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霞,王磊
寧津縣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現狀及對策
王秀霞,王磊
(寧津縣水務局,山東寧津253400)
“十二五”期間,寧津通過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的建設,全縣農村飲水安全保障能力得到快速提高,農村居民飲水條件得到顯著改善,全縣實現城鄉供水一體化管理。然而,受工程狀況、人口變化和標準提升等因素影響,在水質保障和長效運行等方面還存在一些薄弱環節,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農村經濟高速發展等要求不相適應。
寧津縣;飲水安全現狀;鞏固提升
寧津縣自2006年開始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共投入資金1.9億元,共鋪設干、支管網920 km,村內管網3 800 km。截至2012年底全縣整建制實現城鄉供水一體化,徹底解決了全縣856個村、39.48萬人口農村居民的飲水安全問題,全縣47萬居民同時喝上同源、同網、同質的安全飲用水,全縣自來水普及率達到100%。但由于受建設資金等因素的制約,目前寧津縣飲水安全工程存在諸多問題。
1.1 供水管網老化,水量水壓不能滿足用水需求
由于早期管道中有相當一部分為鑄鐵管道,且使用時間較長,銹蝕嚴重,經常發生跑冒滴漏現象,尤其是城區管網漏損現象較為嚴重。同時,寧津水庫至寧津水廠、寧津水廠至大柳水廠、寧津至小店、寧津至相衙鎮、寧津至時集、寧津至張學武供水管網建設成時間較早,標準低,也都老化現象嚴重,嚴重影響供水保證率。另外,村內管網多數為村民自籌資金建設,建設時間較早、標準低,跑冒滴漏現象嚴重。
1.2 水庫、水廠機電設備老化、落后,自動化程度低
寧津縣寧津水庫、第一水廠的機電設備均為20世紀80年代生產的機電產品,設備老化嚴重,自動化程度低,遠遠達不到信息化控制的要求。
1.3 供水信息化系統亟待更新改造
隨著信息化技術的發展和供水設施的增加,原信息化系統軟件部分已落后,不能滿足日常數據采集與管理的需要。
1.4 水費征收不到位,不足以收加供水成本
雖然按國家水利產業政策規定,按供水成本加收微利的辦法征收水費。但由于管理不到位、農村用水戶水費意識淡薄,嚴重影響了水費的征收,全縣農村水費回收率僅達到70%,難以實現盈虧平衡。
2.1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必然要求
黨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十八屆五中全會強調“十三五”時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十三五”規劃必須緊緊圍繞實現這個奮斗目標來制定。“十一五”“十二五”規劃的實施,寧津縣農村飲水安全階段性任務全面完成,但目前農村飲水工程仍存在機電設備落后、管網漏損率較高、信息化程度低等問題。按照中央提出的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要求,結合寧津縣實際,提高農村飲水安全保障水平,是進一步改善農村生活條件,促進農村經濟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的基礎,也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必然要求。
2.2 加快新型城鎮化和美麗鄉村建設的基礎條件
新型城鎮建設和美麗鄉村建設是當前農村經濟發展的一種新型模式,農村飲水安全關系到民生、民情的大事。因此,實施寧津縣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有利于統籌城鄉發展,加快農村新型城鎮化的進程,也是推進寧津縣美麗鄉村建設和實現農村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礎條件。
2.3 促進農村經濟發展、改善群眾生活的需要
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寧津縣農村農業生產及生活設施現代化程度逐步提高,農村居住條件明顯改善,農村面貌發生了較大的變化,但農村飲水安全標準偏低,工程設施落后的問題仍然十分突出。自從實施農村飲水安全工程以來,農村飲水困難問題已經得到基本解決。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群眾對飲用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強烈的愿望,目前已成為廣大農民群眾的最迫切、最現實和受益最直接的要求。農村飲水安全工程是村鎮建設的重要基礎設施之一,對推動村鎮化的發展,擴大內需,拉動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另一方面有利于改善農村投資環境。有利于鄉鎮企業的發展,增加企業的活力和競爭力,穩定提高產量和產品質量。隨著農村供水設施的逐步完善,有利于繁榮農村市場,促進鄉鎮飲食服務業、公共服務業和旅游業等第三產業的發展。因此實施寧津縣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大大改善該農村地區的供水能力、提高居民的生活和健康水平,促進當地經濟、社會、文化的發展及環境的改善,為實現社會經濟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保駕護航,其社會效益顯著。
2.4 解決農村飲水安全工程長效運行的需要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農村飲水安全工作。“十一五”“十二五”期間,通過中央和地方加強指導和投資支持,寧津縣長期存在的飲水不安全問題得到基本解決。但是受工程狀況、標準提升、經濟發展等因素影響,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在保證率、信息化管理等方面還存在一些薄弱環節,保障農村飲水安全是一項長期工作。實施寧津縣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有利于健全工程長效運行機制,強化管護,充分發揮已建工程效益,進一步提高農村飲水信息化管理水平。
2.5 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需要
寧津縣已劃由京津冀經濟發展圈,為進快實現對接,協同發展,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的鞏固提升必須納入良性發展軌道。
2.6 脫貧摘帽的需要
2014年,寧津縣被列為省級貧困縣,為進一步擺托貧困縣的帽子,促進全縣農村經濟的發展,農村飲水安全工程鞏固提升必須加快建設步伐。
3.1 加強組織領導,落實建管責任
將供水規劃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建立健全供水系統工作機制,成立工作領導小組和工作機構。領導小組由寧津縣水務局、財政局、發改委、住建局、國土環境資源局以及各鎮政府一把手組成,領導和組織供水規劃的實施。
3.2 加大投資力度,保證建設資金
通過多渠道籌集的飲水工程建設資金,統籌使用,專戶立賬,按工程建設進度報賬后撥付。嚴格財務管理,對報賬票據嚴格審核,防止弄虛作假等違紀違法現象發生
3.3 加強技術培訓和新技術推廣
大力推進農村供水工程的信息化管理系統,采用計算機技術、通信網絡技術、微電子技術、計算機輔助設計技術等一系列高新技術對農村供水工程綜合管理,利用現代技術的方法和手段對工程管理系統進行更新改造,提高信息采集、傳輸、處理的時效性和自動化水平,為實現可持續的飲用水安全提供手段,為決策提供依據。
3.4 加強宣傳培訓,推進用水戶參與
通過多種形式,進一步宣傳飲用水供水的重要性,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提高全社會的認知度,動員社會力量參與項目的實施。利用廣播電視、宣傳車、公示欄、公告欄等一切宣傳工具,宣傳黨的方針政策、宣傳水資源保護的法律法規,宣傳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的重要性,強化節約用水的自覺性,宣傳工程建設決策過程,宣傳工程管理的重要性,提高資金利用、工程建設、工程管理的透明度,保證工程的長久利用。
(責任編輯 趙其芬)
F323.213
B
1009-6159(2017)-09-0057-02
2017-06-14
王秀霞(1973—),女,助理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