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琳,孫華林
水利工程維修養護物業化管理模式探討
劉琳,孫華林
(山東省水利工程管理局,山東濟南250014)
物業化管理模式是實現水利工程維修養護社會化、專業化、現代化的一項重要手段。本文介紹了山東省水利工程維修養護現狀及物業化管理模式的探索和實踐,分析了物業化管理模式的優勢和面臨的問題,提出了相關對策建議。
水利工程;維修養護;物業化
建國以來,山東省興建了一大批水利工程,形成了近千億元的水利固定資產,初步建成了集防洪、排澇、灌溉、供水、發電等功能為一體的水利工程體系。近年來,隨著國有大中型水利工程體制改革的基本完成和不斷深化,水管單位的人員基本支出和工程維修養護經費保障水平逐年提升,據統計,截至2016年底,水管單位兩項經費落實率分別從“十二五”初期的70%和不足30%達到目前的94%和63%。在此基礎上,從2010年開展,山東省開展了水利工程規范化管理,省財政對達到省級以上管理標準的單位進行維修養護經費獎補,以此帶動了各地維修養護經費投入。為進一步提升工程維修養護的專業化、市場化和社會化,2015年山東省開展了水利工程物業化管理試點,選取了榮成市作為試點單位,按照所有權和管理權適度分離的原則,通過“市場運作,政府購買服務”模式,先期開展物業化管理工作,在維修養護企業準入、維修養護市場建立、財政經費保障和監督考核等方面進行了有益的探索。
1)優化管理機構和人員,減少運行管護成本。水利工程的日常保潔和維修養護是水利工程管理單位日常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實行物業化管理可以通過政府花錢向市場購買服務的方式把這一部分任務推向市場,通過競標的方式選擇優秀的維修養護企業來承擔。一方面由于引入競爭機制,可以降低工程運行管護的投入成本,另一方面將部分工程管護任務外包,可以減少水管單位的設置和人員數量,減少人員工資、公用經費等費用開支,減輕財政資金壓力。
2)轉變管理方式,提高工作效率。在物業化管理模式下,將維修養護工作交由物業管理企業承擔,可以有效解決基層水管單位人員少或能力建設不足的難題,水管單位的管理人員不再直接承擔具體的工程維修養護任務,而是將主要時間和精力放在相關政策處理、運行管護經費的籌措、維修養護計劃制定、防汛抗旱調度、水政巡查、工程安全和國有資產保值增等的監督和管理工作方面,有利于提高管理工作的質量和效率。
1)部分工程產權不清、權責不明。由于權屬不清,物業化管理缺少明確的法定管理主體來開展相關工作,而且工程的安全管理責任也難以得到有效落實,容易出現相關群體利益共享、責任不共擔的現象,同時還影響到工程管理日常監督考核、管護經費籌措、安全責任落實等方方面面工作的開展。
2)維修養護市場不成熟,準入機制不健全。水利工程的物業化管理還處于起步階段,參與維修養護的企業大部分都依托于工程施工單位,相對于不同的水利工程類型,企業內部專業化的管護人員、管護設備和管理經驗都比較欠缺,優秀的維修養護企業相對較少。另外,參與物業化管理的工程也大都處于試點階段,現有的資源難以滿足市場發展的要求,不利于發展壯大維修養護市場。同時,對于水利工程設施的物業管理資質認定缺少相關法律法規作為支撐,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水利部門難以依法對參與維修養護的企業進行有效管理,不利于物業管理市場的長期發展。
3)維修養護定額標準偏低,經費投入不足。目前,水利工程維修養護定額仍然是采用水利部和財政部2004年頒布實施的《水利工程維修養護定額標準(試點)》,隨著近年來人工費、材料費、設備費等價格的不斷上漲,當時設定的標準顯然已滿足不了水利工程日常維修養護的需要,與實際實施存在偏差,出現嚴重偏低的情況。與此同時,雖然定額標準存在偏低的情況,但大部分水利工程落實的維修養護資金仍然無法達到定額標準的要求,工程日常維修養護經費在各級財政水利投入中的比例偏低,沒有建立起財政經費投入的保障機制,直接導致物業化管理缺少強有力的資金保障,難以有效開展。
1)探索建立符合地區實際的物業化管理模式。物業化管理不能搞一刀切,要根據地區實際,因地制宜地開展物業化管理工作,可以先期選擇基礎條件好、積極性高的單位開展物業化管理試點,探索經驗、摸索路子。對于大中型水利工程管理單位,可以由所在地區的工程管理主管部門或者水管單位自身作為項目法人,通過采取公開招標或直接委托的方式對所屬的工程進行物業管理。對于小型水利工程,可以按照集中管理的原則,由工程管理主管部門采取集中打捆招標或委托的方式開展工作。
2)建立完善的物業管理法規制度體系。水利工程物業化管理屬于新生事物,在具體的操作和執行過程中,缺乏規范性文件的指導,需要根據相關法規制度,在省級層面出臺物業化管理的規范性文件,明確政府有關部門、水管單位、維修養護企業各自的職責劃分,進一步規范維修養護企業市場準入條件,推動物業化管理市場平臺的建立,為物業化管理的開展提供制度支撐。同時,要針對物業化管理各方面的內容,制定物業管理服務辦法,對工作目錄、技術標準、指導價格、考核指標、管理合同等出臺管理范本,為物業化管理工作的有序開展提供參考。
3)多渠道足額落實維修養護經費。水利部門要針對目前工程管理的實際情況,組織有關專家開展調研,盡快對維修養護的定額標準進行修訂,并建立定額標準的動態調整機制,滿足工程日常管理和維修養護工作的需要。各級財政部門要按照長效管理的原則,建立穩定的維修養護經費投入機制,逐年加大對工程管理的資金投入。各個水利工程管理單位要多渠道、多元化的籌集工程運行維護經費,并保證足額落實,為物業化管理工作的開展奠定基礎。
4)加強物業化管理檢查考核。水利工程管理單位要根據工程管理的實際需要,每年制定和完善水利工程維修養護的實施方案,明確總體目標和各個時間節點的階段性目標,落實檢查評比手段,使方案更具操作性。要制定完善的水利工程維修養護物業化考核標準,明確對水利工程維修養護檢查的內容、頻次、方式、檢查人員職責等,規范日常檢查、管理等行為,避免流于形式、走過場。要加強考核指標設置的科學性探討,采取年度考核+季度考核+月度考核的辦法,直接反映投資效率。通過考核建立激勵與獎罰并重的良性機制,調動積極性,確保水利工程維修養護管理到位,促進水利工程良性運行。
5)加強物業管理企業和人才隊伍建設。積極培育水利工程物業化管理市場,鼓勵現有的水利施工企業、工程管理單位或社會力量參與組建物業管理公司,實行跨區域、跨流域的物業管理工作。對于維修養護隊伍的資質問題,可以通過省水利職工技術協會出臺相關的行業規定,根據企業的技術力量、管理水平、管理規模等進行物業管理公司的資質界定,規范資質認定和管理。同時,全面加強和推進物業化管理人才隊伍建設,通過采取吸收原有管理單位分流人員等方式逐步改善人才隊伍結構,同時加大技術培訓力度,豐富專業技術人員,并實行崗位資質管理,以便滿足不同工程管理的需要,提高工程的物業化管理水平。
(責任編輯 遲明春)
F426.91
B
1009-6159(2017)-09-0019-02
2017-07-10
劉琳(1982—),男,經濟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