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淑芬 方熱軍,★
(1湖南農業大學動物科技學院,長沙 410128;2湖南畜禽安全生產協同創新中心,長沙 410128)
湖南省主要飼料資源利用現狀及發展對策研究
楊淑芬1,2方熱軍1,2,★
(1湖南農業大學動物科技學院,長沙 410128;2湖南畜禽安全生產協同創新中心,長沙 410128)
飼料是畜牧業發展的基礎,湖南省畜牧業發展迅速,畜禽存欄量和畜禽產品年產量逐年增加,因而對飼料的需求量也逐年增加。與之相比,湖南省糧食產量增長幅度相對較低,飼料原料的短缺問題一直影響著畜牧業的發展,成為湖南省畜牧業面臨的一大挑戰。文中結合湖南省畜牧業發展對飼料的需求量及飼料資源狀況分析后指出湖南省飼料供應量和需求量不平衡,湖南省現階段的飼料原料產量僅能滿足畜禽實際需求量的43%左右。充分利用現有飼料資源、加強開發非糧型飼料資源、開啟新的飼料資源、實現飼料資源的工業化生產,是湖南省飼料工業可持續發展的必要措施。并結合湖南省飼料資源利用現狀與可供開發飼料資源情況,分析了合理利用現有飼料資源、加強開發非糧型飼料資源的必要性。
湖南省;飼料資源;利用現狀;對策
2014年11月-2015年11月調查了湖南省13個市、1個自治區的主要飼料資源產量、分布情況以及利用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通過查閱相關文獻資料、湖南省統計年鑒及實地調查總結相結合的方式。以市為面 ,統計了湖南省各市主要原料分布情況、計算飼料原料需求量,了解湖南省飼料資源總體情況。
湖南省位于長江中下游,洞庭湖以南,東臨江西,西接川黔,南臨兩廣,北接湖北。地理坐標為東經108°47′-114°15′,北緯24°39-30°08′。全省總面積21.18萬平方公里,大體是 “七山一水二分田”,山地 1333.3萬公頃,河湖水面135.4萬公頃,耕地面積333.3萬公頃左右。湖南土壤類型多,資源豐富,全省土壤總面積2.25億畝 (1500萬公頃),地帶性土壤或垂直帶土壤分為紅壤、黃壤、黃棕壤、山地草甸土四個土類;非地帶性土壤和耕作影響形成的土壤分為紅色石灰土、黑色石灰土、紫色土、潮土、粗骨土、石質土、紅粘土、沼澤 土及水稻土等土類。 紅壤面積最大,占全省土壤總面積的二分之一,是湖南主要旱作土壤;黃壤占全省土壤總面積19.4%,為旱作及杉、竹林木、果樹的適宜土壤,黃棕壤約占全省土壤總面積2.4%,適于高山樹 種及藥材生長,山地草甸土,分布在1200-1500米山 頂開闊處。石灰土、紫色土、潮土分別占全省土壤總 面積 6.9%、6.1%和2.5%。粗骨土、石質土、紅粘土零 星分布于我省各地。水稻土占全省土壤總面積的 16.5%,是我省糧、棉、油的主要生產基地。
湖南屬中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區,熱量資源豐富,光照充足,雨量充沛,無霜期長,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6-18℃,全年日照1300-1800小時,年總輻射量100-110千卡/平方厘米范圍內,無霜期265-310天,年降水量大致在1300-1700毫米之間,從湖南省地區的日照和太陽輻射分析,適宜各類農作物生長。湖南物產富饒,俗有 “湖廣熟,天下足”之謂,是著名的 “漁米之鄉”。至2014年底,全省實有耕地總資源415.3萬公頃,主要農副產品產量如糧食、棉花、油料、苧麻、烤煙以及豬肉等均位居全國前列。

調查發現,湖南省主要畜禽飼料資源共38種,利用較高的是稻谷及其加工副產品、玉米及其加工副產品、菜籽餅粕、青貯玉米、玉米秸、小麥秸、稻秸等,這些原料占到了原料種類的30%。從來源看,湖南省稻谷及其加工副產品基本能夠自給,但是一些原料,尤其是蛋白飼料如豆粕主要依靠外購,雖然湖南省菜籽餅粕產量較高,但其利用率較低,造成原料資源極大的浪費。

據調查統計,2014年湖南省13個市及湘西州主要飼料原料資源量見表1。從地區分布來看,湖南省各市州飼料資源分布差異較大。玉米資源量最多的是邵陽市,年產量達到40.53萬噸,是湘潭市年產量的30.02倍,占湖南省玉米總產量的17.93%。稻谷產量最高的是常德市,年產量達345.41萬噸,是張家界市的10.77倍,占湖南省稻谷總產量的12.46%。湖南省因不是小麥、大豆主產地,各市州年產量普遍較低。薯類資源最豐富的是湘西州,年產量達13.88萬噸,是湘潭市產量的17.57倍。湖南省三類秸稈總產量為 3055.63萬噸,稻谷秸占總產量的90.75%。湖南省各市州飼料資源分布差異較大與各地土地面積、作物種植結構、氣候環境等因素有關。

