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詡
工作坊是瑞吉歐學前教育體系的特色之一,工作坊中的駐校藝術教師也是瑞吉歐的原創角色,這一角色在開發兒童創造力、引導兒童進行藝術語言表達等方面取得了矚目的成績。對瑞吉歐駐校藝術教師的角色特征進行分析,不僅有助于進一步理解瑞吉歐教育體系,更能為我國幼兒園藝術領域教育中教師角色的完善提供相關借鑒。
瑞吉歐駐校藝術教師教師角色瑞吉歐·艾米利亞是艾米利亞的意大利北部一個城市,其特色的學前教育體系在全世界享有盛名,曾被列為世界十大最好的學校之一。瑞吉歐的教育體系倡導自由、表達、創造、鼓勵兒童自我建構的教育觀和兒童觀,瑞吉歐的方案課程、教師角色、環境、記錄等也顯現出鮮明特點,為各國學前教育工作者提供了借鑒思路。
一、工作坊中的駐校藝術教師
工作坊(atelier)是瑞吉歐學前教育體系的特色之一,瑞吉歐的每所早期學校中都設有專門的教室作為兒童的藝術工作坊。工作坊是幼兒園一個額外的空間,是激發創造力的地方,在那里幼兒通過雙手和心靈去探索;通過實際操作以及視覺藝術去修正觀點;去進行與教室活動相結合的方案;去試驗、探索和結合新的或已知的工具、技術和材料。工作坊為兒童提供了各類可供制作、探索、玩耍的材料,幼兒以2~5人為小組的形式自由選擇和安排自己感興趣的活動。在工作坊中,兒童與圖形、色彩、語言、教師、共同任務等要素產生互動和共鳴,并嘗試創造和表達獨特的藝術語言及其對世界的認識。
工作坊中的駐校藝術教師(atelierista)由是受過系統培訓的藝術教師或學前教師擔任,區別于普通藝術教師,是瑞吉歐學前教育機構所獨有的,具有新穎性和原創性的角色。在工作坊中,藝術教師需要承擔多項工作和任務,包括環境的布置、材料和工具的提供、視覺藝術語言技法的指導、多種活動的整合、兒童創造力的激發等,以便兒童能在工作坊中認識視覺藝術語言、理解視覺藝術語言并恰當地運用視覺藝術語言,從而實現以藝術素養為原點的全面發展。
二、瑞吉歐駐校藝術教師的角色特征分析
瑞吉歐認為,教師角色建構的歷程是一件在時間長河不斷被沖刷、塑形的工藝品,角色的感知、形成、深入和改變伴隨著職業生涯的始終。駐校藝術教師作為瑞吉歐教師隊伍的重要組成,其角色特征不僅體現了教師在工作坊中的觀念、行為和期待,也體現了瑞吉歐關于教學、學習、兒童發展等方面的觀點和價值取向。
(一)兒童本位角色理念
兒童本位是瑞吉歐教育體系的重要理論基礎。在瑞吉歐教育體系中,尊重兒童的發展特點并相信兒童的發展能力是為教育的重要前提。因此,在瑞吉歐早期學校中,教師與兒童共同選擇和計劃活動方案,以兒童的興趣和意愿為出發點;同時,教師在活動中提供豐富的環境和材料,幫助兒童與客體充分互動,能成為主動的學習者和知識的建構者。
在這一理念的影響下,工作坊中的藝術教師逐漸成為了工作坊的“局外人”,只有當兒童不能繼續進行此項活動或者遇到無法解決的困難時才加入。瑞吉歐的藝術教師意識到,兒童作為獨立和個性的主體,對于世界、對于藝術都有著各自獨特的見解和表達方式,他們有權利也有能力運用形式多樣的藝術語言成為教育活動中的創造者。因此,工作坊的駐校藝術教師為兒童營造了一個寬容和諧可操作的環境,并且以傾聽者和觀察者的角色與兒童共同學習。
(二)多樣化教師角色行為
兒童本位的理論基礎主導著瑞吉歐教育體系對于教師角色的理解和期待。駐校藝術教師表現出觀察者、記錄者、支持者、引導者、研究者、合作者等多樣的角色特征行為,這些行為既反映了瑞吉歐教育體系中教師的普遍角色特點,也反映出作為藝術教育工作者的專業性。
