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曉洋,羅亞楠,楊艷艷,任 紅, 金 華
(吉林化工學院,吉林 吉林 132022)
淺談大學本科化學專業無機化學教學內容的銜接及教學方法
于曉洋,羅亞楠,楊艷艷,任 紅, 金 華
(吉林化工學院,吉林 吉林 132022)
結合無機化學的自身教學特點和現代科研發展現狀,探討在大學一年級及高年級兩個階段開設的無機化學課程的教學內容的銜接和教學方法。
無機化學;教學內容;教學方法
無機化學是在大學本科化學專業開設的重要的課程,課程的理論性高,知識面廣。無機化學課程的合理設置對大學教學計劃的順利實施及培養目標的實現有著重要的影響[1]。我國大學本科化學專業的無機化學課程設置一般分為兩個學習階段,即大學一年級和大學高年級(一般為大學三年級下學期或者大四上學期)兩個階段,其目標不僅僅是使學生能夠學習掌握無機化學的理論知識,而且要運用相關知識來解決無機化學中的實際問題,更重要的是為學生畢業后從事相關生產及科研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這兩個階段承擔著不同任務,對教師和學生都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無機化學教學內容包含大量的基礎知識和理論內容,教學內容繁多體系龐雜,教學任務繁重。隨著科研的發展,現代無機化學的研究領域越來越廣泛,與其他領域交叉相融,這也增加了無機化學的教學內容。但是隨著我國教學改革的需要,教學時數大大減少,因此,如何合理安排這兩個階段的教學內容,實現不同層次的有機銜接,如何通過該課程的學習引導學生理清無機化學的知識脈絡,提高學生的科研素養和創新能力,對大學無機化學的教學來說是一個嚴峻的挑戰,是值得每位無機化學教師思考的問題。本文主要從教學內容的合理銜接出發,結合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淺談在大學無機化學兩個教學階段的體會。
1.1 做好教學內容承上啟下的銜接
我國中學階段均開設化學課程,隨著中學教學改革的發展,中學階段的教學內容已經涉及了包含化學反應基本原理,結構化學及元素化學,但是每一部分的教學程度淺,一般都是出于對概念的了解階段。但另一方面,不同省區的中學的教學內容存在很大的差異,這樣就出現了大學一年級的學生雖然已經具備了一定的無機化學的基礎,但是不同學生的化學基礎存在一定的差異的現象。因此,在大學一年級的無機化學教學中,教師應充分調研全班同學的無機化學基礎,引導學生順利進入大學無機化學的學習。
基礎無機化學面臨的另一個問題是,雖然學生有一點點中學化學的基礎,但是并沒有系統的學習有機化學,物理化學和結構化學,以及實驗化學的基礎知識,加上學時所限,有些內容學生無法更深入的理解。如在元素部分的實際教學中,教師和學生都很尷尬,如果深入講解學生因為沒有相應的理論基礎無法理解,如果淺顯講解只能給出事實現象,學生只好死記硬背,學起來枯燥無味。所以基礎無機化學也應考慮課程編排的實際情況,合理安排教學內容。在實際教學中應刪除或者簡化與中學化學重復的內容,舍棄一些不該由自己承擔的內容,突出大學化學專業的基礎無機化學教學重點,這樣才能合理有效的利用有限的教學學時,幫助學生在現有基礎上不斷深入的學習理解大學基礎無機化學。
化學專業的學生學習無機化學的第二個階段是在大學三年級或四年級上學期,這個時候學生已經系統的學習了基礎無機化學,基礎有機化學,物理化學和結構化學,具有一定的理論基礎和實驗基礎。學生一方面要面臨畢業論文的階段,另一方面要進行下一人生階段的選擇,一部分學生將通過考研即將進入研究生階段,一部分學生將進入工作崗位。在此時開設無機化學的課程具有重要的意義:完善學生的無機化學知識體系,輔助畢業論文的進行;銜接本科生基礎無機化學和研究生的高等無機化學的重要紐帶,是學生可以順利進行研究生課程的重要基礎;綜合運用先行四大基礎化學的理論知識來解決無機化學中一些較深層次的問題,提高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教學內容要上承上啟下,如在基礎無機化學中無法深入講解的元素部分將是這個階段的重點內容,不僅將元素部分與配位化學,有機金屬化學,生物無機化學和簇化學結合,補充元素周期性及其反常現象,鑭系和錒系元素等,還要增加無機材料的合成方法,檢測表征方法及其生產實踐應用的內容。這樣學生就能較為系統的完成了現代無機化學的知識體系[2-3]。
1.2 適時介紹化學史,實驗內容及新科研成果
每一個理論都有一段不同尋常的發現過程,每一個理論都有其應用的領域。在無機化學的兩個教學階段中,化學史和化學家的介紹具有重要的意義[4-6],不僅可以滿足學生的好奇心,了解所學理論概念是如何提出的,也可以通過一些化學家的勵志事件來激勵學生的學習興趣。而在教學中增加新科研成果的介紹也非常重要,能引導學生了解相關理論知識在科研領域中的應用,激發學生的科研興趣。但是由于教材篇幅的限制和教材更新的速度,不能逐一介紹,無法面面俱到。這就要求教師要根據實際教學情況和教學時間適時補充介紹相關內容。
但是從兩個階段的教學內容和學生的認知水平不相同方面考慮,化學史知識和新科研成果介紹的比重也應有所不同。在大學一年級中,更加注重的是基本概念和理論的學習,以及學生科學素養的培養,所以化學史和與實驗相關的內容介紹應該相對多一些。而高年級的學生已經具有相應的理論和實驗基礎,在相應的教學中要更加注重增加關于學科交叉和新科研成果方面的內容,介紹現代無機化學科研前言領域與現代無機化學在工業生產中的實際應用,這將激發學生的科研熱情和創新能力。如在配位化學部分,在大學一年級教學中,可以介紹配位化學的奠基人Werner所創立的配位學說的發展過程,以及Werner獲得諾貝爾化學獎的相關內容。而在高年級無機化學的教學中,可以介紹配位化學在光學,磁學,催化及生物等領域中的應用。
大學無機化學教學的兩個階段,因其教學任務和教學內容的不同,面臨的學生知識基礎也不同,所以在教學中所采用的教學方法也應有差異。
