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仁亮++朱延美++葛海燕
介紹了泰山醫學院分析測試中心的發展背景,發展中遇到的主要問題包括定位不清、專業技術力量相對較弱及發展保障制度缺失。借鑒其他地方院校測試中心的發展,必須更新觀念、明確定位、因地制宜建設專業技術人才隊伍,與地方企業共建求發展。
地方院校分析測試中心發展泰山醫學院2001年合并包括泰安化工學校在內的3所高職學校,增加了多個非醫學類專業。2002年開始陸續招收包括制藥工程、環境工程、化學工程與工藝、生物技術等在內的非醫學理工科專業本科學生,泰山醫學院辦學規模迅速擴大,學校多方籌措資金加大投入,辦學條件進一步提升。為統管學校購置的各種較為貴重的分析檢測設備,2004年泰山醫學院分析測試中心正式成立,由化工學院代為管理。
由于泰山醫學院長期以來是以醫學專業為主體的地方院校,以化學類分析儀器為主的分析測試中心發展受到一定程度限制。要實現可持續發展,分析測試中心必須明確定位,走出一條特色發展之路。近年來,學校明確辦學方向為應用型特色名校,化學工程與工藝被列入山東省應用型特色名校建設專業,應用化學被列為校級重點學科,分析測試中心抓住機遇,以應用型人才培養為中心服務教學和科研工作,夯實基礎,逐步提升。
一、我校分析測試中心存在的問題分析
1.定位模糊,發展緩慢
分析測試中心成之初,泰山醫學院發展目標是醫工結合的綜合性大學。經過多年的發展,辦學定位逐漸調整為醫學專業為主體、非醫專業有重點、有層次發展。在此背景下,醫學相關的實驗平臺獲得更多資金及人力投入,逐漸壯大起來。而分析測試中心因其定位不清晰、缺少發展后勁足的優勢學科做支撐,后續投入相對不足,一度發展較為遲緩。
與其他重點學校不同的是,泰山醫學院分析測試中心除了管理大型分析檢測設備以外,還同時承擔了分析化學、儀器分析、藥物分析等各種本專科學生實驗,各種教學任務非常繁雜;中心教職員工同其他實驗室實驗人員一樣被定義為教學輔助人員,管理大型設備的專業人才匱乏,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我校分析測試中心的發展。
分析測試中心成立前缺乏完備的管理制度、專業人才及科學定位,實質上只能算是我校一個專業實驗室,上述建設背景及運行模式決定了我校分析測試中心十年來發展極為緩慢。
2.專業技術力量薄弱
由于歷史的原因,很多學校把分析測試中心教師統稱為教學輔助人員,實驗教學也變成了教學工作的輔助部分,教學管理也是以理論教學為重。本測試中心職工同樣被定位為教學輔助人員,除承擔儀器分析實驗以外還承擔了化學分析、藥物分析、中成藥分析等本科課程實驗,實驗任務繁雜,大型儀器設備缺少專人管理。由于同其他學科實驗室相同的管理體制,分析測試中心教職工一直以來被歸為教輔人員,得不到應有的重視,不利于調動工作積極性;我校分析測試中心教師的專業技術職務最高到副高級,低于其他教師系列,且名額較少;分析測試中心教師接受培訓機會少;坐班制工作時間長,工作量的計算部分基本不考慮大型設備的管理;酬金低于其他教師系列等。上述一系列問題的存在決定了分析測試中心教職工隊伍素質提高的難度。
3.保障發展制度缺失
我校分析測試中心成立之初,也建設了一系列規章制度,例如分析測試中心的管理人員職責、大型儀器設備管理規章制度、大型儀器效益評價等實驗室層面的規章制度。上述制度僅僅從分析測試中心管理、維護方面做了一些規定,涉及保障分析測試中心發展方面的制度缺失,如建設資金的投入、大型儀器設備操作人員的配備與培訓、維修保養資金的保障、使用及對外服務方面的規章制度沒有建立起來,其結果使得分析測試中心管理模式等同于其他的學科實驗室,缺乏專人管理的儀器設備利用率不高、易損壞且不能及時維修,教職工管理使用大型設備的積極性不高。
二、分析測試中心發展之路探討
