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慶軍
一、朗讀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
(一)朗讀能使學生產生共鳴,受到情感陶冶
高中生正處于身心全面發展的時期,他們的情感比較豐富且容易被激發。高中語文教材中的課文大多都帶著鮮明的色彩,所表達的情感也比較強烈,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這些課文能夠促進他們更好地領悟其中的思想感情,并產生情感共鳴。教材中各式各樣的作品從不同的角度和方式上體現出了人類的審美過程和創造精神,通過語言描述將學生的內心世界與現實生活聯系起來,使學生從中感受生活中的樂趣,受到情感上的陶冶。
(二)朗讀能及時反饋學生的相關學習情況
朗讀作品對學生的字義、字形和字音等方面有一定的要求,它們只有熟練地掌握了相關知識,朗讀起來就不致于太困難。閱讀能力較強的學生朗讀起來往往更加流暢通順,并能夠有感情地讀出作品中的情感和意蘊,感悟其中的哲理,也就是說,朗讀過程也是對學生知識能力的一種反饋,能夠幫助教師了解學生的閱讀能力和理解能力。
(三)朗讀與寫作水平息息相關
寫作不只是局限于自身社會生活經驗,還可以不斷學習和借鑒他人的經驗來增加自己的知識面,豐富自己的寫作情感。由于高中生學業較為繁重,他們沒有過多的時間和精力去觀察和調查生活中的每一件事,但是他們可以通過朗讀作品來了解風土人情、天文地理及軍事經濟等知識。閱讀是寫作的基礎,學生朗讀和背誦的作品多了,其分析能力和寫作水平也就能夠得以逐步提高。可見,通過閱覽群書,可以豐富學生的情感和意識,促進他們在寫作中隨心所欲地運用相關知識,形成個性化的寫作特色和獨特的語言風格。
二、高中語文朗讀的教學實踐
(一)預習性朗讀教學
預習性朗讀主要是讓學生能夠對作品中的字面意思和大體框架有個大概的了解,學生在這一階段的朗讀中很難立刻理解他們初步感覺到的東西,但每一次的朗讀都會比上一次的感受和體會更加深刻。因此教師要有針對性地指導學生進行朗讀,同時要求他們在朗讀過程中能夠讀準字音,流暢地朗讀并弄清楚作品的基本走向,重點引導他們從語言文字方面整體領悟作品的思想情感。
(二)模仿鑒賞法
語文教學中的模仿訓練是最常見也最直接的朗讀訓練方法。在教學條件不斷優化的現代化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網絡信息技術找到許多名家的朗讀資源,不同的朗誦者對文學作品的朗讀方式和風格各不相同,教師可以帶著學生一起欣賞,并進行模仿朗讀,讓學生體會不同風格的朗讀所產生的感受和情感。同時,教師還應指導學生對自己所模仿的作品進行分析和評價,并在鑒賞和領悟中形成自己的朗讀風格和特色。
(三)加強文言文和詩歌的朗讀背誦
文言文與口語有著很大的區別,教師在教授文言文的過程中要格外重視學生的朗讀和背誦情況。例如在教授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語文中的《寡人之于國也》《燭之武退秦師》《荊軻刺秦王》等文言文時,教師可以有針對性地安排學生先讀準文中的通假字,再讀出語句中的抑揚頓挫,使他們把握文中人物的情感和態度。以此促進他們在朗讀中分析和發現自己的問題,在讀中品味和理解其中的情感,同時,教師還要充分發揮自身的主導作用,對學生進行點評或范讀,待他們熟讀之后,立即指導他們進行背誦。其次,教授詩歌要花費的時間相對較多,教師在教學中可以通過泛讀、讓學生反復朗讀的方式,逐步引導他們感受詩歌中強烈的情感及優美的意境,領悟其中的內在含義。
(作者單位:德惠市第二實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