1.解讀。駐校藝術教師需要解讀兒童和兒童的藝術作品。由于年齡和認知水平的制約,兒童有時很難對自己想要表達和所表達出的符號語言有一個清晰準確的認識。因此,駐校藝術教師必須在情境中仔細尋找答案,并運用相關策略和方法通過傾聽兒童、與兒童對話、觀察兒童活動和記錄等方式對兒童、兒童的藝術表達方式和表達過程進行解讀和闡釋。此外上,駐校藝術教師還要幫助兒童了解他們自己的想法、思路、需求,并在創造和記錄的過程中幫助他們剖析、消化、轉換和綜合,幫助兒童對自己進行深度解讀。
2.支持。駐校藝術教師為兒童的學習提供支持,主要體現在提供的物質材料和方法準備兩方面。首先,當兒童對某方面的感興趣時,駐校藝術教師要與兒童或者家長共同收集相關材料,并為兒童創設具有探索性的工作坊環境和種類、數量充足的材料及工具;其次,為了使兒童在工作坊自由創造和表達的工作更有意義,駐校藝術教師會在兒童出現困難、無所事事等問題的情況下,為他們提供必要的創作方法或思路上的指導,有利于挖掘兒童運用藝術語言的潛能。
3.記錄。記錄是瑞吉歐早期學校的特色,工作坊是兒童創作和學習的地方,也是瑞吉歐記錄和收集兒童作品成果及教師們研究學習的檔案。駐校藝術教師在工作坊中通過文字語言、照片、視頻錄像、事物收集等方法不斷的記錄,這些記錄成果不僅成為兒童發展過程中的寶貴財富,也是教師在研究和討論中對兒童進行“再解讀”的重要資料。
4.研究。作為藝術教育的專門人員,駐校藝術教師不僅要在繪畫、手工等視覺藝術方面擁有專業的知識和熟練的技藝技法,更要對兒童的學習和發展有所研究,尤其要關注和了解兒童在視覺符號表征方面獨特的理解力和思維方式。因此,駐校藝術教師必須具有對兒童的藝術表現進行長時間的觀察和記錄,并始終堅持研究和學習,以不斷適應和滿足兒童在工作坊中的發展需要。在工作坊中,駐校藝術教師需要透過教學記錄,與同事一起進行討論、反省;同時,還要與兒童一起討論、思考實踐的每一步驟,與兒童一起計劃以后活動的方向與路徑。在這一過程中,師幼共同反省,共建共識,從而不斷獲得教學相長的經驗。
5.合作。工作坊的活動不是瑞吉歐早期學校中的休息娛樂之處,駐校藝術教師也不是教師團隊的替補,他們是教育工作、兒童學習重要的參與者和合作者。駐校藝術教師要與兒童、家長、其他教師在其他各個方面進行合作。駐校藝術教師與其他教師之間加強合作,能為兒童營造更加統一和完整的學習環境,使兒童的學習有更加有意義;正如同瑞吉歐的駐校藝術教師Vea vecchi所說,“我們一同工作,一同指導指導孩子們完成他們的作品,我和那位老師看對方的時候就像是照鏡子一樣,我們互相學習,并且向孩子們學習。正是因為這樣,我們不斷研究出新的教育途徑和方法,讓藝術語言和其他語言相聯系,并且具有意義”。
三、對我國幼兒園藝術教育中教師角色的啟示
藝術教育在我國幼兒園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和重視,隨著藝術教育內容和手段的不斷豐富,教師的角色發展和轉變也成為了學前教育改革和教師專業發展的必然要求。瑞吉歐駐校藝術教師的相關經驗能幫助我們明確當代社會對教師角色新要求,為幼兒藝術教育中的教師角色轉換提供參考依據,并進一步提升教師的專業水平。
(一)樹立以兒童本位的教師角色意識
學前教育幼兒藝術領域學習的關鍵在于為兒童充分創造條件和機會讓幼兒在自由的氛圍中感受美、欣賞美和創造美。
因此,教師在藝術教育活動中要關注和突出兒童的主體性。首先,充分信任兒童的藝術能力,將兒童看作藝術的主動創造者而不是被動接受者,順應其天性,解讀兒童的藝術理解方式并欣賞兒童的藝術表達形式。其次,要給兒童提供發現和創造藝術的機會,在了解兒童發展狀況和興趣需要的基礎上給兒童選擇學習主題、材料、內容的自由。第三,教師在組織藝術領域活動時要關注兒童的情感體驗,切忌單一的藝術技法傳授或形式化的活動流程,避免教師中心,讓兒童喜歡并且大膽自由的表現,藝術教育才能發揮它真正的作用。
