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武兵
“蘇區精神”是黨領導人民在艱苦卓絕、波瀾壯闊歷時6年的蘇區歲月中共同鑄就的一種革命精神。“蘇區精神”對于現階段醫學科研領域的道德建設和學風建設有著特殊而重要的時代價值:堅定執著的理想信念是推動醫學科研發展的精神動力;實事求是的工作作風是弘揚醫學科研道德的自我要求;無私奉獻的革命精神是追求醫學科研成功的內在動力;高度自覺的社會責任感是激勵醫學科研創新的不竭源泉。
蘇區精神醫學科研學術道德“蘇區精神”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在艱苦卓絕、波瀾壯闊歷時6年的蘇區歲月中共同鑄就的一種革命精神。“這一精神既蘊涵了中國共產黨人革命精神的共性,又顯示了蘇區時期的特色和個性,是中國共產黨人政治本色和精神特質的集中表現,是中華民族精神新的升華,也是我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重要來源。”
近年來,我國醫學科研領域出現了一股弄虛作假、行為不良或失范的歪風。某些人剽竊他人研究成果,客觀上敗壞了學術風氣,阻礙了學術進步,違背了科學精神,給醫學科研和教育事業帶來了嚴重的負面影響。學術不端的問題日益凸顯,醫學科研道德建設迫在眉睫。筆者認為,“蘇區精神”對地踐行醫學科研道德,具有特殊而又重要的時代價值。
一、堅定執著的理想信念是推進醫學科研發展的精神動力
眾所周知,中央蘇區時期,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革命的一段特別艱苦的時期,這不僅體現在物質上的艱難,還體現在精神信念上。由于當時國民黨反動派在帝國主義的支持下,對中國革命進行殘酷的打壓,對中央蘇區進行圍剿,造成民主革命處于空前的低潮期,不僅很多民眾和黨外人士對中國的革命道路一片悲觀,在黨內也出現了理想信念動搖和模糊的現象。在此關鍵時期,毛澤東在分析了國內外形勢和中國革命特點的基礎上,提出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光輝思想,認為中國革命的勝利是屬于人民的,這是歷史的必然。這不僅統一了黨內的認識,堅定了革命信念,凝聚了力量,還給全國的仁人志士指明了思想上的道路。正是在這種堅定執著的理想信念的激勵下,全國民眾才能團結一心,圍繞在中國共產黨的周圍,為中國革命努力奮斗并最終奪取了勝利。
今天,時代已經發展到21世紀,雖然醫學科學隨著社會的發展而不斷前進,但人類健康所面臨的威脅也將層出不窮,人類對于疾病的防治、健康的追求,還需要一個漫長而艱難的過程,它離不開醫學科研,而醫學科研本身也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工程,而且越是有價值的科學研究,其難度系數則越大。醫學科學的發展是無數醫學科學工作者一代接一代奮斗的結果,醫學科研的進步,醫學科學的向前發展,要求醫學科研工作者必須具備堅定的理想和執著的信念。
二、實事求是的工作作風是弘揚醫學科研道德的自我要求
中央蘇區時期,中國共產黨積極反思之前革命實踐的失敗和教訓,從中汲取了寶貴的經驗,是中國共產黨弱化和擺脫共產國際和蘇聯經驗影響,走中國特色革命道路的關鍵時期。而想要走出最適合自己的道路,就必須從中國國情和中國革命特點的實際出發,也就是從實際出發,這是任何工作的根本。為了使調查的材料真實客觀、符合實際,毛澤東每次開調查會,總是一邊向調查對象了解情況一邊親自做記錄。在中央蘇區,毛澤東先后對尋烏、興國等十多個地方進行了深入細致的實地調查,撰寫了一系列調查報告,并提出了“沒有調查,沒有發言權”的科學論斷。毛澤東這種身體力行、深入細致的調查研究,周密慎重、實事求是的工作作風為制定一系列正確客觀、符合實際的政策提供了科學依據和全面保障,也為我們今天搞好醫學科研樹立了典范。
