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海濤
(新疆金溝河流域管理局, 新疆 沙灣 832100)
淺談南疆農業高效節水發展現狀
汪海濤
(新疆金溝河流域管理局, 新疆 沙灣 832100)
我國南疆地區地域遼闊,土地資源豐富,是新疆糧食、棉花以及特色林果產品的主要產區。但由于其地處內陸,降水量稀少,嚴重制約了當地的農業發展。發展節水灌溉是南疆農業可持續發展的必要途徑。本文以新疆阿克陶縣農業高效節水發展為例,介紹了農業高效節水發展現狀、制約因素,對發展農業高效節水提出了幾點建議。
高效節水; 南疆; 水資源
南疆地區相對于北疆地區,水資源量相對豐富。隨著國家“三條紅線”的落實,以及農業發展的要求,發展高效農業節水是以后南疆農業發展的必然要求。南疆四地州由于經濟落后、發展緩慢、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等因素,嚴重制約著農業高效節水的發展。本文將以新疆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阿克陶縣農業高效節水發展為例,介紹一下南疆農業高效節水的發展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1.1 農業高效節水灌溉的概念
農業高效節水灌溉是指根據作物蓄水量規律及當地供水條件,為了有效地利用降水和灌溉水,獲取農業的最佳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環境效益而采取的多種措施的總稱。
1.2 農業高效節水灌溉的意義
眾所周知,南疆沙漠、戈壁占90%以上,森林覆蓋率不到3.5%,是新疆乃至全國生態環境最為脆弱的區域。在南疆,水資源是困擾發展的最大瓶頸。南疆農業用水比重高達97.6%,而且用水粗放。因此實施農業高效節水灌溉已成為南疆節約水資源、加快經濟建設的必然。農業高效節水工程除了節水,還可以節省農藥和節省土地,提高作物產量,并可以省工和減少機械作業,有利于利用鹽堿地,有較強的抗災能力。在阿克陶縣已經實施農業高效節水的棉田,棉花長勢普遍好于溝灌棉田,滴灌增產效果初步顯現。
2.1 農業高效節水建設現狀
阿克陶縣是新疆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的農業大縣,總體水量充沛,但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水利用率低的現實困境仍然制約著阿克陶縣農業的發展質量。阿克陶縣大部分鄉鎮場農田不平整。全縣灌溉面積為49.6萬畝,截至2015年底,全縣共實施高效節水項目3.5萬畝,其中滴灌2.5萬畝,主要是葡萄園、杏樹及棉花;低壓管道灌為1萬畝,主要用于人工草料基地,農業高效節水占比還非常小。
2.2 農業高效節水資金投入情況
阿克陶縣農業高效節水項目主要由中央和自治區共同投資,部分項目有阿克陶縣自籌資金,截至2015年年底,累計共完成中央投資3852.7萬元,自治區投資2504萬元,阿克陶縣自籌112萬元。
3.1 農民接受意愿低,種植結構未統一
目前南疆高效節水項目前期投入主要由中央和自治區承擔,但是由于南疆少數民族眾多,對農業高效節水認識不足,再加上后期還需維修和養護灌溉管網,部分農民不愿發展高效節水,更愿采取成本低、更省事的漫灌。加之種植結構的不合理,農民種植意愿未達成統一,仍然采取傳統的種植模式,致使農業高效節水這樣的項目難以發揮應有的作用。
3.2 地塊小,無法形成規模效益
阿克陶縣人多地少,農村人均占有耕地少,規?;a田少,“小地塊”不利于農業高效節水的規模化作業,畝均投入成本高,管理不便等因素造成效益產出不明顯,挫傷了農民發展高效節水的積極性,導致農業高效節水不能規?;?、標準化建設。已建設完成的農業高效節水項目均在國有農場大條田實施。
3.3 水價過低致使高效節水發展推廣緩慢
水價是配置水資源的重要手段。目前阿克陶縣平原灌區農業灌溉用水價為0.035元/m3,而成本水價為0.121元/m3。現行水價偏低的狀況直接導致農業灌溉大水漫灌用水成本過低,再加上部分農民對高效節水認識不足,對使用高效節水缺乏動力,這些都阻礙了農業高效節水的推廣與發展。
3.4 末級渠系不配套
對于采用地表水作為供水水源的高效節水工程,末級渠系的配套情況直接影響高效節水工程的灌水保證率和工程效益,尤其是農渠和毛渠的疏通程度、防滲程度、小閘門等建筑物配套情況。部分農業高效節水項目區農渠、毛渠由于未防滲,閘門等建筑物不配套,出現淤積、堵塞、被占用現象,造成上游不放水,高效節水工程正常灌水受到影響,上游放水時,由于末級渠系不配套,引水斷斷續續,水中泥沙等雜質含量大,毛渠流量遠小于蓄水流量,降低了高效節水工程灌水保證率,造成了以地表水作為水源的農業高效節水無法推行。
3.5 管理效果和方式存在諸多問題
項目建成投入使用后由于管護機制建立不完善,措施不到位,管護主體不明確,管護經費無法保障,農民改變種植結構,致使農業高效節水工程后期管護問題諸多,甚至導致部分高效節水工程廢棄。鄉鎮內的基本農戶由于土地分散,一個系統內涉及農戶數量多,出現的問題也較多。農民對地塊內出現的滴灌帶破損、接頭脫落漏水、跑水等現象聽之任之,認為這些工作是滴灌管理人員的事,與自已無關。有些新建的滴灌系統因農民對滴灌運行規則不了解,亂開閥門、損壞滴灌帶的現象時有發生,破壞了系統的正常運行。
