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 彥 君
(山西太原中碩裝飾設計工程有限公司,山西 太原 030000)
談我國智能化建筑的現狀及發展
姜 彥 君
(山西太原中碩裝飾設計工程有限公司,山西 太原 030000)
介紹了智能化建筑的定義及發展史,分析了我國智能化建筑存在的問題及開發現狀,對智能化建筑的發展前景進行了闡述,指出智能化建筑不僅能滿足人們的生存需求,也符合我國人與自然和諧統一的可持續發展理念,將成為現代建筑的主流。
智能化建筑,開發現狀,住宅
經濟建設的快速發展以及科學技術的發達程度促進了人民物質生活的提高,在這種情況下,人們開始了對精神層面的追求。在如今如此競爭激烈的社會中,無論生活還是工作,人們都處在一種精神高度緊張的環境中,在滿足人們物質需求的情況下,人們追求的是一種更高層次的生存環境。因此,一個舒適、放松、平和的環境便是人們開始追求的對象。為了滿足人們的需求,智能化的建筑逐漸替代普通的建筑,成為現代建筑的主流引入市場。本文就我國的智能化建筑及發展方向作一闡述。
1.1 智能化建筑發展史
1984年1月,美國康涅狄州哈特福特市,將一棟舊金融大廈進行改建,該大樓用先進的技術來控制電力、照明、空調、設備以及通信和辦公自動化,使建筑擁有舒適、安全的辦公條件外,還具有高效、經濟的特點,這就是公認的世界上第一座“智能大廈”。
1.2 智能化建筑定義
形象地說,建筑物如同身體構造一般,結構工程同骨骼,裝飾工程同衣著,給排水工程同生殖泌尿系統,電氣工程同神經系統。智能化建筑也就是各路神經向大腦傳遞身體各個部位、器官狀況,由大腦感知并做出相應決定(智能共享平臺),通過建立強大靈敏的神經系統+建筑技術+聰明的頭腦,以優化的設計,形成一套完善的智能建筑。其目的是為了為人們提供一個舒適、高效、便利的建筑空間。
2.1 建筑智能化程度低
大多數建筑樓宇、安防、消防等自控系統相互獨立、自成系統,未能實現數據采集、監控、動作、反饋,各系統之間的聯動程度較低,不能滿足當前的集中監視、控制、管理,也無法適應智能建筑所追求的安全性、舒適化、自動化的時代趨勢。
2.2 智能建筑市場缺乏部門統一管理
我國智能建筑技術發展處于一個分割管理狀態,缺乏集中管理,嚴重牽制著智能技術的發展。比如消防工程由消防隊管理,供配電由供電局管理,樓宇安防部分由建設部管理,均沒有形成系統集中化管理,導致建筑市場混亂,嚴重阻礙智能化建筑水平的發展。
2.3 設備無統一標準,難兼容
目前市場上生產智能化系統的企業很多,針對生產智能化系統設備至今沒有國家標準及地方標準。又因企業之間競爭激烈,技術又相對封閉,缺乏行業標準,從而導致一個建筑物內出現沒有標準的系統設備,引起設備之間無法兼容而帶來隱患。
2.4 智能設備使用壽命短
我國住宅建筑使用年限為70年,商業建筑為50年,而現實中,將智能化系統運用于建筑中,其使用壽命遠遠達不到正常年限,有些系統在使用初期就已出現嚴重問題,有些系統幾年之后就徹底癱瘓。又因企業對維護系統意識淡薄,即使發現系統故障,也缺乏專業的維修人員及技術人員。
隨著智能技術的不斷發展,電氣元器件體積小、性能良好等特點使得智能化系統在建筑中的廣泛應用成為可能。其主要應用目的在于使得受控設備處于較好的被監控狀態,從而實現自動化、系統化、科學化、集中化目的。加之建筑智能化技術得到不斷的推廣,現代智能建筑中逐步開始從單一的智能控制監控系統向基于開放通信協議綜合應用管理平臺方向發展,形成了一個完善的系統共享平臺。
例如,車庫出入口控制系統、停車場收費系統通過識讀部分、傳輸部分、管理/控制部分和執行部分實現車輛出入控制和繳費。車位引導系統是通過視頻車位引導、超聲波車位引導或無線超聲波車位引導等方式,將車庫內車位情況傳輸至管理部分、室外LED顯示屏,實現了車位空余數量、位置、是否滿載等信息共享,為準備進入車庫的客戶提供最直觀數據。停車場找車系統是在大型車庫主要出入口設置尋車查詢終端機,通過輸入車牌號,顯示車輛所處位置,幫助客戶盡快找到車輛停放位置,消除尋車煩惱。由于建筑智能化技術的發展,現停車管理系統已由上述獨立單一系統發展為統一的共享系統予以運作。
4.1 建設以智能建筑為基礎、綠色建筑為目標的建筑
隨著我們物質生活質量的提高,人們更加開始追求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希望有一個綠色的生存環境,雖然目前建筑中已經通過使用大量高效節能的設備及設施來盡量滿足人們的需求,但其追求的節能效果不是很好,因此,不管未來的新型建筑還是現有的老建筑,需要建立一個節能環保的建筑,比如可以為建筑物設備安裝能耗實時監控,使得建筑物能夠自我診斷是否耗能從而達到節能目的。
4.2 發展為以物聯網信息服務為目的的建筑
目前,我國住宅建筑通過通信運行商,建立達到終端網絡,為使用建筑物內的業主提供信息服務,業主通過網絡傳輸數據、語音、視頻滿足信息交流、安全服務和物業管理需求。這種模式得到廣泛認可并將推廣到公共建筑如酒店、寫字樓、商業綜合體、醫院、體育館、建筑群體等。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安全、舒適、節能、快捷的工作生活環境不斷豐富,通信協議趨向統一,手機APP、系統集成集中將更加簡便,成本也將進一步下降。因此,無線網絡技術系統穩定性、可靠性將成為智能系統的主要研究方向。家居自動化、家用電器網絡化將來也會進入自動控制領域。
并且,隨著通信網絡技術的快速發展,大網絡大數據,再結合物流網絡的迅速發展,新型的物聯網正在人們身邊形成。未來智能建筑在信息網絡構建中甚至可以通過使用全光通信以及無線通信的方式將建筑自身融入到物聯網當中,通過將自身納入到物聯網絡中的方式實現智能建筑管理、運營的網絡化。
智能化建筑是我國建筑需要發展的方向,其不僅能滿足人們的生存需求,也符合我國人與自然和諧統一的可持續發展理念。智能化建筑所具有的環保、實用、先進等特點使其具有廣泛的發展前景,必將為未來我國乃至世界帶來積極意義。
[1] GB/T 50314—2006,智能建筑設計標準[S].
[2] 伊立忠.全國住宅小區智能化系統示范工程建設要點與技術導則(試行稿)[J].林區教學,2007(Z1):231-233.
[3] 智能化住宅——房地產開發大趨勢[Z].
Discussionondomesticintelligentbuildingstatusanddevelopment
JiangYanjun
(ShanxiTaiyuanZhongshuoDecorationDesignEngineeringCo.,Ltd,Taiyuan030000,China)
The paper introduces the definition and development history of intelligent building, analyzes domestic intelligent building problems and development status, describes intelligent building development prospect, and points out that: intelligent building can not only meet survival demands but also conforms to domestic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oncept of harmonious integrity of human beings and nature, which will become the mainstream of the modern building.
intelligent building, development status, residential building
1009-6825(2017)23-0032-02
2017-06-03
姜彥君(1988- ),男,工程師
TU201.5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