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 書 彬
(中鐵十局集團西北工程有限公司,陜西 西安 710000)
?
談現澆梁基礎軟基處理技術
牛 書 彬
(中鐵十局集團西北工程有限公司,陜西 西安 710000)
根據鶴山連接線二標雁五路跨線橋的實際情況,選取了開挖換填法進行現澆梁軟基處理,并從測量放樣、基底清淤、回填石渣三個環節,闡述了具體的施工方法,既節約了施工成本,又提高了工程質量。
現澆梁,軟基處理,開挖換填法,拋石擠淤法
近年來隨著南方城市經濟的快速發展,快速通道遍布各個鄉鎮,現澆梁已成為不可避免的事實,尤其是南方氣候影響,快速通道多經過軟基、沼澤地區,為了確保現澆梁的安全,基地處理成了重中之重。
本文所涉及的工程根據現場條件,經過方案比較選擇,最終選取了換填片石處理,既節約了成本,又加快了施工速度,也保證了工程質量。所以可以作為成功案例加以推廣應用。
鶴山連接線二標雁五路跨線橋橋梁橋跨組成為(25+33+34+33+25)m,橋梁全長為157.70 m;寬35.0 m,單箱七室橫斷面,預應力混凝土箱型連續梁,梁中部高1.8 m,邊箱室寬4.0 m,中箱室寬4.27 m。橋位所處位置屬海陸交互相沉積平原地貌與矮丘,魚塘河溝縱橫交錯,地層結構復雜;從現場施工地質情況來看,本聯地質分布為回填土、淤泥、淤泥質土、粉質黏土、強風化粉砂巖、中風化粉砂巖、微風化粉砂巖,淤泥厚度約3 m。
本工程所處位置地層機構復雜,尤其是雁五線下穿現澆梁,橋梁及雁五線兩側為輔導,雨水、污水、給排水、通信等設施交錯,軟基處理難度極大,軟基處理方案的優劣直接影響到工程質量、工期和安全。因此選擇經濟可靠、快速并有可操作性的處理方案,尤為重要,本工程軟基處理擬采用拋石擠淤法或開挖換填法,下面是處理方案的比較。
方案一:拋石擠淤法。在現澆梁基底下拋投一定數量的片石,將淤泥擠出基地范圍,以提高地基的強度。
方案二:開挖換填與拋石擠淤結合法。將現澆梁基底范圍內軟弱基層部分挖除,然后再用透水性好的石渣進行分層回填,從而改變地基承載力特性,提高抗變形和穩定能力。
由于該處地下管線交錯復雜,現澆梁下又有承臺、墩柱下部結構物,采用方案一拋石擠淤法,片石拋投范圍及深度無法控制,施工難度大,且影響下一步管線的施工,采用方案二開挖換填法,可以控制換填的位置及深度,還可以利用原有樁基施工便道及承臺等結構物,在不影響管線施工、確保質量的前提下有效的降低成本。
從以上的經濟、技術比較來看,方案二優于方案一,故本方案選擇方案二,即采取開挖換填法。
3.1 測量放樣
為了確保現澆梁支架搭設有足夠的基礎面積,換填前對梁頂面投影線進行放樣,同時沿梁寬方向兩邊各外擴1 m進行開挖面放線。
3.2 基底清淤施工
在開挖前先挖截水溝,與永久排水設施相順接,確保排水順暢。根據現場情況,采用挖掘機進行清淤,用自卸汽車運至指定棄土點,開挖坡度為1∶1.5。在承臺處開挖時,應離承臺外1 m處進行垂直開挖,然后人工清理,防止損壞承臺,在樁基施工便道處開挖時,盡量減少挖方量,確保原有便道的穩定性。
3.3 回填石渣
按照就地取材原則,橋梁與挖方路基相連,挖方段有大量的石方,且石質較好,符合填料要求。挖除淤泥后,隨即進行回填,回填材料采用本標段水穩性好的硬質石,分層填筑,振動壓實。
1)根據現場實際,采用自卸車運輸,推土機進行攤鋪、整平,每層松鋪厚度不大于40 cm,壓實選用20 t振動壓路機進行壓實。
2)每層填料鋪設的寬度,每側超出現澆梁基底開挖線寬度50 cm,以保證基礎邊緣有足夠的壓實度。
3)基礎填筑在壓實前先整平,厚度均勻一致,并做成不小于3%的橫坡,以利排水。碾壓時,遵循先邊后中,先內后外,先靜后振的原則,相鄰搭接部分重疊30 cm并特別注意均勻。
4)為了防止振動壓路機對承臺產生較大的推移力,造成承臺位移,承臺四周1 m范圍內禁止采用振動壓路機振動碾壓,采用人工進行夯實。
5)填筑至現澆梁基礎頂面時,采用土石混合料作為填料,壓實厚度為28 cm,填料最大粒徑小于15 cm,壓實后表面無空洞。
現澆梁基底經過開挖換填處理,滿足了滿堂支架地基承載力要求,順利的通過了驗收,在確保安全、質量的前提下,按工期要求完成了現澆梁澆筑工作。也通過換填法施工,對該處地質情況有了清楚的了解,為下道工序管線施工,提供了詳細的地質資料,也降低了使用難度,為管線施工方案的編制提供了有力的依據,同時,也減少了下穿雁五線進行軟基處理的費用,既降低了工程造價,又確保了質量、縮短了工期。
通過實踐證明,在南方珠江三角洲地區,尤其是現澆梁基底處于稻田、魚塘、沼澤等不良軟土地基之上,且地質情況復雜,橋梁周邊又有管線等建設時,采用開挖換填法進行現澆梁基底處理方案的科學性、合理性,其在安全性和實用性方面也得到了有力的證明。總之,現澆梁施工過程中,經常會遇到現澆梁基底存在軟基,且地質條件受限制、基底處于地質情況復雜、地下埋設管線較多、橋下又有道路通過等情況,軟基處理方案有很多,但必須明白軟基處理的目的是增加地基穩定性,減少施工后的不均勻沉陷,所以選擇基底軟基處理方案時,應結合當地地質工程條件、材料供應、投資環境、工期要求和環境保護等因素,按照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綜合處置的原則進行充分的論證,堅決用數據說話,認真測定基底承載力,使基底軟基處理方案達到技術上先進、經濟上合理。
[1] JTG F71—2006,公路交通安全設施施工技術規范[S].
[2] JTG/T F50—2011,公路橋涵施工技術規范[S].
[3] JTJ 076—95,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術規程[S].
[4] JTG F80/1—2004,公路工程質量檢驗評定標準[S].
[5] JTG B01—2003,公路工程技術標準[S].
Discussion on cast-in-place beam foundation soft soil foundation treatment
Niu Shubin
(Northwest Engineering Limited Company, China Railway 10th Bureau Group, Xi’an 710000, China)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Heshan connection line No.2 section Yanwu road overpass bridge, this paper selected the excavation replacement method for cast-in-place beam soft soil foundation treatment, and from the measurement lofting, foundation dredging, backfilling stone slag three aspects, elaborated specific construction method, which saved the construction cost, and improved the engineering quality.
cast-in-place beam, soft soil foundation treatment, excavation and replacement method, riprap extrusion sludge method
1009-6825(2017)12-0156-02
2017-02-15
牛書彬(1980- ),男,工程師
U443.1
A