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發倫
【摘 要】一提到作文,學生怕,老師也怕。學生怕寫,老師怕教,而傳統的作文教學,卻只能在低谷中呻吟、徘徊。老師講授習作知識時可以侃侃而談,卻不能領著學生操作,為學生示范;家長輔導習作,求助于各式各樣的作文匯編,卻也只是徒勞無功。真可謂談“作文”色變,作文難就成了“歷史性”問題。
【關鍵詞】快樂學習 小學作文 自由想象 結合生活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6.100
很多小學語文老師在上作文課的時候講求作文的“規范”,但是相對于這種“規范”學生們并沒有接受到學習作文的方法和在寫作文時感受到的快樂,大多學生寫作文成為了完成任務,每次老師留作文的時候臉上的表情都痛苦不堪。過激的授課模式會使學生的思維受到老師所講方法的限制,其實小學作文并不需要太過華麗的語言和太過于規范的模式,只需要讓學生在學習作文的過程中了解自己的真實想法,用筆敘述,能在敘述的過程中創新和開闊思路就足夠了。
一、確定教學理念
1.突顯本體。《語文課程標準》指出:用語言文字與人交往就是作文。經歷一件事情,看到一樣東西,把它記下來,就是作文。因此,教師要讓學生明白作文一點也不神秘,只要會說話、會寫字,就會作文。作文就是生活本身的需要,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項目。
2.回歸生活。作文是回憶生活。因此作文要求真、求實,要求學生寫真話、吐真情。教師要引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自覺觀察,進行生活積累。有了對生活的積累,學生對作文就有了興趣,有了熱情。在此基礎上適當作方法的點撥,就能寫出好文章。
3.放飛個性。《語文課程標準》要求:“減少對學生寫作的束縛,鼓勵學生自由表達和有創意的表達。”教學實踐證明,只有當學生能夠真正“自由表達”時,才能“情動而辭發”,才可能出現“有創意的表達”。因此,在作文教學中應引導學生把自己心中所想,口中要說的話無拘無束、自由自在地寫下來。話則長,無話則短,用童心表述真實的生活,發表內心真實的感悟。
4.讀寫結合。葉圣陶先生說過:“閱讀和寫作都是人生的一種行為,凡是行為必須養成習慣才行。”閱讀重在“吸收”,作文重在“傾吐”。讀寫猶如天空中的云彩。因此,只有讓學生多閱讀,讀中注意積累,厚積才能薄發。
二、提高教學的趣味性
趣味性的教學方法可以再一定程度上打破傳統教學方法所帶來的束縛,在小學語文作文課上,老師應該充分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營造出輕松地課堂氛圍。利用多媒體資源提升學生的興趣,搭配新奇的題目,從而達到學生與老師共同參與的效果。
(一)鼓勵學生,大膽想象
鼓勵學生大膽的說出自己真實的想法,無論想法或幼稚,或單純,甚至是異想天開,老師們都應該給予最真誠的鼓勵。通過一步步的引導使學生們參與到作文課中。對于學生的程度應該提出一些沒有相對答案的問題,使學生利用發散性思維思考回答問題,思想不受限制,才能更好地發揮創造力。舉一例子,以《我未來的家》為題,老師引導學生對未來的家的形狀、設備等方面,充分的發揮想象。每個學生都會對自己未來的家產生美好的愿望,想要家里有什么,床是什么顏色等等。從而激發學生的想象,使學生們對作文產生興趣。
(二)展開聯想,認真觀察
其實很多小學生在思考問題的時候能看到成人們看不到的問題,滿足孩子們對事物的好奇心,讓學生在有限的條件下展開聯想。例如:作文題目為《春天在哪里》,教師可以利用幻燈片課件來給學生播放圖片,如果配上小鳥叫聲,小溪流水聲效果會更好,要學生仔細的觀察圖片中的“春天”,結合自己印象中的春天展開討論。提問學生對春天的印象,每個學生都會有自己的想法,因為自己親身經歷過,所以會更加積極地參與。寫出的作文也更加富有感情。
三、加強教學實踐性
實踐性教學方法將求的是將理論與實踐相互結合,小學生的作文也是通過了自身有的實踐才會產生情感。
(一)先實踐,再寫作
先進行實踐,再進行寫作,適用于感受類的作文,老師在留家庭作業時可以留一些需要學生自己親身體驗才會有感受的事兒,例如:典型的小學作文題目《給媽媽洗腳》,在寫這篇作文之前老師可以留作業回家之后給媽媽打水洗腳,第二天在課堂上進行感受討論,老師只需要對學生進行少量的指導,學生通過自己給媽媽洗腳的感受就會寫出一篇好的作文。
(二)利用生活經驗寫作
心中有感受,寫作文的時候自然會順利。很多小學作文的題目都可以讓學生通過自己以前經歷過的事情來進行取材,這就要求老師在這類大多數同學都經歷過的事情上引導學生利用已經經歷的事情,進行回憶,加以感受和個人感情寫作。例如:《去公園》。這類題目是大多數的同學都會有的經歷,類似于《最喜歡的小動物》這種題目,很多學生家里會養寵物,可以讓家里有寵物的學生將寵物的生活習慣、行為趣事等分享給大家,就算家里沒養過寵物的同學,也會有最喜歡的小動物,或者有的同學什么動物都不喜歡,每個同學的想法不同,這就要求老師尊重同學自身的想法,不要因為作文題目強制學生的思想。
四、鍛煉學生的擴展思維和創新意識
小學生的思維相對來說比較活躍,每個同學都有十分鮮明的特點,他們的思維方式多處于情感思維或者形象思維的方式,每個同學還都充滿著好奇心,所以說,鍛煉學生的擴展思維和創新意識也尤為重要。
在小學作文的教學過程中,老師要利用現有資源為學生提供想象的空間,與此同時對學生的創造性進行鍛煉。例如:利用多媒體教學播放一部沒有字幕和聲音的小短片,讓同學們自己通過想象和創造力來寫短片的故事。要注意短片的內容要簡練,環境要簡單,一步步的豐富學生的情感,開拓學生的創新思維。
總之,小學的作文教學在小學語文課程標準中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小學階段的作文是為學生的思維模式和創新意識打好基礎的重要階段,老師們應該在不斷地實踐中,發現問題的所在,通過問題不斷地改進教學方法,讓小學語文作文更加的具有趣味性,在輕松有趣的課堂氛圍下提高作文水平。在快樂的環境下,放飛學生的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