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衛,王 輝,牛似龍
(莒縣水利局,山東 莒縣 276500)
莒縣農業水價綜合改革現狀及措施
李曉衛,王 輝,牛似龍
(莒縣水利局,山東 莒縣 276500)
近年來,莒縣在開展農業水價改革過程中,通過大膽探索、積極創新,配套實施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取得了較好成效。
莒縣;水價改革;灌區管理
莒縣轄20個鄉、鎮(街道)和1個省級經濟開發區,總面積1 821 km2,人口110萬。境內有大中型水庫3座、小型水庫212座、塘壩1 431座、2處大中型灌區,長度10 km以上河流25條,全縣多年平均水資源總量6.05億m3,人均占有水資源量550 m3,屬重度缺水區。近年來,莒縣針對人多地少水缺的基本縣情,積極探索農業水價改革,特別是全省水價綜合改革工作部署后,莒縣按照抓試點、促全局、強實效的原則,積極推進方案編制、培訓宣傳等工作開展,確保水價綜合改革取得成效。
1.1 大中型灌區供水情況
莒縣有青峰嶺水庫和仕嶠(仕陽、嶠山)水庫2處大中型灌區。青峰嶺水庫灌區設計灌溉面積2.03萬hm2,有效灌溉面積1.14萬hm2,實灌面積6 666.67 hm2。仕嶠灌區設計灌溉面積5 000 hm2,有效灌溉面積3 000 hm2,實灌面積2 000 hm2。根據莒縣水資源規劃,3座大中型水庫只承擔農業灌溉供水任務,但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城市化進程的加快,水庫供水也逐步向工業用水和城鎮生活用水方向轉變。
1.2 大中型灌區水費計價收入情況
青峰嶺水庫灌區農業供水年收入100萬元左右,仕嶠灌區農業供水年收入40萬元左右,目前2個灌區執行的供水價格為日照市物價局、日照市水利局聯合下發的日價管字 〔1999〕13號文規定的以支渠進水口為計量點0.06元/m3。水費征收是按畝計收,按方收費仍難實施,主要原因是缺乏相應的田間用水計量設施。近幾年,2個大中型水庫灌區水費征收呈逐年遞減趨勢,主要原因是灌區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力度加大,蔬菜、苗木種植增多,并且由于工業發展占用了部分農業用地,造成水費征收減少。
1.3 高效節水灌溉灌區水價情況
全縣高效節水灌溉面積2.84萬hm2,占有效灌溉面積的64%,灌溉水利用系數達到0.68。對建成后的高效節水灌溉片區,莒縣物價局根據不同灌區特點,每年發文核定用水價格。2015年核定2個高效節水灌溉片區均價為0.8元/m3。
2.1 健全改革體系,明確推進步驟
按照全省農業水價綜合改革培訓會的安排部署,莒縣積極謀劃農業水價綜合改革工作,成立了由分管副縣長任組長,縣發改、財政、水利、農業、物價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的農業水價綜合改革領導小組,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在縣水利局,具體負責統籌協調工作推進,成員單位則按工作職責強化配合,形成了有效的工作推進合力。
為科學推進工作開展,在推進實施方案編制的同時,莒縣選擇在群眾基礎好、改革示范作用強的2處高效節水灌溉片區先行試點,開展了農業水價綜合改革培訓工作,強化鄉鎮水利站、農田用水灌溉合作社和水管員對農業水價改革工作的了解和認識,確保政策落實不走樣、見實效,并通過張貼公告、村村響、議事學習日等方式進行宣傳,為推進農業水價綜合改革工作提供保障。
2.2 健全管理組織,創新管水方式
