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懷芳
常言道:教學有法,教無定法。我作為一名一線教學的職高生物教師,多年來一直在創設教學民主,改進課堂教學方法,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構建和諧課堂,不斷進行探索研究,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一、教師要學會創設教學民主的教學環境,構建和諧課堂。
職業教育是以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為根本目的,以激發學生的主體主動精神,挖掘學生的的潛能,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為根本特征的教學活動。這就要求我們每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重視學生品德、人格、能力的培養,施行教學民主。首先是創設課堂教學氣氛的民主。這就要求我們每個教師不僅全面理解教材內容,深入挖掘教材內涵,還要引發學生聯想,逆向思維等,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分組討論問題,想方設法解決問題。學生的思維在這樣的氣氛中常表現為:分析能力、綜合能力、表達能力和聽講效果都最高。充分體現以人為本的教育學宗旨,達到“教”是為了“學”的目的,提高學生自信心,使個性得到健康發展。同時,也提高了學生創造力和進取意識。其次是創設課堂師生互動的民主。古人云:師不必賢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師。老師和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始終是平等的,師生互動既是情感交流,又是知識增值。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內涵就是“充分開發人的潛能”,開發學生的潛能就要允許學生有自己的思考,有獨到的見解,在課堂教學或課余商討中與教師或其他學生交流看法。盡管學生的說法不一定全面、正確,但從中卻可以看出學生思維的主動性,為教師的教學提供一個意想不到的角度。只有這種民主的教學作風,才能真正打開學生的思路,挖掘學生的思維潛力,培養學生的開拓創新精神,造就一批積極進取的具有健全人格的學生。再次是創設學生學習心態的民主。教師要關心每一位學生的個性特征,并因材施教,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翁。當教師的課堂處在一種和諧、民主的氛圍中時,學生會以一種愉快的心情學習,學生接受知識和處理問題的能力就可以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從而可以促進學生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的主動發展、協調發展。創設教學民主的教學環境對教師的要求,教師要放下高高在上的架子,主動與學生平等地交流;教師以高尚的人格魅力感染學生,尊重每一位學生的人格;教師用發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學生,課堂上要多些鼓勵性的語言、少一些批評的語言。
二、教師要學會創設感悟生活的教學方法,構建和諧課堂。
生物知識源于生活,生物教學要感悟生活。職高學生具有較強的求知欲、好奇心,他們往往會對大自然中的許多生物現象、生物知識產生濃厚的興趣。生物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應注意以下兩個方面。一方面,在生物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準備足夠的資料,引導學生從生活經驗出發,密切聯系生活中的生物現象,讓抽象的生物知識融入到學生現實的生物現象中,從而讓學生真正理解各種生物現象,從而獲得應用知識的成就感,體會到知識的價值,體會到對生物的學習樂趣,如在學習“呼吸作用”后,教師可以讓學生解釋人為什么在劇烈運動后,會感覺到肌肉酸痛;在學了“光合作用”后,教師可以讓學生解釋為什么蔬菜大棚頂要用透明的無色塑料;學習了果酒和果醋的制作方法后,教師可要求學生親自嘗試動手釀制果酒和果醋。另一方面,教師應盡量創造條件,多開展一些與生物相關的實驗。因為學生通過做演示實驗、學生實驗,可以體會到生物學的無窮魅力,可以體會到理論與實踐的關系,這樣會充分誘發學生主動學習生物學知識的興趣和提高他們應用生物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會讓他們掌握生物科學的基本研究方法。如學習“微生物的分離與培養”這一章節的內容時,教師可以要求學生自己建立大腸桿菌的平面培養實驗,讓學生親自培養出微生物,然后再通過顯微鏡仔細觀察,就可以加強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從而就可以提高學生對生物知識的興趣,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增強他們的動手能力,聯系實際生活的能力。
三、教師要學會創設靈活多樣的教學手段,構建和諧課堂。
隨著經濟的發展、科技的不斷進步,幾乎每個學校的教室都有了先進的多媒體設備,多媒體輔助教學具有傳統的教學手段無法比擬的優勢,如多媒體具有直觀形象性、交互性、集成性、控制性等優點,我們教師在進行生物課堂教學時,應充分發揮其優勢,為我們的生物課堂教學服務,如在學習“生態系統”知識時,教師可以在網絡中尋找一些與本課相關的影視、圖片等,上課時展示給學生,學生就可以在真實的圖像畫面中體驗各類生態系統,這樣會使學生更容易掌握和理解知識。
四、教師要學會創設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構建和諧課堂。
合作探究成為學生學習的主要方式,因為這種學習方式是提高學生生物科學素養的一種重要途徑,要實現這種學習方式,作為教師在我們平時的生物課堂教學中,我們應轉變教學觀念,堅持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合作探究組織課堂教學。如在學習“基因突變”的概念時,為讓學生掌握和了解基因突變的特征,教師備課時可以先搜集一些相關的資料,然后課上發給學生,并要求學生分組討論基因突變具有哪些特征,這些資料會自動為學生創設了一定的學習情境,學生就會在這種學習情境下很自然地自主學習、合作交流,教師只需引導學生把握基因突變的關鍵特征,并概括總結出基因突變的特征和原因,便可使本節課達到較好的效果。因為這樣做會有效地激發學生探究新知的欲望,發揮他們學習的自主性和主體性,使學生在分析、解釋材料的過程中,實現學習的自我建構和自我生成,這是任何教學手段都無法實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