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 強 偉
(中國輻射防護研究院環境工程技術研究所,山西 太原 030006)
?
談農村生活飲用水水質的影響因素
鄧 強 偉
(中國輻射防護研究院環境工程技術研究所,山西 太原 030006)
從天然背景條件與人類活動兩方面,分析了影響農村飲用水水質的因素,并探討了各因素的產生原因與作用機理,為改善我國農村生活飲用水的水質問題提供了依據。
農村飲用水,水質,人類活動,地下水
隨著機械化的發展、新農村的建設規劃,農村面貌在很大程度上有了提升,但隨之而來的一些問題也慢慢浮現在人們的視野中,比如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的飲用水水質問題。其實,影響生活飲用水水質的因素并不是單一的,有些地區因為地下水的天然補給、徑流和排泄條件而引起的地質環境中化學元素的缺乏或富集,比如飲用水中缺碘引起的甲狀腺腫、含氟量過高引起的慢性氟中毒等[1];有些地區因為各種人類活動對地下水水質產生影響,比如各種生活垃圾的無序堆放[2]、農藥與化肥的過量使用[3]等;有些地方這兩種因素同時作用。本文分別從天然背景和人類活動兩方面對農村生活飲用水水質問題的影響來源進行分析。
在地質歷史發展過程中,逐漸形成的地殼表面元素分布的不均一性,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和影響著生物的發育,有時這種不均一性超出正常變化的范圍,就會造成生物各種各樣的地方病。比如世界各地廣泛分布的地方性甲狀腺腫,各內陸干旱盆地區的氟中毒,低硒地區的克山病,都是因為地下水在循環過程中的水質交換作用造成的。
甲狀腺腫分布的區域性差異取決于巖石、地形和土壤特性:在侵蝕淋濾地區,碘易于遷移流失;在石灰巖地區,水、土壤中鈣含量多,碘很易與鈣結合,影響農作物對碘的吸收;在腐殖質多的地區,土壤中有機質豐富,碘容易被有機物牢固結合,使得能被吸收的活性碘減少;在沙土地區,由于對碘吸附性強的粘粒及膠體少,有機制缺乏,也會造成碘量流失;在第四紀冰川剝蝕作用地區,土壤中的碘含量也比較低。而在飲用水源中含碘量少于10 μg/L的地區,就有可能發生地方性甲狀腺腫。
氟中毒則是由于飲用水源中的含氟量過高引起的,在一些干旱的內陸盆地和鹽漬化特別發育的濱海地帶,氟會大量聚集,使得這些地區的水和土壤中的含氟量超過正常含量的幾十倍到幾百倍。除此之外,在含氟磷灰石地區、某些溫泉地區或者氟污染的地區,也會有含氟量增高的現象。
人類活動產生的污廢水、腐殖質和各類排泄物通過包氣帶下滲進入含水層,使地下水中聚集大量有機質、微生物和各種對人體有害的物質,水質發生變化,造成地下飲用水被污染。除此之外,有些人類活動也會大規模地改變地下水的形成條件,使地下水成分發生變化。
2.1 不完善的排水系統
大部分農村都有穩定的供水來源,然而,排水系統卻并不完善。有些村莊沒有排水系統和污水處理系統,家庭生活污水、養殖污水基本就地排放[4];有些村莊現有的明溝排水系統已經年久失修或者堵塞,排水溝的收集能力達不到路面排水的要求,下雨的時候,積水從路面蔓延而過,匯集各類生活污水和垃圾淋濾液,導致土壤、地表水和地下水被污染。
2.2 生活垃圾的無序堆放與填埋
農村不科學的垃圾處理方式已經給農業的可持續發展留下了嚴重后患,同時也威脅到居民飲用水的安全。許多農村地區沒有垃圾填埋場或者焚燒處理設備,也沒有集中的生活垃圾堆放點,由各戶隨意填埋。各類生活垃圾在沒有任何處理及分類的情況下,填埋在隨意選擇的土坑里,或者不適宜的地方,如水源地沿岸、泄洪道內、村莊居民點的邊緣地帶等,也沒有有效的防滲措施和將降水排出場外的排水溝與收集池,使得生活垃圾淋溶液通過包氣帶進入含水層,污染地下飲用水源。
2.3 農藥與化肥的過量使用
追求產量從來都是農業生產的最高目標,而化肥和農藥被認為是提高產量的最佳途徑,但是過量使用化肥和農藥往往會造成嚴重的后果。過量施肥造成了土壤板結和酸化,造成農作物產量及質量下降[5],而且導致耕地的鹽堿程度逐步加重[6];過多地使用農藥后,大量未被利用的農藥經過降雨、農田滲濾和水田排水等方式進入水體,對地下、地表水體造成污染,水生生態系統遭到破壞[7]。
