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魯笑:身臨其境,用詩歌表達生活
丁魯笑是蘇州工業園區星洋學校的一名語文老師,曾在鹽城的一個小鎮上支教,兩年前來到蘇州。她是教學骨干,曾獲得市輔導員大賽特等獎,有著較高的語言文學素養。她喜歡以詩歌的形式表達生活和工作,坦言職業生涯中也曾遇到過困惑,是詩歌帶她走出謎境,勇往直前。
與詩人不同,或專注古風,或研究現代詩,作為小學語文老師,丁魯笑既要帶領學生吟誦古詩,同時也要穿插現代詩,亦古亦今,貼合工作和生活內容。
其實在大學時代她就喜歡寫詩,格律詩和現代詩都寫,表達思鄉、同學情、游玩等主題。受職業影響,她現在的創作大多數跟工作有關。為了讓孩子們更好地領悟詩的涵義,她常常用詩歌串聯圖片,或配以道具、或帶他們身臨其境,讓詩不只活在紙上。
比如駱賓王的《詠鵝》,讓孩子們大聲朗讀,通過“鵝”的道具將詩中的場景再現;張志和的《漁歌子》中那句“桃花流水鱖魚肥”,她會制造桃花的意境,用童趣的方式引導孩子們把自己想象成魚,以強烈的代入感去理解這首詩;杜甫的《聞官軍收河南河北》體現的是愛國主題,她在解讀的時候會配上音樂,營造激蕩昂揚的氛圍……
除了古風,現代詩如《雨后》、《快樂的節日》、《春風·春雨》等節奏歡快的作品,丁魯笑則會帶孩子們去操場踏青,沐浴在春天的陽光里。
她曾策劃了“詩情畫意,七彩星洋”的主題活動,讓孩子們通過吟誦、歌唱、演繹等童真、童趣的方式體會詩歌。她說,“知詩人才知詩歌,從前學搜集資料到課堂演繹,可以幫助孩子們將詩歌內化為自己的知識。”

在丁魯笑看來,古體詩歌是中國傳統文學的集大成者,平仄韻律很美,意境悠遠。而現代詩歌在誦讀起來更能讓人感動,甚至頓悟生活中的謎團。她喜歡在閑雅之地翻閱詩集,有時候語言形式的吸引,她能讀上好幾遍。感觸頗深的是,有時候生活中遇到的場景會讓她忽然想起曾經誦讀過的某首詩。
剛來蘇州的時候,她從原先學校的骨干到這里成為一名普通的語文老師,教學上的碰撞讓她變得不自信,如何適應新的環境常繞在她心頭。她想起了曾經獲得演講比賽第一名、試課一等獎的那首詩,名字叫做《相信未來》,內容大概無論未來的路有多么崎嶇,會遇上多少挫折,一定要相信自己,相信未來。每每朗讀,丁魯笑都會落淚,那個階段,她不斷地跟自己對話,用詩鼓舞自己,終于撥開歷史風塵的眼睛,重新拾回自信,勝任課堂。
也許這種自信會讓人的氣場變得強大,學校領導層發現了她某些方面的特長,將宣傳工作交給她負責。此后,在學校常常能見到以詩歌作為結尾的新聞稿、用詩的形式制作的名片、對仗的名師講課評論等等新的宣傳模式。
前不久的三八婦女節,學校請來花藝師講授插花課,因花藝師的名字中帶有一個“蘭”字,又一直在插蘭花,德藝、花藝都很美,她就為老師的作品取名“幽蘭深”。她早已習慣了用詩情畫意傳達生活場景,也希望讓熱愛詩歌的孩子們聚在一起,傳承、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