為積極推動節水灌溉工程建后管護,探索實施了以“一個平臺、三方聯動”的“1+3”管護新模式為主導,以“三個到位”為保障的管護運行機制。一個平臺就是成立了“莒縣水利116服務熱線”指揮中心,實行24 h值守,根據熱線電話內容,分類辦理,及時解決群眾的訴求。三方聯動即建立以水利工程維修養護中心為載體、以農田灌溉合作社為依托、以農村水管員為基礎的管護模式。現已組建了1處縣級、6處鎮級水利工程維修養護中心,成立了14處農田灌溉專業合作社,并聘請了1 195名農村水管員。“三個到位”,一是管護服務到位。為全縣每位水管員統一配備紅色馬夾、太陽帽和必要的維護工具,并對其進行現場培訓。二是管護經費到位。縣政府出臺了《莒縣小型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改革工作實施方案》,縣財政每年落實管護經費270萬元,2016年已落實維修養護資金390萬元。三是激勵機制考核到位。縣水利局、財政局出臺了《莒縣農村村級水管員管理考核辦法》,根據考核結果,發放工作薪酬。
2.3 核定農業水價,實行市場運作
當前,莒縣建成的16處高效節水灌溉片區主要分自流和提灌灌區,每處節水灌溉片區建成后,縣物價局每年都及時對水價進行批復,核定了不同類型片區的供水價格。2016年7月,為進一步規范農業用水價格,縣物價局、水利局聯合公布了農業用水價格,供用水雙方可在基準價格基礎上按照上下浮動不超過20%的幅度協商確定最終價格。水價核定后,莒縣農田灌溉專業合作社通過實行市場化運作、專業化服務,精確到戶、按方收費,實現了自我發展、良性運行。以龍山鎮農田灌溉專業合作社為例,自2013年運行以來,共收取水費約22萬元,除用于節水灌溉片區維修養護外,還購買了一輛皮卡車,提升合作社管理水平。
2.4 明確工作重點,確保改革實效
根據全省農業水價改革實施方案要求,計劃將全縣改革任務按鄉鎮進行劃分推進,2016—2017年,完成桑園、龍山、洛河3個鄉鎮的改革任務,完成改革面積5 333.33 hm2。工作過程中,重點對改革工作涉及的用水指標分解、明確初始水權、建立水權交易制度等工作進行創新突破,爭取建立符合全縣實際的農業初始水權制度。同時,將明確資金來源作為推進農業綜合水價改革的關鍵,通過優化省、市、縣財政農田水利建設維修資金支出,用于農業用水精準補貼和節水獎勵,調動農民參與改革、實施節水的積極性。
目前,2處大中型灌區工程存在不同程度老化失修,渠系建筑物配套差,標準低,跑水和阻水嚴重,渠系利用效率較低,同時由于水管單位自我發展能力較低,水費收入達不到正常的運行管理要求,加之對用水合作組織支持重視不夠,影響了灌區的可持續發展。為此,建議:
3.1 建立維修養護制度
當前,莒縣高效節水灌溉片區通過近幾年小農水重點縣建設,灌溉工程體系較為完善、計量設施較為完備,并且省、市、縣每年都撥付專項資金用于工程維修,但對大中型灌區管護資金投入較少,建議建立全面的灌區維修養護制度,特別是對其供水量水設施進行補貼,完善計量設施建設,降低自籌資金比例,減輕地方財政配套壓力。
3.2 建立用水補貼和獎勵制度
進一步明確補貼和獎勵資金來源渠道,統籌上級財政農田水利資金支出,并借助水資源費分成收入、水權轉讓分成收入等多種渠道籌集,同時借助日照市林水會戰實施的契機,統籌部分水利工程建設獎補資金用于水價改革。此外,盡快制定獎補資金籌集使用管理辦法,明確使用范圍和程序,公開公平公正操作,接受社會監督。
3.3 加強用水合作組織建設
針對農業用水管理方式,對莒縣“1+3”農田水利工程管理模式進行改進提升,在提升用水管理水平的同時,重點支持其實行市場運作和資本運營,增強自我發展能力,并對符合條件的農村基層用水組織給予重點培育,扶持其做優做強。
(責任編輯趙其芬)
F323.213
B
1009-6159(2017)-05-0009-02
2016-12-21
李曉衛(1985—),男,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