4.1 制定合理的水價體系
盡快建立、完善合理水價形成機制,實行超定額用水累進加價制度,逐步實行容量水價和計量水價相結合的兩部水價制度,通過成本約束促進用水戶節水。建立科學的分水和水權轉讓機制,使節水戶能夠將節約的水轉讓給其他用戶并獲得收益,通過利益驅動促使用水戶節水,并促進水資源從低效益的用途向高效益的用途轉移。
4.2 加快土地流轉
隨著阿克陶縣經濟和第三產業的快速發展,應當逐步加大富余勞動力的培訓和轉移,提高農村地區人均占有耕地面積,在現有30年承包體制的基礎上,加快土地二次流轉和承包,將耕地集中在能發展高效節水并且能將高效節水工程管得好、管得了的農戶、合作社或管理公司手中,使農業高效節水工程最終產生的經濟紅利反哺轉移的富余勞動力。
4.3 繼續強化宣傳
通過發放宣傳單、廣播宣傳及普訓等辦法,并以現有高效節水工程運行、成效為依托,培養一批農民技術能手。充分利用廣播、電視等媒體,廣泛宣傳發展節水農業的必要性、緊迫性以及節水灌溉的技術優勢、主要特點、相關的優惠政策等,提高廣大農民對發展節水農業的認識和參與熱情,使廣大項目區及周邊群眾看到項目對增產、增效所起的作用,增強其積極性、參與性和科學使用性。
4.4 加強維修隊伍建設,解除后顧之憂
對于農業高效節水系統的維修保障,是農民普遍關注的問題,對此應該建立鄉一級的維修隊伍。農業高效節水工程涉及電器、機械、管道三個方面,均需要有相應技術的專業人員,而且農業高效節水系統多、分布廣,還要解決人員編制和待遇等問題,操作起來有一定難度。也可考慮采用社會化服務方式,利用市場化運作,解決農業高效節水系統的維修問題。
4.5 加強河水滴灌技術的推廣
河水滴灌具有水溫高、礦物質元素豐富、充分利用水資源的優勢,但也存在泥沙含量大、容易堵塞滴頭、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末級渠系配套等問題。但目前南疆地下水資源開采量日益增大,而地表水資源利用不充分,造成地下水超采。隨著河水、井水混合滴灌技術的日漸成熟,應該逐步改變單一井水滴灌模式,大力發展河水、井水混合滴灌模式。通過修建沉淀池、林帶等方式沉淀過濾河水,提高水資源綜合效益。
南疆的農業高效節水是一項長遠的具有重要戰略意義的項目,無論在經濟效益、生態效益、社會效益上都是長遠戰略眼光的必行之路。如何因地制宜、合理的發展南疆的農業高效節水產業,推動整個南疆地區的經濟發展,各級水利工作者需要深入探索。在吸取現代科學技術成就的基礎上,灌溉技術將向著節水節能、優化調度、現代化的管理與監測預報等方向發展。
On current situation of efficient and energy-saving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in Southern Xinjiang
WANG Haitao
(XinjiangJingouRiverBasinAdministration,Shawan832100,China)
China Southern Xinjiang is characterized by vast land and rich land resources. It is a main production area of grain, cotton and characteristic forest fruit products in Xinjiang. However, other regions belong to inlands with scarce rainfall, thereby restricting local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seriously. Development of water-saving irrigation is a necessary approach for agricultur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Southern Xinjiang. In the paper, efficient and energy-saving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in Xinjiang Aktao County is adopted as an exampl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are proposed for developing efficient and water-saving agriculture from the aspects of efficient and water-saving development status of agriculture as well as restricting factors.
efficient and water-saving; Southern Xinjiang; water resources
10.16616/j.cnki.10-1326/TV.2017.03.015
TV213.4
A
2096-0131(2017)03- 0049- 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