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汀/編譯
日本:人工智能取代白領
斯汀/編譯

會見你的新保險商
●大多數人對于自動化的關注集中在工業機器人和無人駕駛汽車,認為它們從根本上改變了勞動力結構,極有可能讓數以百萬計的工作崗位消失。而能夠處理基于知識的白領工作的人工智能越來越有競爭力。
有報道稱,自2017年1月開始,日本富國相互生命保險公司將使用IBM Waston Explorer取代34名保險理賠人員。
根據公司的新聞通訊稿,人工智能將掃描被保險人的醫院病歷記錄和其他相關文件來確定保險理賠金額、傷殘定級、患者的就診史和相關手續。人工智能可以自動搜索數據完成數據采集任務,幫助其他員工完成后期的賠付工作,加快理賠速度。
日本《每日新聞》的報道稱,富國相互生命保險公司將投入170萬美元(合2億日元)引進人工智能系統,每年支付維護費用12.8萬美元。使用IBM軟件系統,公司每年將節省約110萬美元的人員薪酬開支,這就意味著不到兩年的時間,該系統的投資就可收回成本。
該公司表示,Watson人工智能有望提高30%的生產效率。之前公司曾使用類似的IBM技術,用于分析客戶投訴電話中的語音。該軟件識別客戶的語音,將聲音轉換成文本,并分析其中積極或消極的話語。得益于此,公司決定再次使用人工智能技術。一些美國公司也在客服部門的工作中,使用類似的情緒分析軟件。此類軟件很大的好處是能夠及時理解顧客對自動系統的不滿。
《每日新聞》報道稱,另外三家日本保險公司也在測試或引入人工智能系統,完成自動化服務,如為客戶提供理想方案等工作。以色列一家名為Lemonade的保險新創公司已經籌集6 000萬美元,用公司CEO丹尼爾·施雷伯(DanielSchreiber)的原話說,公司的目的是“用機器人和機器學習替代保險經紀人和文書工作”。
《哈佛商業評論》認為,因為很多工作崗位可由“編程制作標準流程,并基于格式化信息進行決策”,像IBM的Waston Explorer這樣的人工智能系統有信心顛覆知識技術的崗位,例如保險和金融服務業。但這是否意味著人工智能幫助擴大員工的生產能力,還是完全取代人工服務,仍然有待觀望。
《哈佛商業評論》寫道:“在短期內,幾乎所有的工作崗位都存在計算機無法處理的問題,盡管如此,我們不得不承認,一些知識型的工作將讓位于越來越多的機器人。”
[資料來源:qz.com][責任編輯:岳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