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成泉,王海霞,譚金亮
(濰坊市水利局,山東 濰坊 261061)
濰坊市大旱成因及策略分析
李成泉,王海霞,譚金亮
(濰坊市水利局,山東 濰坊 261061)
以2013年濰坊市大旱為例,分析了濰坊市干旱形成原因,梳理了濰坊市抗旱的經驗與不足,探討持久高效的抗旱策略。
濰坊市;水資源;抗旱策略
自2013年8月以來,濰坊市遭遇有水文記錄以來最嚴重的干旱問題,抗旱應急響應提升到Ⅱ級。全市用水緊張,城鄉供水形勢嚴峻,一時間抗旱、保水成為了當務之急。據分析,濰坊市河川徑流量多集中在汛期,汛期河川徑流量70%以上集中在7、8月份,豐水期過后,干旱缺水嚴峻形勢便擺在面前。回顧近年來的水情、雨情及供水、節水現狀,諸多問題值得警示和思考。
1.1 年內干旱持續
自2013年第三季度以來,干旱持續,降雨稀少,不能形成有效徑流,水庫蓄水量無法增加,且持續減少。罕見的秋冬春夏連旱是大旱形成的主要原因。
1.2 過于依賴水庫蓄水單一模式供水
峽山水庫出庫流量為42.5 m3/s,最大出庫流量為123 m3/s。2014年7月,峽山水庫蓄水量只有2億m3,蓄水量比2013年同期減少50%。在一年時間中,峽山水庫水幾乎只出不進,水量水位一直在持續降低。峽山水庫為山東省第一大水庫,是濰坊市區的主要水源地,不僅供120萬人口的市區用水,還擔負著灌區6.67萬hm2農田的灌溉用水,以及濱海區、高密市和一些工業用水大戶供水。在幾乎沒有有效降雨的一年中,水庫不堪重負。
1.3 缺乏利用客水資源
峽山水庫總庫容為14.05億m3,興利庫容為5.03億m3,而3年大旱水庫始終處于死庫容水位運行。引黃濟青工程在濰坊城區北部自西向東穿過,濰坊市于2015年7月引入黃河水,若能提早引入客水作為補充后備,濰坊缺水狀況會減輕許多。
2.1 節約用水是長久之計
要調水先做好節水。奚秀芬等人研究表明,對于連續少雨干旱引發的“水荒”及由此造成的嚴重影響,應有充分的準備,有關部門應廣泛宣傳,使廣大干部、群眾普遍增強“水荒”意識,使全社會關心水、節約水。節水愛水,不應止于觀念,將節水變成行動,需要從體制機制上進行創新,形成“硬約束”的支撐體系。實施用水總量控制,對非居民用水實行嚴格的用水計劃管理和超定額計劃累進加價制度,將節水大項目建設納入到全市重點項目中。
農業是第一用水大戶,約占用水量的60%~70%,因此農業節水至關重要。針對不同農田采取相應節水灌溉方式十分重要。峽山灌區6.67萬hm2農田,按照每畝年產1 000 kg糧食計算,單位用水的糧食產量按1.2 kg/m3計算,則灌區一年用水量為8億m3;如果單位用水的糧食產量按先進標準2 kg/m3計算,一年將少用水3億m3。如今農業灌溉水利用系數偏低,客觀上加劇了城市供水緊張,推行農業節水勢在必行。
城市用水約占用水量的30%~40%。濰坊市區年用水量約為1.4億m3(不含生態河流用水),其中居民生活用水約為3 500萬m3,占25%;工業用水約7 500萬m3,占54%;經營服務業用水約為3 000萬m3,占21%。
從居民用水來看,多年來,濰坊市嚴格執行用水計劃管理,平均每人每天用水80 L,數據證明節水水平較高,但存在不均衡現象,部分居民水資源浪費行為依然嚴重。解決問題的最好辦法就是推行居民用水階梯式水價,讓節約用水的人受益。如從2016年開始,濰坊市區實行的階梯式水價,效果明顯。
2.2 合理調度,統籌利用好各類水源