除此之外,農藥與化肥的包裝也會對土壤與水質造成污染。
2.4 簡陋的廁所設施
由于沒有完善的污水排放系統和處理系統,農村的廁所仍然使用傳統的家庭糞坑。部分地區甚至使用完全沒有防滲的旱廁,在院子里挖個土坑,直接排在里面,不僅污染比較嚴重,而且存在安全隱患。有些廁所雖然進行了改造,也只是用水泥砌個地埋式化糞池,不讓糞便裸露,污水仍然得不到處理,而且時間久了還會發生滲漏。尤其是在學校等公共場所的廁所,污水產生量大,滲漏的可能性也增大,這些滲漏的污水日積月累,也是一個很大的地下水污染來源。
2.5 滲井監管的空白
把污水注入井下的做法并不新鮮,考古人員曾在漢唐長安城遺址中發現院落中有滲井[8]。此舉雖然在短期內會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長此以往滲井會加劇地下水的污染。在不知不覺中,地下污染由點到線,由線到面,由小片到大片,逐步擴大。因此,唐朝后期的長安城內的地下水已經受到了比較嚴重的污染。到了唐末,長安城內的地下水基本上都不能飲用,唐朝以后的各朝各代也不再把首都設在長安。
有些農戶為了方便在家里打滲井,部分比較深的可能會直通地下水含水層,這些污水在失去土壤的凈化過濾后會嚴重污染地下飲用水源。
2.6 過量開采地下水
在有許多分散式人工水井的農村里,由于取水便利,成本較低,人們對生活用水并沒有節約意識,在使用過程中不加以節制,不僅造成地下水資源的浪費,同時也產生了大量的生活污水。
在一些地下水比較豐富的地區,農田澆灌以漫灌為主,澆地時把整個田塊都放滿水,如果田間土地不平整,要使地塊都漫上水時,所用的水量就要更大了。其實澆地的目的是讓莊稼根部獲得和保持必需的水量,澆其余地方完全沒有必要,也很浪費,而且漫灌可能會導致土壤鹽堿化[9],使得淺層潛水礦化度增高。
過量開采地下水必然造成水位降低,補給速度加快,水在地下凈化時間變短,對含水層中的孔隙或裂隙沖蝕能力加強[10],而且局部水位降低會造成地下水降落漏斗,進而增加了地下水的補給范圍,產生了新的補給來源和徑流途徑,擴大了受污染面積。水量減少也會造成污染濃度增大,水質發生變化。
過量開采地下水產生地裂縫,造成地面沉降[11],可能會溝通地表污水與地下水的聯系,使得地表污水更容易進入地下含水層。
2.7 工礦企業的歷史舊賬
污染比較嚴重的工礦企業一般建在遠離城市的農村地區。
現在的各類工礦企業都比較注意污水和固體廢棄物的處理與排放,但是由于以前的部分產污企業污水排放不規范,隨意堆放的固體廢棄物也會因為降水產生淋溶液,一起進入土壤和地下水,污染的土壤難以恢復,持續污染地下水。
煤礦開采產生的冒落帶和導水裂隙帶會導通煤系地層以上的含水層,甚至到達地表,使得含水層間的隔水層失去作用,可能會使地表污水、含煤廢水或者老空區積水直接進入含水層。以往的私挖濫采也對地下水水質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煤炭或其他工業原料、產品在運輸過程中,灑在道路兩側的物質在下雨天會隨著路面積水進入含水層。
2.8 其他因素
農民生產生活需要大量的土,用于養殖、漚肥、壘墻砌屋[12],尤其是燒磚廠,取土量更大,據專家估計,目前每年因燒磚耗用黏土而破壞的耕地相當于一個中等縣[13]。由于沒有合理的規劃,許多農民就地挖坑取土,改變了原有的地貌,形成了不同深度的土坑,下雨天容易聚集污水,繼而滲入地下含水層。
農村的路面、庭院土壤裸露面積比較大,生活污水或者垃圾堆淋溶液,甚至農用機械維修或使用過程中泄露的油類,都會隨著降雨滲入地下,影響到淺層含水層的水質。
因暴雨而引發的洪水或者泥石流,在通過村莊時會倒灌進水井,引發重金屬、氨氮、礦化度和微生物等指標超標,使得災害結束后一段時期內地下水都不適宜飲用。
有些地方會用工業用鹽來消除下雪以后產生的道路積雪,積雪融化成的含鹽廢水也會污染地下水。