湖南省畜牧業發展迅速, 2010-2014年畜禽產品具體見表1。2014年湖南省肉類總產量為546.5萬噸,其中豬肉458.1萬噸,牛肉18.9萬噸,羊肉11.1萬噸,分別比2010年高10.4%、11.1%、16.0%、4.75%。2014年湖南省禽蛋產量為97.9萬噸,比2010年高6.8%;2014湖南省奶類產量為9.3萬噸,比2010年增加了19.2%。湖南省2010-2014年畜禽年末存欄量見表 2。2014年湖南省主要畜禽年末存欄量為:牛456.8萬頭; 羊 529萬只; 豬 4188.3萬頭, 家禽40003.8萬只;分別較2010年年末存欄量增加了5.0%、3.8%、3.5%、4.3%。

表1 湖南省2014年主要飼料原料資源量 (萬噸)
按集約化養殖飼料轉化效率分別為肉5:1、蛋3:1、奶1:3計算,2014年湖南省消耗精飼料理論值為2737萬噸,而2014年湖南省飼料工業總產量僅1082萬噸,由此可見,湖南省飼料產量無法滿足畜禽需要。如果湖南省畜禽都用飼喂商品飼料,精飼料中糧食型能量飼料按照60%用量計算,植物性蛋白飼料按照20%用量計算,湖南省每年需糧食型能量飼料原料1642萬噸,植物性蛋白飼料需547萬噸。現階段湖南省飼料工業生產能量飼料多采用玉米,植物蛋白飼料多采用豆粕,而棉菜餅粕利用較少。

表2 2010-2014年湖南畜禽產品年產量 (萬噸)

表2 2010-2014年湖南省主要畜禽年末存欄量 (萬頭、萬只)

湖南省飼料工業發展迅速,但仍無法滿足畜禽的需要。2010-2014年我國飼料工業產量見表3。2014年湖南省工業飼料總產量達到1082萬噸,比2010年的915萬噸增加了18.3%;其中配合飼料2014年較2010年增長29.4%;2014年濃縮飼料較2010年減少46.3%;預混料較2010年增長32%;2014年湖南省飼料工業總產值達420億元,較2010年增長52.7%。如果濃縮飼料應用比例按照30%計算,則58萬噸濃縮飼料通過添加濃縮飼料可提供飼料量為193萬噸,與配合飼料之和為1174萬噸,約為之前推算出理論精飼料2737萬噸的43%。即湖南畜禽產品僅43%產品依靠商品飼料轉化而來,仍有57%畜禽產品飼料需要生產,這說明湖南省飼料工業發展潛力較大。


表3 2010-2014年湖南省飼料工業產量 (萬噸、億元)
湖南省依靠傳統飼養方式的畜禽占較大比例。據湖南飼料工業協會信息中心介紹,2014年湖南省飼料總產量為1082萬噸,將58萬噸濃縮料折合成全價料后約提供1174萬噸,其中豬料占36%,肉禽料占20%,蛋禽料占26%。豬、蛋禽、肉禽的料重比分別為3.1:1、2.5:1、1.9:1,豬和肉禽屠宰率為64%,70%時,豬禽商品飼料需求量及實際供應量見表4。

表4 2014年湖南省飼料需求量和實際供應量 (萬噸)

2010-2014年湖南省主要糧食作物產量見表4。湖南省的糧食總產量3萬噸左右,2014年糧食總產量較2010僅提高5.4%,遠遠低于畜牧業增長速度,根據土地資源與人口資源現狀分析,湖南省人均占有糧食水平很難有大的提高,飼料糧的供給水平也很難提高。按我國原糧36%用作飼料計算,湖南省需1080萬噸,糧食型能量飼料原料需1642萬噸,植物性蛋白飼料需547萬噸,缺口達1109萬噸。
全球統計,全世界玉米在飼料中的用量高達75%,按湖南玉米產量188.6萬噸計算,141.5萬噸玉米可用于飼料生產。根據之前推算,如果湖南依靠糧食資源增產填補飼料資源,湖南至少需要飼用玉米 1600萬噸,僅達需求量的 1/11。2014年,湖南省大豆產量為21.3萬噸,如果所有大豆榨油后的豆粕全部用于飼料生產,按出油率20%計算,湖南省依靠本地豆粕產量約為17萬噸,不足需求量的4%。上述分析可知,湖南省依靠糧食增產解決飼料原料短缺不可行。

表5 2010-2014湖南省主要糧食作物產量 (萬噸)
湖南省飼料資源不足。尤其是飼料糧、蛋白飼料不足。是畜牧業發展的 “瓶頸”之一。畜牧業的可持續發展應該以此為思考基點,充分認識這一制約因素及其影響,從這一基礎出發,充分利用現有飼料資源,實現多種資源的優化配置,突破 “瓶頸”,除此之外還需加強新飼料資源的開發應用.這是保證畜牧業快速發展的基本點。