當前,一些醫學科研人員功利目的太強,對于醫學科研工作的神圣性認識不夠,缺乏醫學職業道德的義務與良心,從而做出了種種違反醫學科研道德的行為。諸如偽造個人簡歷、抄襲他人之作、竊取他人研究成果等違反道德的行為。有些科研工作者,為了攫取名利,不擇手段、弄虛作假,隨意更改實驗數據,不經過調查研究,僅憑主觀臆斷而隨意編造科研結果,欺世盜名。這些嚴重違反了醫學科研道德的不良行為,毫無疑問是醫學科研的大敵。眾所周知,誠實守信、尊重事實、一切從實際出發,是科學技術工作者的基本道德和自我要求。
三、無私奉獻的革命精神是追求醫學科研成功的內在動力
革命是一場艱苦卓絕的長期戰爭,它會有挫折,它會有流血,它會有犧牲,只有經歷了血與火的灌溉才能開出勝利的花朵。尤其是中國革命,面對著國內外強大的反革命力量,更是充滿了艱辛。中央蘇區自建立之日起,就處于國民黨反動派的封鎖和圍剿之中,中央蘇區的民眾和士兵一直是過著缺衣少糧的生活,在這樣的情況下開展革命斗爭和建設是異常艱苦的。即使在這樣艱難的情況下,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革命不但沒有被扼殺,反而是愈發茁壯,連續打退國民黨反動派的四次圍剿,中央蘇區不斷擴大,根據地的各項建設有條不紊,蓬勃發展,取得了豐碩的成果。而隱藏在其后的就是中央蘇區軍民的不怕困難、無懼犧牲、無私奉獻的革命精神。
時至今日,醫學科研作為一項艱苦異常的探索工作,往往事關人們的生命健康,一項項的醫學成果無不是醫學工作者歷經千辛萬苦,經歷多種失敗和挫折甚至是犧牲自己才能取得的。而一部醫學史,可以說是無數醫務人員為之奮斗的獻身史。這種優良的傳統和作風在大部分醫學科研人員身上都得到了很好的繼承與發揚。但是不可否認,有些科研工作者受到了享樂主義思想的侵蝕,不講奉獻不敬業,只講索取圖金錢;養尊處優、怕苦怕累,缺乏奉獻精神,給國家醫學科研資源造成了巨大的浪費,也給醫學科研事業蒙上了一層陰影。
四、高度自覺的社會責任感是激勵醫學科研創新的不竭源泉
中央蘇區時期,毛澤東反復強調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必須樹立“執政為民”的理念,應該一心一意地為廣大人民群眾謀利益,切實解決人民群眾在生產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實際困難。在蘇區,由于敵人長期而嚴密的封鎖,致使蘇區廣大軍民的生活條件特別艱苦,甚至連食鹽、布匹、藥材等日常生活用品都相當缺乏和昂貴。瘧疾、痢疾、天花等傳染病在蘇區普遍流行,有的地方還發生瘟疫。對此,毛澤東強調,發動廣大人民群眾起來進行衛生運動,減少以至消滅疾病,是每一個鄉蘇維埃應負的責任。同時,蘇區醫藥衛生人員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利用當地的資源,就地取材,“土法上馬”辦起制藥廠,熬制藥液,緩解藥品缺乏的矛盾。沒有適合的醫療器械,就用群眾日常生活所用的剪刀、竹刀等經消毒后代替,一些手術器械就請來鐵匠手工藝人用土法打造。中國共產黨及臨時中央政府,創新一流的工作,贏得了蘇區群眾的廣泛信任與支持,這也是中央蘇區能夠維持六年之久并做出巨大歷史貢獻的一個重要因素。
今天,為了追求名利,部分科研工作者將社會責任感遠遠地拋之腦后,淡忘了科學研究的真正價值和目的。馬克思曾經指出,科學不是一種自私自利的享樂,作為有志于從事科學研究的人,應該拿出自己的學識來為人類服務。醫學科研要始終本著造福人類的純正目的,這是衡量一個醫學科研人員的行為是否道德的唯一標準,這是一把永恒的“標尺”。
筆者認為,在醫學科研道德教育和道德養成過程中,蘇區精神是一個非常寶貴的資源,弘揚蘇區精神,踐行醫學科研道德,對當前醫學科研道德建設和學風建設會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在紀念中央革命根據地創建暨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成立80周年座談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1-11-5.
\[2\]毛澤東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