在基礎無機化學教學中的主要任務是教授與引導。從教學內容看,這一階段教學內容不僅繁多,而且大部分是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即大部分是純粹描述性的理論概念。從教學對象看,大學一年級的學生剛從中學步入大學,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動手實驗能力差,所以在這一階段要以教師的教授引導為主。在傳統的講授教學方式基礎上,一方面,在課堂中可以增加啟發,討論,提問等方式,另一方面,在布置作業時可以讓學生自己查閱利用無機化學理論解釋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常見現象,如酸雨,微量元素與人體健康,臭氧空洞,等等,盡量讓每個學生都能參與到教學活動中。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自主預習和復習,引導學生自覺將無機化學理論與無機化學實驗有機結合,充分認識二者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關系,培養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和實驗能力。從而使學生既能完成相關的理論知識的學習,也能順利完成從中學到大學的蛻變。
而在高年級的無機化學教學中的主要任務是為學生將來的研究生或進入工作崗位做好準備。所以教學與科研,教學與實際生產要有機結合,這就對教師和學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過某個科研問題,某個日常現象或者生產難題,讓學生通過查閱文獻,資料,甚至親自試驗,生產調研等方式,經過討論,歸納,整理,分析和寫作等多個環節,做出以論文或者ppt形式完成報告,將理論知識與實際應用相結合,激發學生的科學研究的熱情,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課堂教學中也要有意識的把常見的相關化學專業英語詞匯,為今后學生的科研和生產工作中英文文獻查閱和論文的撰寫打下良好的基礎。
隨著現在教學技術的發展,教學手段也不斷的多樣化,學生已經無法滿足傳統單一的板書教學。如何使教學豐富多樣化,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效提高授課效果是無機化學教師面臨的極大挑戰。無機化學理論知識繁多,體系龐雜,如果一味的利用ppt來展示所以的教學內容,必然會出現教的枯燥學的無趣的現象。所以在精選教學內容的基礎上,應采用傳統與現代相結合的手段增加教與學的熱情。例如,板書可以列出重要的點,逐步列出一些計算過程,這樣會使學生對重點內容更加關注,清晰了解計算過程;ppt展示一些純粹的概念,方程式等繁瑣的內容,以節省教學時間;通過板書手畫,教具和動畫有機結合來講解微觀領域中原子和分子結構,呈現出更加立體更加形象的效果;利用圖片和視頻展示與實驗,化學史,科研和生產相關的內容;等等。利用文字,圖像,聲音等信息,可以使教學內容信息量大,教學節奏靈活可控,但課堂氣氛卻不會枯燥無趣,教學過程不會拖沓冗長,學生學習情緒不會低落抵觸。豐富的教學手段讓教師教的生動有激情,學生學的輕松有熱情。
無機化學在大學本科化學專業中是最重要的課程之一,其教學和學習效果對無機化學和后續的化學課程,科研與工作產生重要的影響。在大學一年級的基礎無機化學和高年級的無機化學的兩個階段中,教師要充分利用無機化學教學內容的承前啟后的特點,在教學中注重傳授知識的銜接與培養能力的遞進,充分豐富多彩的現代教學手段,提高無機化學的教學質量,使教與學達到最有優的效果。
[1] 張麗榮,徐家寧,史蘇華,等.多層次、立體化、系統性無機化學教材新體系的建設[J].大學化學,2010,25(10):9-11.
[2] 唐宗熏.中級無機化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3] 朱文祥.中級無機化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4] 馬榮華,趙春艷,楊萬麗,等.中級無機化學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改革與實踐[J]. 山東化工,2016,45(2):117-118.
[5] 楊海貴,植中強,李紅纓.無機化學課程教學內容及教法改革探究[J]. 廣州化工,2008,36(1):63-64.
[6] 王 輝.在無機化學課程教學中引入化學史的作用[J]. 廣州化工,2010,37(5):280-282.
DiscussionontheConnectionandTeachingMethodsofInorganicChemistryTeachingContentinUndergraduateChemistryMajor
YuXiaoyang,LuoYanan,YangYanyan,RenHong,JinHua
(Jilin Institute of Chemical Technology,Jilin 132022,China)
Combined with the speciality of Inorganic Chemistr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research in the related area, we have discussed the connection of the content and the teaching method of Inorganic Chemistry courses for students from the first year to the higher level.
inorganic chemistry;teaching content;teaching methods
2017-10-25
于曉洋 (1980—),女,吉林人,吉林化工學院,副教授,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為化學教育和無機材料的合成。
O 614
A
1008-021X(2017)22-0137-02
(本文文獻格式:于曉洋,羅亞楠,楊艷艷,等.淺談大學本科化學專業無機化學教學內容的銜接及教學方法[J].山東化工,2017,46(22):137-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