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永恒 (湖南工業大學包裝設計院 412000)
淺談當代室內家裝設計師是否應被建材銷售取代
韋永恒 (湖南工業大學包裝設計院 412000)
裝飾工程為建筑工程的二級學科,隨著學科發展,逐漸形成獨立個體,從中分化出工裝和家裝兩大塊。隨著上世紀90年代居民整體開始追求提升物質生活,家裝市場變成了眾多發展資本的目標,各地高校應運而生此專業,家裝公司也開始越來越多。教育資源有限與監督管理混亂,使得整個市場沸騰但無序;惡性市場競爭,搶進度導致質量的下降。從公司角度,銷售取代設計師成為核心;從消費者角度,裝修套餐送設計,性價比高。對于室內家裝設計行業造成負面沖擊,行業形象在社會中被看低,市場與設計師的關系應是互利關系,設計師提供的是設計服務,銷售提供的是家居產品或建材產品的購買引導服務,二者是同一條產業鏈上的不同崗位;家裝設計師行業樹立形象需要整體去維護和改善,從專業和法律兩個部分結合。
環境藝術設計;家裝設計;設計師培育;設計師社會形象
學科的誕生,一是為了從耐久性為出發點保護建筑結構,二是為了滿足環境中人對于功能的使用要求,三是為了滿足環境中人的審美,設計藝術是實現人類藝術化生活的重要形式之一,它是人類通向藝術化生活的橋梁1;而其中室內設計是針對空間內部進行整體的設計。以家裝角度出發,是對于整個家進行空間規劃、裝飾設計。從住宅空間規模劃分:套間、公寓、商品房、獨棟住宅,其中商品房是四類里最符合社會普通家庭單位的首選,但作為下游的客戶群體對家裝設計的印象為賣建材的和做軟裝的,此刻板印象的形成是因為信息不流通,大眾傳媒對其沒有相對客觀的報道以及住宅裝修市場有資質的注冊單位與無資質的裝修隊并存。近年來,電視、網絡媒體雖有相關類型節目出現,也試著培養本土設計明星,但是相較于國外發展周期短。
以Z字頭招聘平臺來看浙江、江蘇、廣州、北京、上海對于室內設計師的人才需求為大于100000個,其中大、中專需求為54889個,本科需求為14871個,碩士及以上為166個;此外無學歷要求(截止2017年3月1日)。抽樣祖國沿海一帶,是因為產業已經成型,行業已經具備一定規模。職位從助理到總監,工資跨度為每月4000~20000,少量職位可以直接獲得項目抽成;雖然公司給出的文件表示提升前景明朗,但職業描述卻相對混亂,混亂的地方在于同一份工資,有可能招聘的是制圖員、設計師、主案設計師,而具體工作即使同一職稱描述也會出現不同的工作范圍。
由圖1可以看出由于城鎮就業人口增長,商品房的銷售額2011到2012年在穩步增長,2013年銷售額急增,2014年緩和,2015年又加速攀升;同時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也逐年增長,除開2013年數據留空,2015年回緩,家裝類消費卻是一直增長,由此可知由于城鎮人口和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多住宅類商品房市場得到推動,同時拉動附屬的家裝類消費增長;對于家裝設計人員而言,可從中看到年行業人才需求的增長。
對于家裝設計師的界定,從其工作范圍來看,涵蓋:家庭空間的功能劃分和裝飾。目前,沒有完善的準則規定,多數協會還是民間自行注冊,大多數公司培養出來的設計師的方向是項目經理或者銷售顧問。1從進度來看,整個設計階段的完成,其實就相當于完成了設計工作;進入施工階段,僅僅家裝設計方面,由于商品房的結構固定,所以可以進行的結構改造相對少,設計師重點把握尺寸,配合監理完成全工程周期。家裝設計師除了要會設計與制圖外,還要具備把控項目的能力,更要配合背后的支撐力,進行不同方向的推銷。
首先,從核心區分兩個職業:家裝設計師的核心業務能力是設計,銷售的核心業務能力是推銷。其次,家裝設計師的設計影響并不是立刻呈現的,隨著時間越久,一個家裝設計作品的好壞才會暴露出來;而銷售是直接通過建材所附的實驗說明進行推廣,既是工作本身與家裝設計作品的好壞無相互聯系。而大眾認為建材銷售可替代設計師,通常是由于銷售隨著時間積累,接觸了很多設計,自然而然會有一套設計觀;的確,對于日常的商品房而言,銷售同時進行簡單的設計工作,可以節約成本和解決建材積壓。也有一部分設計師推崇產品設計模式,運用家居產品來進行擺設達到功能劃分。但是家裝設計師隨著設計作品的積累,會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經驗充足、設計手段的提升直接讓作品完成度提升;通過具體案例分析精益化設計的風格選擇,注重細節的把握,使室內設計效果更人性化,更具視覺沖擊力,為設計公司帶來更大的利益2。這個核心競爭力是建材銷售所不具備的。
建材銷售依然無法代替家裝設計師,家裝設計師的社會形象不完整與行業整體存在必然聯系,以及使大眾對其意識的逐步完善才有可能改善家裝設計師。設計的本質是讓生活品質變得更好;以就業情況聯系我國目前狀況來看,職業前景開闊。需要注意到的是教育對其的專業培養應細分,教育門檻提高,國家應出臺相關行業準則,規范化行業整體,同時行業與媒體的互動需要考慮到中年人群,十年內此人群依然是消費主力?,F如今依然處于行業過渡期,設計價值的體現,還要依托于長期的群眾消費理念培養,群眾素質提升。資本角逐,優勝劣汰,讓行業整體考驗每一個設計師的專業技能。同時,設計師也有義務去補足自己的技術缺失。
注釋:
1.盛忠誼.藝術的生活化_從純藝術到設計藝術[J].美術界,2010,4(12):82-83.
2.竇樂樂.室內設計精益化的探究[D].哈爾濱:東北林業大學,20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