初中生來說,他們的情緒、情感具有外露性的特點,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積極組織學生去討論、研究,以及讓學生敢于發表自己的意見,這樣一來,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直覺思維能力得到培養。
四、鼓勵初中學生進行數學探究性學習
托爾斯泰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這就告訴我們,興趣是好的老師,其讓學生積極、愉悅地學習,從而激起學生求知的欲望,使學生積極參與教學過程,在這個課堂教學過程中,老師與學生進行交流、互動,最終取得好的教學效果。
五、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和數學思維
當代,數學推動人類文明的發展,其具有強大的動力。所以,人們不可缺少的文化素養,即數學應用意識、應用能力。在新課程實施下,“數學應用”的地位被大大提升了,根據《課程標準》可知,在實際生活中需要用數學的思維方式去觀察、去分析,以及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問題,所以,需要增強應用數學的意識。
數學思想方法作為數學的一個精髓,一旦學生掌握數學思想方法,就能夠完成思考。《課程標準》提出,培養有數學素養的社會成員的要求,所以,數學的思想方法作為數學素養的一個方面。而具有數學素養的人,往往比較全面地分析、綜合、比較、概括與判斷,最終通過推理得出論證。而中學數學思想方法有很多,包括:方程函數的思想、數形結合的思想、化歸的思想、實驗與歸納推理的思想、分類討論的思想,以及轉換思想等等。而教師主要任務是培養學生能夠把現實問題理論化,以及讓學生懂得如何用數學思想去觀察、去分析,最終提高學生的能力。
六、采用多樣化的評價方式
現代基礎教育的評價觀已經發生轉變,即從終結性評價轉為關注學生的過程、形成性的評價。其實,評價除了關注學生掌握知識、技能的情況外,還要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在具體教學中,觀察學生是不是積極、主動地學習知識,是不是能根據情境來提出數學問題,以及是不是愿意與他人一起學習,甚至是不是經過思考而解決問題等,這些方面均可以成為評價學生的指標。
七、充分開展初中數學講座
作為數學教師,要不定期的給學生舉辦一次數學講座,將數學的發展歷程進行講解,同時針對一些數學上的重要發現、成果等,以及一些數家的故事講給學生聽,讓他們感受這些數學家的動人事跡,這對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為數學獻身的精神將起到巨大作用。使得他們對于數學這么課程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陶行知先生說過,“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頓,你的譏笑里有愛迪生。”但愿在我們的學生中有一位“愛因斯坦”。
綜上所述,在新課程標準下,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充分利用好的教材資源、以及先進的教學設備、結合豐富的視頻教材,同時,認真領會新課標的意圖,本著為學生負責、為科學負責、為國家負責的思想,與時俱進,做好“導演”,充分利用豐富的教育資源,就能使數學變成每個學生都愛學、易學、能學好的學科,就能使每個學生都能學以致用、解決實際問題。在平時的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也在逐漸學習、實踐與創新,積極探索數學教學教法,從而構建一個高效的課堂。
參考文獻:
[1]趙翠娥.探討初中數學教學如何培養學生的解題能力[J].成功,2012,(24).
[2]張帆.淺談在初中數學解題教學中如何巧用構造法[J].科技資訊,2011,(12).
[3]李小蛟.新課程初中數學教學“數學文化”滲透之思考[J].教育科學論壇,20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