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景龍
摘要: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當今世界日新月異,新產品、新技術、新名詞可謂“秒出”,微博、微信、微廣告、微電影瞬間席卷全球,仿佛一夜“微風”吹出了一個嶄新的世界,基礎教育也卷在其中,“微課”應運而生,在不知不覺中已風靡中學的課堂,成為了實施素質教育、深化課堂教學改革的有力推動劑。本文筆者就微課的概念、微課在高中化學課堂教學改革中所展現的優勢、以及“微課”成為化學課堂教學改革的催化劑的必然性、意義、弊端及相應的策略提出了個人的見解。
關鍵詞:微課 高中化學 課堂教學 改革
一、什么是“微課”?
“微課”全名“微課程”,是“微型網絡課程視頻”的簡稱,它是以微型教學視頻為主要載體,針對課前預習、課中講解、課上活動、實驗展示、合作探究、課后答疑、作業布置等教學環節而開發設計的一種新型的、具體化、支持課上、課下不限時間,自學、小組探究、集中學習不限方式的視頻課程資源。
“微課”是以課堂教學視頻為核心,同時必須具備完整的輔助性教學材料,包括與該節課有關的教學設計、課上展示的課件、視頻音頻素材、實驗影音、隨堂測試、課后作業以及學生小組互評、教師點評材料等,這些資源不是簡單的拼湊在一起,而是沿一條主線,一定的邏輯關系形成一個結構完整、條理清晰、簡明又完整的教學資源結合體。
“微課”要真的做到“微”,每個“微課”的時間一般在10分鐘左右。為什么“微課”的有如此要求呢,除了體現它本身的特點,節省時間、簡短靈活之外,從生物學的角度也得到了印證?根據國內外生物學上有關人腦的研究表明,正常的成年人的注意力有效集中時間在10鐘左右。所以對于只是接近成年人高中生來說,每個“微課”的時間最好控制在10分鐘,超過10分鐘,對于他們來說,就會感覺到疲勞,不利于大腦對視頻的內容進行知識的梳理、記憶、理解和掌握?!拔⒄n程”是采取視頻的方式記錄教師知識講解、重難點歸納、學生互動、課后答疑等教學環節的媒體,在具體的化學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根據實際的需求,采用實物教具、演示實驗、掛圖、圖片、ppt、文字等格式的資源,不一定局限在影音視頻格式。
二、“微課”成為化學課堂教學改革的催化劑的優勢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自然科學,但目前從中學實驗室的硬件上來看,無論是藥品、還是實驗的設備都處于嚴重匱乏的狀態、很多危險的、有毒的、對設備要求高的(包括高溫高壓、真空)的實驗都無法完成,再加上《物質結構》一書,研究的都是微觀世界,十分抽象,所以在化學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們只能是說實驗、想結構,給學生的理解、掌握帶來了更大的難度?!拔⒄n”走進課堂,不僅補充了高、難化學實驗的空白,還把抽象的微觀粒子世界真實的以影音、動畫的形式真實的展現給學生,讓學生的理解和記憶找到了支點。
三、“微課”成為化學課堂教學改革的催化劑的必然
(一)“微課”真正實現了“教”和“學”的高效性,常規的高中化學教學以班級為單位,平均一個老師一要教4個班,每節課40分鐘或者45分鐘,所以每節課一樣的知識點教師要重復4遍,老師不僅覺得累、而且不斷的重復會讓老師感覺心煩、枯燥無味,而且要求所有學生必須像機器一樣在相同的時間來學習相同的知識,這就會出現基礎好、反應快的學生會感覺很簡單、在浪費時間,無聊;而基礎差一點或者偶爾注意力不集中的學生又感覺沒聽明白,鬧心?!拔⒄n”的出現,這些問題就迎刃而解了。不僅避免了老師重復的無效勞動、也讓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確定自己的學習次數和學習時間。打破了學習時間、學習地點的束縛,真正的做到了素質教育推動下課程改革的核心內容“因材施教”。
(二)“微課”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化學是一門自然科學,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可是它本身的知識卻是研究微觀粒子(包括分子、原子、離子電子)的世界、它是看不見的、摸不到的、傳統的教學中,教師只能借助掛圖去和學生一起想象粒子的變化過程,遇到實驗現象,只能靠描述實驗現象,偶爾做過的實驗,也不能重復去做,只能靠回憶實驗現象來講解,而微課的引入,可以把所有的掛圖做成影像,連續播放、把實驗視頻按需要進行剪輯,隨時安排在每一個需要的地方,避免了靠老師一張嘴來講,靠學生靠一顆心冥思空想,“微課”使學生隨時隨地的能看到變化莫測的實驗現象、讓那充滿神秘色彩的微觀世界、活靈活現的展現學生的面前??梢哉f“微課”把化學學科本身的學科魅力帶給了學生,激發了他們對化學這門自然科學探究的興趣。