“有水當思無水之苦”,應及時結合天氣、雨情和水庫水量,做好提前預判,克服“靠天等雨”思想,未雨綢繆。2013年大旱表明單一水源供水存在著先天不足的問題,必須下決心解決。為此,2015年濰坊市實施了“引黃入白”工程,年調水量約為3 400萬m3,不僅使得白浪河水庫水源不足的現狀得到根本解決,同時又滿足工程供水管道沿線的生態用水,改善生態環境;2015年11月,日引水量為10萬m3的引黃入峽工程投入使用,緩解了峽山水庫水源嚴重不足的問題。壽光市雙王城水庫是南水北調東線膠東輸水干線和引黃濟青的重要調蓄水庫,濰坊用水可借其發揮作用。2016年濰坊引入長江水源,緩解了缺水問題的同時也改變了供水結構。
合理利用地下水。在地下水超采區嚴禁開采使用地下水,在公共供水覆蓋范圍內不得新鑿自備井,并有計劃關停自備井。對市區內的自備井,要實行嚴格的分類管理。對于已經嚴重污染失去利用價值的,及私自打井取用地下水的要堅決關閉,絕不含糊。對于出水量適合有利用價值的合法自備井,適度利用,即便關停,也要封而不死,可納入統一管理,急時備用。
城市再生水對濰坊市而言是不可或缺的寶貴水源,可以彌補淡水資源不足,解決生態環境用水問題。目前,濰坊市污水處理廠排水已經達到一級A排放標準,可以考慮引到河流作為生態用水利用,甚至特定用戶使用。當然一級A水質并不完全適合,還要采取其它一些后續措施。推進再生水綜合利用,是建設生態美麗濰坊的必由之路。事實上,三年大旱,濰坊的白浪河、虞河、張面河全部利用城市污水廠再生水,基本保持了河道景觀生態。
2.3 實施產業結構與用水方式的深度融合調整
工業是用水大戶,發電、鋼鐵、化纖、造紙、化工行業的幾家企業占了工業用水量70%,因此,產業結構調整的主要目標清晰,實施措施簡單。發電行業以再生水利用逐步取代新鮮水的循環水用水潛力較大,濰坊發電廠一期3.5萬m3再生水利用項目已經發揮作用,應盡快滿足已有的規劃設計要求;其它的行業要逐步有計劃的淘汰落后產能,采用先進的節水措施,加快節水技術升級改造。
建設海綿型城市。濰坊城市的綠化量較大,應有計劃實施下凹式綠地、綠色屋面和滴灌、噴灌建設改造。城市應提倡滲水路面建設,雨污分流、雨水利用,新建區要推行低沖擊開發模式。繼續實施汽改水供熱方式改造,推進供暖水的循環利用。加快公共供水管網漏損改造,降低管網漏損率。
2.4 必須建立完善的應對旱情的一系列措施
要制定針對性強、便于操作、措施影響度較低、損失較小的應急預案,確保在不同階段對用水有不同的應對措施,保障供水安全,社會穩定。
強化媒體宣傳,真實客觀傳遞旱情水情。2014年,住建部公布的657個城市中有300個城市缺水,其中108個嚴重缺水,濰坊就在此列。濰坊的缺水水情是短期內不易改變的。人均水資源占有量約300 m3,市區水資源就更少,對此必須有清醒的認識,既不必過度擔憂,要堅信政府應對措施及時、恰當,也不可盲目樂觀,置身度外。
[1] 畢欽祥.濰坊市水環境質量評價與研究[D].河海大學2006.
[2] 張軍,劉建生,王華,張永平.淺論山東省水資源合理配置[J].水資源與水工程學報,2007(01).
[3] 奚秀芬,鄭世芳,湯子東.2000年山東半島春夏干旱分析及對策[J].山東氣象,2001(02).
[4] 王忠田.新加坡重視發展再生水[J].給水排水,2004(07).
(責任編輯趙其芬)
TV87
B
1009-6159(2017)-05-0005-02
2016-12-13
李成泉(1968—),男,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