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述海 潘華衛 陳愛民 劉 鵬
(1.山東省建筑科學研究院,山東 濟南 250031;2.濰坊市寒亭區質量安全監督站,山東 濰坊 261100; 3.山東寶世達石油裝備制造有限公司,山東 東營 257506)
大體積混凝土裂縫的預防與控制
鄭述海1潘華衛2陳愛民3劉 鵬1
(1.山東省建筑科學研究院,山東 濟南 250031;2.濰坊市寒亭區質量安全監督站,山東 濰坊 261100; 3.山東寶世達石油裝備制造有限公司,山東 東營 257506)
通過工程實例,詳細介紹了大體積混凝土裂縫產生的原因及危害,并從原材料、施工工藝等方面詳細闡述了裂縫的預防與控制措施,為工程技術人員的現場操作提供了參考依據。
大體積混凝土,裂縫,預防,控制
隨著高層建筑的不斷發展,作為現代化建筑主要原材料的混凝土,越來越被廣泛的應用。在高層建筑的基礎或地下室底板中大部分均采用大體積混凝土,由于混凝土自身的特性,不可避免的會在其內部產生裂縫。這些裂縫有的可能已經切斷了結構斷面,破壞了結構的整體性和穩定性,危害程度較為嚴重,稱其為貫穿裂縫;有的可能部分切斷了結構斷面,危害程度比較大,稱其為深度裂縫,如果繼續發展,可能會演變成貫穿裂縫,其危害程度會加大;還有的裂縫深度、寬度都很小,稱其為表面裂縫,這種裂縫有可能會發展成深層裂縫,甚至貫穿裂縫,即使這種裂縫不發展,也可能影響結構的防滲防水性能,嚴重的需要加固處理和增加防水層。因此在混凝土尤其是大體積混凝土施工中,避免出現裂縫是至關重要的[1]。要解決裂縫問題,首先應該研究裂縫產生的主要原因,再針對原因采取科學合理的預防措施,最后對預防措施的落實效果進行過程監測,便于對裂縫預防措施的改進。
混凝土裂縫產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外部荷載的作用、溫度應力的作用以及自身的收縮變形等。外部荷載的作用,主要是施工荷載加載時間沒有遵循混凝土硬化的規律,過早加載或者在初凝后、終凝前加載往往會產生裂縫;溫度應力的作用,主要是混凝土內部大量的水化熱不能盡快散發,造成混凝土內外溫差大于25 ℃,溫度應力大于混凝土的抗拉極限,從而產生了裂縫;混凝土的收縮變形,主要是由于混凝土中20%的水用于硬化,其余的要蒸發,混凝土處于濕飽和狀態,體積會膨脹,水分蒸發后又收縮,這樣體積交替變化,對混凝土很不利,容易產生裂縫。
3.1工程實例
山東聊城某大酒店,其主樓為地下1層,地上12層的高層框架結構,主樓建筑面積約28 000 m2,該工程地下室為筏板基礎,基礎混凝土設計強度等級為C30,澆筑混凝土時屬于大體積混凝土施工,在施工過程中,主要從材料選用、配合比設計、混凝土攪拌和澆搗、表面保溫設計、降低混凝土內部溫度等方面對混凝土裂縫進行了控制和預防。
3.2材料選用
針對不同的工程、不同的設計要求,選用不同的水泥,根據該工程的實際情況,選用了山水集團的東岳牌P.O42.5級中熱硅酸鹽水泥,滿足水泥產品質量標準的Ⅰ級粉煤灰取代15%的水泥,拌合混凝土采用深井水,降低水泥的水化熱;摻入緩凝劑,從而減緩水泥水化熱的釋放速度,這樣就從混凝土內部控制了內外溫差過大;加入減水劑和低堿膨脹劑,降低水灰比,減少混凝土內部毛細孔的形成,使混凝土的收縮與膨脹劑的膨脹作用部分中和,實踐證明基本能夠滿足減少收縮應力破壞裂縫的要求。同時混凝土中的含堿量能夠滿足《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和《混凝土外加劑應用技術規范》的要求,并且嚴格控制砂石的含泥量和其他雜質含量,石料采用連續多級配,能夠減少收縮變形,減少裂縫的產生。
3.3配合比設計[2]
根據該工程的實際情況,其地下室基礎混凝土施工配合比設計,水泥用量不能大于400 kg/m3,膠凝材料用量控制在500 kg/m3以內,水膠比0.38以下,采用0.5 mm~4 mm連續級配碎石,在施工中根據砂石含水率及時調整施工配合比,嚴格控制拌合水的用量,保證水膠比目標的落實。
3.4混凝土的攪拌和澆搗
攪拌和澆搗過程中,嚴格控制上料順序和水泥、粉煤灰、緩凝劑、膨脹劑的用量,混凝土要攪拌均勻,分兩個班組分別從兩端開始,全面分層澆筑,科學組織施工,第二層施工必須在第一層初凝前完成[3,4],根據混凝土自然流淌于分層澆筑時形成的坡度進行全面振搗,二次復振,振搗時,除遵循補漏振外,切忌過振,每隔20 min~30 min后進行復振,保證混凝土的良好融合;基礎外側需用鋼釬搗實,防止漏振,保證混凝土的密實性。減少干縮裂縫,避免混凝土表面溫度下降過快而造成混凝土內外溫差過大并形成貫通裂縫。
3.5混凝土表面保溫設計[5]
該工程混凝土熱工計算(以C40為例,S6配合比)每立方米混凝土材料用量如下:
