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長花,劉祥瑞,李冬梅
(高唐縣水務局,山東 聊城 252800)
高唐縣城鄉供水一體化的主要做法
劉長花,劉祥瑞,李冬梅
(高唐縣水務局,山東 聊城 252800)
針對地下水水量和水質難以滿足當前的城鄉供水的需求,高唐縣轉變思路,通過建設平原水庫和凈水廠,引蓄黃河水作為城鄉供水水源,按照“農村供水城市化,城鄉供水一體化”的思路,大力建設城鄉供水工程,實現了城鄉供水一體化的目標。
高唐縣;城鄉供水;一體化;平原水庫
2005年以來,在中央和省、市的大力支持和幫助下,高唐縣農村飲水安全工作迅速發展,先后投入資金1.04億元實施農村飲水安全工程項目,全縣共有729個自然村通上了自來水,通水率達到98%,基本實現了村村通自來水。高唐縣城區自來水多年來一直以清平林場水源地、三十里鋪鎮王架子水源地及城區部分深層水源井為主要供水水源,所供自來水全部為地下水。由于高唐縣季節性干旱和地下水源的污染,對全縣城鄉供水水源影響嚴重,以淺井為水源的供水水源地地下水位持續下降,水質及水量都已不能滿足飲水安全的需要。針對這一問題,高唐縣審時度勢,2010年啟動南王水庫供水項目,同時,分批實施農村供水工程管網改造和聯網工程,將“農村供水城市化、城鄉供水一體化”作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農村飲水安全工作的中心來抓。截至目前,除清平鎮因地下水質較好未連通城區管網外,全縣11個鎮(街)及開發區農村飲水工程全部實現了與南王水庫供水管網的連通,農村群眾與城區市民一同喝上了南王水庫的高水質自來水,實現了城鄉供水“同源、同質、同網、同服務”。
1)高唐縣南王水庫供水項目是山東水務投資有限公司和高唐縣政府合作的第一個水務項目,工程主要包括南王水庫、出入庫泵站、凈水廠和輸配水管網4大部分。利用位山灌區輸水系統輸送黃河水,南王水庫蓄水,通過輸配水管網送水至城區及農村各用水戶,日供水能力為10萬m3,可滿足高唐縣城區主要工業及居民生活的用水,工程投資為1.36億元。南王水庫及出入庫泵站于2010年4月開工建設,占地面積176.67 hm2,總庫容為1 374萬m3,水庫圍壩采用均質土壩,設計高程為36.0 m,設計蓄水位為33.5 m。圍壩頂高程為34.8 m。水庫壩軸線全長4.73 km。水庫壩體采用復合土工膜防滲,上游壩坡采用現澆混凝土護坡,邊坡為1∶3。下游壩坡采用草皮護坡,邊坡為1∶2.75。壩基采用塑性混凝土防滲墻截滲,墻體平均深25 m,厚0.3 m。在水庫南壩西端設入庫泵站,從高唐城區環城水系西線取水;在南壩偏東段設出庫泵站1座。南王水庫于2012年5月竣工,6月實現蓄水。
2)南王凈水廠由上海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設計,工程投資3 675萬元。水廠位于南王水庫東南角,占地面積約3.07 hm2。處理工藝采用“預沉淀、投加粉末活性炭、前預氧化處理、機械混合+斜管沉淀、過濾、消毒、至用戶”。設計規模為凈化水處理能力3萬m3/d,主要工程內容包括:一座取水泵房及吸水井、一座組合池(由2座規模1.5萬m3/d的斜管沉淀池、一座砂濾池、反沖洗泵房及鼓風機房組成)、一座清水池(總容積6 000 m3,分獨立2格)、一座二級泵房及吸水井、一座儲泥塘(單座有效容積1 200 m3)、一座加藥間、一座二氧化氯間。工程于2013年4月初開工,2014年春節前達到供水條件,2014年3月3日,水務集團委托檢測中心對水質進行了抽樣檢測,常規42項指標全部合格,3月18日,在高唐縣衛生局的監督下,高唐水務集團對凈水廠出廠水進行了聯合取樣,委托檢測單位進行了水質化驗,化驗結果106項指標全部符合生活飲用水標準要求。3月20日南王凈水廠正式向城區供水。