1.明確定位,理順關系,保障發展
我校成立分析測試中心之初,其目的主要是整合資源來提高教學的綜合實力、培養綜合性強的人才為優先。同時,通過人才引進等措施極大地提升了學校教師隊伍整體的科研水平,我校的科學研究工作這一職能也將逐漸有成果顯現。
在當前建設應用型名校的背景下,我校分析測試中心要建設“應用型”實驗中心。一方面,要為教學提供服務,突出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教學服務功能,面向本科生全面開放分析測試中心,為大學生參加省級及以上“挑戰杯”、各級大學生創新實踐項目提供硬件支持和技術指導。另一方面,為有能力進行科研工作的教職工提供相應的檢驗檢測設備,以化學化工類、制藥、生物以及醫學檢驗等專業的發展為依托,短期內集中有限的財力,首選利用率較高的普及型設備充實實驗室,為科學研究創造基本的條件;對于較為昂貴的高精尖設備,通過制定遠期規劃逐步申請專項資金及其他途徑引進。
2.加強專業技術人才隊伍建設
首先,應該根據我校測試中心儀器設備特點,單價10萬元以上的設備要有專人管理,在當前增加編制人員困難的情況下,可吸納學有專長的專任教師或其他專業技術人員作為大型儀器設備管理人員。建議學校層面應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提高大型儀器設備管理人員的積極性。計算工作量時,分析測試中心工作人員的工作量不能完全等同于其他學科實驗室實驗技術人員,應充分考慮大型儀器設備管理的特點以及提供的校內外科研服務,制定合理的工作量核算政策。在職稱評定方面,應給分析測試中心人員創造條件,鼓勵他們在專業領域取得長足的進步,大型儀器設備管理服務也應列入工作業績。其次,加強中心實驗教師隊伍建設,除了通過引進人才提升技術實力以外,還應為在崗人員創造一些短期或是長期的校內外培養活動,鼓勵他們多參加有關的學術研討會,多與同行進行業務技術交流。通過高層次人才引進鼓勵在中心形成學術科研團隊,積極申請校內外科研課題,積極聯系地方企業進行科研合作,通過這一途徑提高中心人員的水平及儀器設備的應用水平。
3.轉變觀念,促進測試中心發展
分析測試中心的發展要統籌有限的資金,改變低層次重復建設的現狀,充分借力應用化學等重點學科的發展,優先購買用于化學藥物制備與檢驗、材料性質檢驗的相關儀器設備,在上述研究領域中建設相對完善和較為先進的平臺,支持相關研究方向的教職工成就更好的研究成果,也促進測試中心的良性發展。
4.與地方企業合作共建,提升實驗中心設備水平
作為應用型特色名校的建設內容之一,就是服務于地方經濟的發展,分析測試中心在樣品測試方面具備硬件和實驗技術人員的優勢。目前。分析測試中心擁有單價10萬元以上設備30余套,包括X射線粉末衍射儀、氣相色譜質譜聯用儀、液相色譜儀、液相色譜儀、紅外分光光度計、離子色譜分析裝置……可面向藥物分析、材料表征、環境分析等領域提供測試技術支持。
地方中小型企業一方面非常渴求新產品新技術,一方面技術投入少,沒有能力獨立完成新產品的開發過程。分析測試中心依托相關重點學科走出去,加強與地方企業的交流,從提供產品測試服務著手建立與企業的對接關系,逐步建立更深層次的合作關系。
參考文獻:
\[1\]俞琛捷.高校分析測試中心教師隊伍的建設與實踐\[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3,(02).
\[2\]呂彤.地方高校分析測試中心的定位與建設的探討\[J\].實驗室科學,2008,(02):8-11.
\[3\]李美超.分析測試中心在人才培養中的作用\[J\].化工高等教育.
基金項目:泰山醫學院教育教學研究課題(編號:XY2013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