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淑平
科技的進步帶動了教育事業的發展和進步。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用多媒體技術教學,可以豐富課堂教學的方法和形式,激發小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本文,筆者將根據自己多年的教學經歷,談一談在教學中運用多媒體信息技術,對小學數學教學的幫助。
一、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基礎。數學不同于音樂、美術等學科,學生在學習的時候會自發的對其產生興趣,數學是一門與“數”相關的學科,小學生活動好動,看到一大堆的數字,難免會產生厭煩之感,覺得數學課枯燥無比,而且小學生的自制力比較差,在課堂上他們的注意力,很容易就會被課堂上的一些小插曲給吸引,學生處在這樣的學習狀態之下,學習興趣難以得到有效地培養。
在教學的時候,教師如果能有效地運用多媒體,則可以彌補這個問題。多媒體技術是一種將圖片、文字和聲音相結合的教學方法,它表現知識的方式形象、直觀,對于小學低年級的學生來講,色彩多變的畫面,可以較好的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如在講解“購物”這一節的時候,教師可以播放相關的動畫片,讓學生回憶自己的生活情境,加深對知識的印象。這樣學生的注意力被教師的課堂教學成功的吸引了,課堂教學效率提高了,學習的興趣也更加的高昂。
二、運用多媒體信息技術,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
小學生的思維以形象思維為主,進入了高年級之后形象思維逐漸過渡為抽象思維。在思維過渡的時候,有些學生可以較好的適應這種教學的變化,有些學生則需要較長的時間來適應這種變化。
數學教學中的許多知識都可以做到鍛煉學生思維能力的作用,學生數學知識掌握的越好,思維的轉變速度越快。但是在教學過程中,由于每個學生的學習能力有所差異,導致學生的思維能力也存在差異,許多學生覺得數學學習困難無比,到最后甚至失去了學習數學的興趣。
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必須要學會采取有效地方法,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多媒體信息技術就可以較好地達到教學的目的。如在學習“圓錐和圓柱的體積”知識的時候,學生可能不是很明白為什么“等底等高”的圓錐體積是圓柱的三分之一,教師就可以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做一個動畫出來,如在一個圓錐里裝滿水灌倒“等底等高”的圓柱里需要灌三次,才能將其灌滿,通過這樣的動畫演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疑惑迎刃而解,他們的思維能力也得到了有效地提升。
三、助力幾何,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
幾何,是數學知識中,學生無法避開的一個大類。從平面圖形到立體圖形,多變的幾何知識,讓學生無從下手,解題時對于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要求要比較高。
教師在教學中如果依靠傳統的教學方法來教學幾何知識的話,畫圖也會浪費掉許多教學知識,而且這種教學方法不夠形象和立體,也無法有效地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而多媒體信息技術則可以幫助教師解決這個教學難題。例如,教師在講解“長方形和正方形”的時候,就可以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在周長和面積上做文章,鍛煉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長方形需要怎樣變換,才能變成正方形,正方形又有哪些變換方式,可以變成長方形。通過,這樣的一些方法,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必然會得到提升。
總的來說,在教學中運用多媒體信息技術教學,是時代發展的一種必然趨勢,教師在教學時,必須要明確多媒體信息技術教學手段的作用,合理的采用這種教學技術,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積極性的同時,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
(作者單位:德惠市夏家店街道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