(二)建構全方位的教師角色行為
兒童本位的思想要求教師在藝術教育中根據兒童和活動的不同需要表現出相應的角色行為,在瑞吉歐教育體系中,盡管駐校藝術教師主要承擔工作坊中的教育任務,但他們對兒童發展依然是全面負責,角色行為具有多維度的特征。
借鑒瑞吉歐工作坊的經驗,教師應該是幼兒園藝術教育的研究者和學習者,藝術賞析的參與者和合作者,藝術創作的引導者和激勵者。作為研究者和學習者,教師要以開放和接納的心態對待各類新的教育觀念,在關注藝術的基礎上對兒童進行深入研究,觀察兒童表現、揣摩兒童給的信息,分析和整理其中包含的藝術元素和教育機會及兒童行為所隱含的教育意義。作為參與者和合作者,教師應在一日生活和教育活動中認準自身定位,放低姿態,積極關注藝術活動中的兒童,并在需要時結合兒童的年齡、興趣、個性等方面的差異為其提供適宜的支持;此外,要將藝術教育與其他領域的教育看作整體,積極同其他教師和家長進行合作,將個別差異轉換成資源,營造和諧、完整的學習環境。作為藝術創作的引導者和激勵者,教師首先要為兒童提供自由平等的學習氛圍和豐富的學習材料,發掘兒童自身潛力因素,在藝術世界中無拘無束地發揮自身個性傾向;同時,還要深刻體會瑞吉歐教育工作者關于學習的不確定性思想,在預設與生成相結合,避免僅僅重視表現技能或活動結果的要求。
對于我國幼兒園來說,教師角色意識的改變和教師角色行為的轉換是藝術教育發展和改革的重要環節。然而這種轉變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取實現,因為這不僅需要教師自身的不斷煩死學習,更需要幼兒園、家長觀念的轉變。所以,盡管瑞吉歐工作坊中駐校藝術教師的經驗可以為我國幼兒園藝術教育改革提供經驗,但在實踐中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需要繼續努力。
參考文獻:
\[1\]甘第尼,福爾曼,愛德華茲.兒童的一百種語言\[M\].南京: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
\[2\]Will Parnell.Revealing the experience of children and teachers even in their absence:Documenting in the early childhood studio\[J\].Journal of Early Childhood Research,2011,(09):291.
\[3\]肖玉.幼兒園藝術教育中的教師角色研究——來自瑞吉歐教育體系的啟示\[D\].湖南師范大學,2007.
\[4\]張莎莎.淺析瑞吉歐學前教育體系特色——工作坊\[J\].當代學前教育,2010,(04):32-35.
\[5\]王春燕.瑞吉歐學前教育系統中的“工作坊”\[J\].山東教育,2002,(01):43-44.
基金項目:遼寧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2015年度研究基地專項課題——“校地聯合的職前職后一體化幼兒教師教育模式研究”;課題批準號“JG15ZXY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