水泥∶粉煤灰∶中砂∶石子(0.5~1)∶石子(1~2)∶石子(2~4)∶水∶膨脹劑∶減水劑=368.9∶65.1∶711∶32∶406∶350∶160∶65.1∶17.4。
混凝土內部水泥水化熱引起的絕對溫升T=WQ/CR=368.9×334 720/(1 050×2 400)=48.999 3 ℃。
其中,W為每立方米混凝土水泥用量,kg/m3;Q為單位水泥水化熱,J/(kg·K);C為混凝土比熱,J/(kg·K);R為混凝土容重,kg/m2。
混凝土內部最高溫度與室外溫度差:48.999 3×0.65=31.85 ℃。
為保證內外溫差在25 ℃以內,混凝土表面保溫后溫度要比室外溫度高31.85 ℃-25 ℃=6.85 ℃以上,試驗表明在混凝土表面覆蓋一層黑色薄膜和兩層草袋保溫,利用水泥水化熱提高表面溫度,能夠滿足混凝土內外溫差的要求。
3.6降低混凝土內部溫度的措施
地下室基礎施工過程中,在混凝土內距上下表面各500 mm處預埋一層φ48鋼管,水平距離1.5 m,上下層鋼管連通,從地下抽水直接進入下層管,水從上層管流出,用于養護混凝土,不再重復循環,為了監控降溫效果,預先把測溫線的附著桿綁在鋼筋上,注意溫敏元件不得接觸鋼筋,超出板面至少20 cm的插頭用塑料袋罩好并保持干燥清潔,均勻布置測溫點,混凝土澆筑后的前7天每2 h測一次,后7天每4 h測一次,根據測量結果落實降溫措施,并對測溫結果進行分析,確保內外溫差在25 ℃以內。
3.7混凝土的成品保護與養護
在混凝土澆搗過程中及時校核鋼筋預留、預埋的位置,確保滿足設計要求,混凝土終凝后及時覆蓋,按時養護,保證14 d內混凝土保持濕潤,切忌干濕交替,否則會造成混凝土體積的交替漲縮,容易產生裂縫。
在該大酒店主樓工程地下室筏板基礎大體積混凝土的施工過程中,由于以上措施的有效落實,施工完畢后,混凝土表面基本無裂縫,少量出現的裂縫,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部分寬度較小的裂縫基本消失。
因此在施工過程中,注意總結經驗,從材料選用、配合比設計、混凝土攪拌和澆搗等環節嚴格控制,并注意表面溫度與內部溫度的設計,嚴格養護措施,大體積混凝土的裂縫是可以預防和控制的。
[1] 王鐵夢.工程結構裂縫控制[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2.
[2] 《建筑施工手冊》編寫組.建筑施工手冊[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3.
[3] 莫少熊.大體積基礎混凝土分層澆筑技術探討[J].科技信息(科學教研),2007(11):33-34.
[4] 王俊宇.大體積混凝土的澆筑與養護[J].建設科技,2009(11):23-25.
[5] 葛利強,趙傳喜.大體積混凝土裂縫的預防與控制[J].技術與市場,2012(4):77-78.
Preventionandcontrolofcracksinmassconcrete
ZhengShuhai1PanHuawei2ChenAimin3LiuPeng1
(1.ShandongProvincialAcademyofBuildingResearch,Jinan250031,China; 2.WeifangHantingQualitySecuritySupervisionStation,Weifang261100,China; 3.ShandongBaoshidaPetrolumStorageandManufacureCo.,Ltd,Dongying257506,China)
Through the project example, introduced in detail the large volume concrete cracks causes and harm, and from raw materials,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and other aspects in detail elaborated the preventive and control measures of cracks, and provides reference basis for the field of engineering and technical personnel of the operation.
mass concrete, crack, prevention, control
1009-6825(2017)30-0099-02
2017-08-17
鄭述海(1978- ),男,工程師
TU312.3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