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吳玲曉
心梗的日常保健
文/吳玲曉

隨著生活水平提高,生活方式改變,越來越多的人在青壯年時期就患上了心肌梗死。心肌梗死是指在冠狀動脈病變基礎上,冠脈供血急劇減少或中斷,使相應心肌嚴重而持久缺血導致心肌壞死。臨床上表現為胸骨后劇烈疼痛,伴有全身癥狀,發熱、胃腸道癥狀有惡心、嘔吐、上腹脹痛,大部分病人有心律失常,心電圖改變。實驗室檢查,一般會出現肌鈣蛋白、肌酸肌酶以及血清心肌壞死標記物增高的情況。如果出現上述這些癥狀一定要及時發現,及早入院治療,因為心梗發生時,時間就是生命。
絕大部分的心肌梗死患者有動脈粥樣硬化的基礎,許多患者都有冠心病。因此,預防心梗發生,冠心病篩查十分重要。冠心病的高危人群包括:4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吸煙者、高血壓或糖尿病患者,高膽固醇血癥患者,肥胖者,具有冠心病家族遺傳史者,不良飲食生活習慣者,長期處于精神緊張、高壓生活狀態、高負荷工作狀態者等。這些人群更應重視日常篩查預防。
過度勞累:熬夜、工作壓力大、生活和飲食不規律(飲酒過量、暴飲暴食、進食大量含高脂肪高熱量的食物)、過重的體力勞動(尤其是負重登樓)、過度體育活動、連續緊張勞累等。
冷熱交替:季節變更,天氣轉涼,或者在冬春寒冷季節,突然的寒冷刺激可能誘發急性心肌梗死。
便秘:在老年人當中十分常見。臨床上,因便秘時用力屏氣而導致心肌梗死的老年人并不少見,必須引起足夠重視,保持大便通暢。
心梗患者或高危人群在配合治療的同時,也要做到以下幾點。
休息:特別是做了心肌再灌注治療,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要絕對臥床休息,減少不良刺激,間斷或持續吸氧,解除疼痛。
飲食:低脂,低膽固醇。
藥物:按時服用抗血小板聚集等藥物,避免漏服,停服,并知道藥物基本作用和副作用。
戒煙:是心梗二級預防重要措施,要積極配合實施戒煙計劃。
心理疏導:戒煙患者要保持樂觀、平和心情,正確對待自己的病情,家屬要創造一個良好身心修養環境,生活中避免對其施加壓力,出現緊張情緒時進行疏導。
康復指導:適當運動可以提高患者及高危人群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生活質量。慢跑、太極、騎自行車、游泳、健美操等都是不錯的選擇,每周運動3-4天,避免劇烈運動,在運動之前進行熱身運動和整理運動,適量做些家務勞動等對患者及高危人群也有益,避免從事重體力勞動,如駕駛員、高空作業、精神高度緊張的工作。
自測:患者及高危人群應學會自測脈搏。
家屬安全急救技巧:心梗是心臟死亡的重要因素,因此,家屬要學會一些基本心肺復蘇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