地下水是人們生活飲用水的重要組成部分,影響其水質的因素比較復雜,不同區域的地下水水質因為自然條件或人類活動影響產生的差異比較大。
1)天然地質條件形成已久,人類無法大范圍改造,只能通過合理的選擇地下水源或者人工改良用水水質來減輕環境背景對人類健康的影響。
2)人類的各種生產生活活動對地下水水質的影響,本質上還是因為人們環保意識的缺乏和相關配套設施的不完善,在這種情況下,部分地區飲用水源受到污染,并且未能得到有效消毒、凈化,最終危及飲用人群的身體健康。為了保證農村生活飲用水安全,政府應當大力開展飲水健康的宣傳,加強對飲水水源的衛生防護,減少生活污染源對地下水水質造成的潛在危險, 同時廣泛發展集中式供水工程,在優化配置水資源的同時,也可以讓老百姓喝上放心水。
[1] 任天培.水文地質學[M].北京:地質出版社,1986.
[2] 張再強.城鎮生活垃圾綜合處理之探討[J].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2015(14):60-61.
[3] 沈景文.化肥農藥和污灌對地下水的污染[J].農業環境科學學報,1992(3):137-139.
[4] 麻澤龍,何榮智,周 蕓.四川農村生活污水處理技術現狀淺析[J].中國建設信息:水工業市場,2010(2):73-74.
[5] 王建堂.重視土壤酸化消除土壤板結[J].農村實用科技信息,2010(1):14.
[6] 尚曉陽.控鹽施肥對中度和重度濱海鹽化潮土養分鹽分和作物產量的影響[D].泰安:山東農業大學,2015.
[7] 陳蘇敏,胡啟山,郭鵬程,等.農藥污染及其危害的有效防控[J].現代農業科技,2008(4):94-95.
[8] 王雙懷.中國古代的水利設施及其特征[J].陜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2):109-117.
[9] 楊 林.黃河下游沿黃地區引黃灌溉對土地可持續利用的影響[D].開封:河南大學,2013.
[10] 朱樹亮.論過量開采地下水造成的危害及應采取的保護措施[J].黑龍江水利科技,2004,31(2):100-101.
[11] 王光亞,施 斌,王曉梅,等.江陰南部地面沉降及地裂縫研究[J].水文地質工程地質,2009,36(2):117-122.
[12] 張會麗.應合理解決農民取土問題[J].資源導刊,2015(12):60.
[13] 王金花.對我國農村建設取土制度化構建的探索[J].長春金融高等??茖W校學報,2010(4):50-53.
Discussion on the influence factors of rural drinking water quality
Deng Qiangwei
(ChinaInstituteforRadiationProtectionEnvironmentEngineeringDepartment,Taiyuan030006,China)
Starting from two aspects of natural background conditions and human activities, the thesis analyzes factors influencing rural drinking water quality, and explores causes and working mechanism, which has provided some guidance for improving domestic rural drinking water quality problems.
rural drinking water, water quality, human activity, groundwater
2016-11-20
鄧強偉(1989- ),男,研究實習員
1009-6825(2017)04-0146-02
TU991.21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