從表1可以看出,湖南省各市州稻谷資源較充足,目前能量飼料的缺乏導致玉米及小麥價格不穩定,尋求新的能量飼料迫在眉睫。研究表明,稻谷因纖維和粗灰分含量較高而影響其利用價值,若稻谷進行加工成糙米、米糠,營養價值相對會提高。湖南省是稻谷生產大省,合理利用稻谷資源,綜合應用工業副產品,可減少飼料成本,避免浪費。

部分飼料原料中存在有毒有害物質。這些物質降低了這類飼料的可利用性。在飼料生產中可以通過不同方式降低在這些有毒有害物質含量,從而提高此類飼料的利用率。
例如在菜粕中植酸和單寧等抗營養因子影響其利用價值,生產中可運用化學脫毒法、固態發酵法降低菜籽餅粕中抗營養因子含量,從而使之更好地用于飼料生產。2014年湖南省菜籽產量占全國產量的13.7%,居全國前列。但從調查來看,湖南菜籽餅粕利用率只有30%左右,主要是加工工藝相對落后,因重視出油率,采用傳統工藝高溫壓榨,忽視了餅粕的蛋白質含量,造成原料蛋白質含量低。

根據上述分析可知,依靠糧食解決我國飼料短缺問題是不可能的。然而大量可作為飼料原料的非糧飼料資源卻很少或沒有被開發利用,不僅造成資源的浪費,還污染了環境。湖南擁有豐富的飼料資源待開發,因此,在合理利用糧食型資源同時,充分開發非糧型飼料,改善人畜爭糧的狀況。
湖南省農作物秸稈資源蘊藏量十分豐富,經調查統計,2013年湖南省秸稈理論資源量為3 684.54×104t,主要分布在湖南東北部的常德市、岳陽市、益陽市和西南部的衡陽市、邵陽市、永州市。湖南省主要用于飼料秸稈的有稻谷、玉米、油菜秸稈,共占比92.9%,其中稻谷秸稈占68.5%、油菜秸稈占16.9%,小麥和苧麻秸稈占比較少 (0.3%和0.4%),如果這些秸稈收貯方法妥當,可得到很好的粗飼料,滿足湖南省部分家畜粗飼料的需要。
苧麻是我國南方地區重要的經濟作物之一,其韌皮纖維品質優良,是很好的植物紡織原料。此外,苧麻也可作飼料作物開發利用,其嫩莖葉營養價值豐富,可與苜蓿相媲美。2014年我省苧麻種植面積達10.5萬畝,年產1.62萬噸,主要分布在益陽、長沙、常德、岳陽等地。據測算每畝產鮮葉約 1250公斤,全省苧麻干葉產量2677.5萬公斤,若開發利用,可解決26.5萬噸以上配合飼料的植物蛋白原料需要,將大大節約飼料成本,促進湖南省養殖業發展。

5.4.1 進行飼料資源養分的修訂
應著手對湖南省主要飼料資源進行較全面的養分測定,了解各地區飼料資源營養成分分布情況,以提高有限飼料資源的利用率。
5.4.2 實行飼料與飼草并重方針
從近年來飼料資源供給量和需求量看,湖南精粗飼料資源均不能滿足養殖業發展的需求,同時受耕地和耕作方式等因素的限制,精粗飼料資源量近期難以大幅度增加。因此,在今后的發展中要實行飼料與飼草并重的方針,以緩解湖南飼料資源不足的現狀。
湖南應增加優質牧草和飼料作物的種植,注重優質豆科牧草的種植,飼料資源不足的縣市還可利用秋、春季空閑田地積極種植牧草,增加植物蛋白來源,大力推廣新的榨油工藝、蛋白質飼料資源替代技術和非常規蛋白資源開發利用關鍵技術等,為養殖業提供更多蛋白飼料。調查發現,由于種種原因,湖南省大部分市州農作物秸稈皆以焚燒處理,大大的浪費了粗飼料資源,又造成了環境污染。政府應加大秸桿加工調制利用的政策扶持力度,提高補貼標準,擴大補貼范圍,提高粗飼料轉化率。湖南省在開發利用好傳統飼料資源的同時,應要加大農副產品 (輕工副產品)如玉米加工副產品、糟渣等非常規飼料的開發利用。
1)湖南省飼料原料主要集中在玉米、稻谷及其加工副產品、餅粕類、稻秸、玉米秸、油菜秸、苧麻等。蛋白飼料嚴重不足,精粗飼料資源均不能滿足養殖業的需求,飼料資源在各地分布情況存在較大差異,粗飼料利用率較低。
2) 飼料原料利用方面存在飼料資源養分陳舊、農副產品資源開發利用不足、餅粕類資源開發技術落后。湖南省飼料資源開發利用中,應進行飼料資源養分的修訂,實行飼料與飼草并重方針,加大植物蛋白資源的開發力度,提高粗飼料的利用率。搞好非常規飼料的開發利用,促進湖南省飼料工業和畜牧業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