(三)“微課”使學生學會學習化學,培養學生觀察和歸納能力
有人說化學是“理科中的文科”,原因就是化學中好多知識零碎、出現的無規律、但有很重要,例如元素化合物的性質、結構特點、有機物的結構、化學反應類型等。所以給學生的感覺就是化學學科需要背的東西多而雜?!拔⒄n”在這點上顯現了它的獨特的優勢。如:學習高中化學必修一“元素化合物”這一模塊,書上每節都有不同的元素介紹、每種元素又有多種相關的重要的化合物,教科書上的黑白插圖模糊不清,所以可以在網站上找到更清晰的圖片,或者到實驗室照些真實的照片做成元素化合物賞析集錦的微課,不僅讓學生看的更清新、而且圖片之間的對比更明顯,記憶更深刻。如碳酸鈉的粉末狀和碳酸氫鈉的細小顆粒,碘化銀的黃色和溴化銀的淺黃的區別。另外,當整個元素化合物模塊學完時,可把元素化合物在樹狀分類的基礎上進行交叉分類,特殊顏色、狀態、及特殊反應可以制作一個“特別專題”微課、學生還可以按元素分組制作每種元素總結篇,在對知識梳理的過程中,不僅加深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能力,同時培養了學生的歸納總結能力。
(四)“微課”有利于培養學生合作學習能力,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
新的課堂教學改革強調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教學,所以學生的“小組合作學習”被認為是課堂教學模式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但與之而生的問題出現了,由于學生群體自主學習能力的局限性、學生個體主動學習的差異性,課堂上“小組合作學習”的開展,占用了課堂的大部分時間,是課堂的整體學習效率大幅度降低。“微課”的出現,有效的改變了這一現狀,學生可以利用下課時間,完成資源的搜集、整理、制成片段,各小組放在一起制成合集在課上展示、探究、進行自評、互評、師評的環節,實現小組合作探究的同時,縮短了很多時間,大幅度的提高了課堂效率。使“小組合作學習”不在流于形式,真正的融入了教學。例如:總結化學方程式時,可以按照反應類型、或者元素種類,進行分組,完成后再采取分組展示,經過自評、互評、師評確認準確后,做成微課實現分享,讓學生感到自主學習的同時,更享受合作帶來收獲的樂趣。
(五)“微課”有利于教師和學生的共同進步,真正的實現了教學相長
一節精彩的微課完成,需要老師精心的策劃,授課不再局限于學校的教室,教師要準確的把課前預習、課中講解、重難點分析、學生活動、ppt、各種形式的文字、影像資料、準確的合理的穿插、排序,錄制成每個微課視頻,供學生隨時隨地進行學習。這不僅要求教師對本學科的知識體系,重難點和教學技能熟練掌握、還要求教師掌握ppt的制作、各種圖片處理、影音的錄制的多媒體技術。
微課教學過程中,對教師的教學方法、教學技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為縮短時間的同時不能減少內容。微課從設計制作到應用,是一個不斷研究、反思、提升的過程,通過學生的學習、自己觀看后的反思、同行之間的交流,會發現教師在教學中的存在的漏洞,從而無形中加速了教師個人業務能力、專業水平的發展。
四、“微課”要正確的使用,適時、適度,切勿流于形式
現實的教學過程中,有些教師為了追求“新課型”,“趕潮流”,每節課都上“微課”,流于形式,微課的制作毫無設計、選題毫無要求,造成“勞民傷財”,最后事倍功半。微課作為新生事物,優勢明顯,但絕不是放之四海而皆有效,它對課堂的實際選題、教師的素質、學生的素質以及學校的配套軟硬件條件都有很高的要求,只有不斷的學習、實踐、反思、改進、提高才能把微課做好,成為學生學習的興奮劑、課堂改革的催化劑。
參考文獻:
[1]黎加厚.微課的含義與發展[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13,(04).[2]張一川,錢揚義.國內外“微課”資源建設與應用進展[J].遠程教育雜志,2013,(06).
[3]胡鐵生.“微課”:區域教育信息資源發展的新趨勢[J].電化教育研究,2011,(10).
[4]李玉平.微課程——走向簡單的學習[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2,(11).
(作者單位:沈陽市第一四六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