2.1 加強水源保護區劃定及引水河道保護
一是劃定飲用水源保護區。為確保城鄉居民飲水安全,保證供水水質,高唐縣成立了南王水庫及輸水干渠供水安全領導小組,明確了相關單位的職責。根據職責要求,在引水干渠兩岸及水庫劃定了保護區,從二干渠孫莊閘經環城新河至南王水庫,全長11 km,明確保護區范圍,沿線安裝了20塊飲用水源警示牌,向周圍群眾公示嚴禁向環城新河排放污水、傾倒垃圾的相關要求,并公布了舉報電話。
二是聯合環保局對環城新河沿線排污口進行了拉網式排查,對排查出的排污口進行了強制封堵、拆除,組織人員對環城新河內的污染物進行清理,清除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堵塞排污溝渠入口和企業排污口。
三是對環城新河及二干渠途徑的村莊、企業、橋頭及其他人流較多的河段、路口,架設隔離網,防止群眾隨意進入保護區進行傾倒垃圾等污染河道的行為發生。
四是對果子市支渠靠近環城新河較近的120 m河段進行了混凝土襯砌,隔絕滲透污染。
五是組織了專業管理隊伍對二干渠及環城新河全線25 km河段進行常態化巡查,同時購置了1艘割草船和4艘垃圾打撈船,隨時清除河道內的水草,打撈清理河道內的垃圾。
2.2 加強水庫蓄水管理工作
為確保南王水庫引水質量,一般安排每年的初春和初冬兩次引黃蓄水,每次蓄水周期在10 d左右。為確保引水質量,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1)合理選擇引水時機。在經過2012年和2013年 2次試蓄水確保水庫安全運行后,在2014年3月正式引水時,選擇第一次春灌引水期間蓄水(今后每年僅選擇在第一次春灌引水期間蓄水),主要是春季黃河水含泥沙量較低,氮磷等有機物含量較少,是引蓄黃河水的最佳時段。
2)蓄水前徹底清理沖刷引水河道。在開始引水前,為確保二干渠河道清潔,安排專門的清理隊伍,對高唐境內二干渠全線進行了拉網式排查,清除河道內各種垃圾。通過春灌引水,采取分階段沖刷的方式清理河道,經檢測黃水水質已達最佳狀態后,才向環城新河放水,同時責成水務集團安排專人在新316橋處適時取水樣檢測,確保水質達標后,開始向南王水庫蓄水。
3)實時監測入庫水質,南王水庫蓄水期間,水務局安排水政執法大隊執法人員全程執法巡查,水務集團也安排專人巡線,定時對環城新河入庫水進行水質取樣檢測,確保水質達標。蓄水后,水務集團委托山東省水環境監測中心聊城分中心對水庫蓄水進行取樣化驗,確保各項指標均在標準值范圍內。
近年來,高唐縣積極爭取上級農村飲水安全項目資金,大力實施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特別是隨著南王水庫的建成蓄水以及南王凈水廠的建成投入運行,高唐縣按照“農村供水城市化、城鄉供水一體化”的思路,先后投入資金近6 000余萬元對開發區及匯鑫、人和、魚邱湖、梁村、尹集、固河、姜店、楊屯、琉璃寺和趙寨子 10個鎮(街)和三十里鋪部分村莊的農村供水管網實現了與南王凈水廠的連網,并已成功實現了南王凈水廠供水,高唐縣城鄉供水一體化工作邁上了一個大的臺階。按照全縣城鄉供水工程規劃,今后一個時期,將逐步關停自備水源井,加大資金投入,改造升級農村供水管網,與南王凈水廠主管道連網,按照“同網、同源、同質、同服務”的標準,逐步實現城鄉供水一體化的總目標。
(責任編輯崔春梅)
S277.7
B
1009-6159(2017)-05-0054-02
2016-10-09
劉長花(1979—),女,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